飲食小知識:秋季髒腑養生重點(2)
心火——影響收斂的火氣
立秋後的一段時間内暑氣還沒有消散,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不過大自然的氣機開始逐漸向内收斂。中醫認為,人體這個小宇宙的規律與大自然是一樣的,此時自然界的陽氣變化從“長”的狀态轉向“收”的狀态,人體的陽氣也要開始向内回收,但是從“長”的狀态轉向“收”的狀态可謂是180度的轉變,我們應該養好哪個髒腑,來幫助轉變呢?
上期我們講了肺,這回我們講講心。中醫認為心屬于火,火氣升散上炎,如果心火太過,會導緻人體正常來不及收斂,火氣浮越在上。所以要避免吃辣椒、蔥、姜蒜之類的辛辣刺激和過于油膩的食物。可以适當吃一些清潤、酸味的食物,中醫認為,酸具有收斂的特性,可以把浮越在上的心火收斂,例如:麥冬、五味子等。
今日推薦——清心飲
材料:
蓮子心2克,麥冬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
做法:
把蓮子心、麥冬及五味子放入茶壺,倒入開水焗泡10分鐘即可飲用,怕苦之人可以稍加冰糖調味。
欄目特約養生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楊志敏教授
專家點評:
蓮子心味苦,性寒,歸心、腎經,具有清心安神,交通心腎,澀精止血作用。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養陰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五味子味酸甘,能斂肺生津。整個茶飲制作簡單,方便飲用,特别适合秋季收斂不及心火亢盛而緻的口舌生瘡,或者心腎不交所緻的心煩失眠。
本期值班醫師:
原嘉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擅長運用中藥湯劑、膏方、食療等方法,調理各種偏頗體質狀态和亞健康狀态,例如:怕冷、失眠、疲勞、消化不良、便秘 、腎虛、容易上火(反複口腔潰瘍、痤瘡)、容易感冒、容易腹瀉、容易咳嗽、兒童體質調理、孕前調理、産後調理等。
每日一膳,每日一善,讓我們一起健康為樂,助人為樂!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廣東省中醫院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南方号~自營号~日報專刊自營号~每日一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