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飛天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飛天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6:57:01

新華社蘭州12月15日電(記者白麗萍)記者15日從甘肅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護研究所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在對天梯山石窟進行搬遷壁畫彩塑修複過程中,發現一幅完整的北涼飛天壁畫。

飛天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早期的飛天長啥樣)1

揭取修複的北涼弧形重層壁畫。

據了解,天梯山是祁連山東線的一條支脈。開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是我國早期石窟藝術的傑出代表。北涼時期的飛天壁畫,在時間上早于人們熟知的敦煌壁畫。受曆時久遠、制作方法等因素影響,保存完整的北涼飛天壁畫較為罕見。

相關專家介紹,不同于人們印象中輕盈飄動、淩空飛舞的優美飛天形象,北涼飛天壁畫無論在線描、設色、暈染、造型以及神情、意态等方面都很純熟,給人以“樸拙”的感覺,這不是繪制技巧的問題,而是早期佛教壁畫藝術的獨有特點。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護研究所文物研究室主任蔡建宏介紹,此壁畫位于第4窟中心柱背面第一級塔柱上沿處,整幅壁畫面積約為0.6平方米。壁畫中自下而上共出現了三身人物形象:最下面一身殘缺,僅存雙眼至頭頂部分;中間一身為胡跪式供養菩薩形象;上層為完整的橫式飛天形象。

蔡建宏說,此身飛天的發式、五官、面形、胸飾、璎珞、披巾、長裙等披戴穿着與1960年揭取的立式提瓶菩薩基本一緻,不同的是菩薩比較文雅沉靜并略有纖細文弱之感,而這身飛天則給人以粗犷的感覺。飛天頭部向裡,雙足向外,雖然腰部略有向下彎曲的姿态,但完全像一身橫卧在龛外上部的菩薩。

飛天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早期的飛天長啥樣)2

揭取修複的北涼弧形重層壁畫中的飛天部分。

“整幅壁畫的繪制風格,采用了‘凹凸畫法’。其眉骨及上眼睑,均加白色點染,從而形成了明顯的立體效果。從壁畫的繪制技法來講,無論是人物臉面肌膚的用色和暈染,還是表現身體輪廓和衣着褶紋的鐵線描,均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蔡建宏說。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護研究所所長劉智表示,新發現的這一身北涼早期飛天壁畫在充分吸收古南亞、中亞地區佛教藝術成果的基礎上,形成了其獨有的特點與風格,為研究我國早期的佛教藝術提供了嶄新實物資料,是我國石窟考古研究工作的重要發現。

據悉,曆時8年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搬遷壁畫彩塑修複”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修複文物包括壁畫300餘平方米、塑像70餘身,修複工程由敦煌研究院執行。

來源: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