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葉子為一柄九葉,俗稱“三叉九頂”,多綠色,也有紫褐色的。可用純墨畫,也可用花青蘸墨畫。老葉以深綠蘸赭加墨,嫩葉以嫩綠加胭脂。葉無重筆,落筆要慎重。單片葉子用三筆完成,且有濃淡。
正面的畫法
正面葉子主脈、支脈、葉尖、葉基、葉緣等分布明确,一目了然。葉片生機、飽滿,線條或粗重、或纖美、或濃重、或淡雅。
1、花青加藤黃調和,筆尖向上,從右至左撚筆畫出第一片葉子。
2、依次畫出第二片、第三片葉子,葉子與葉子之間要留有空隙,使葉子看起來有“透氣”感。
3、蘸濃墨,中鋒用筆,依據葉子布局添加主葉脈,起筆和落筆要有停按之勢,墨線線條要彎曲流暢。
4、用同樣的技法為葉子添加側葉脈,線條要根據葉子的形态有長短、粗細的變化。
5、繼續勾畫葉子的側葉脈,完成正面葉子的繪制。
側面的畫法
側面葉子受光的影響會出現明暗、深淺的變化。畫時要濃葉遮淡葉、淡葉呼應濃葉、活潑生動、富有變化。葉脈呈同一方向生長。
1、花青加藤黃調和,側鋒用筆,從上至下畫出邊緣圓滑的橢圓形或菱形塊,一筆壓一筆邊角,呈遮擋、連接之勢。
2、蘸濃墨,中鋒運筆,畫葉莖、葉脈,起、落筆要穩重,運筆要大膽,一筆而過,線條彎曲流暢。
3、繼續用筆,添加支脈,完成側面葉子的繪制。
注意了!注意畫葉子時要有聯動感,“花枝欲動,其勢在也”的感覺不可忽視。
......................................................
平視的畫法
平視的葉子用墨綠點染,一組一組地畫。葉子越淡葉片越小;畫完葉柄畫葉脈,主葉脈、側葉脈伸向葉尖,線條靈活有趣。
1、三綠加墨調和,側鋒運筆,點畫局部葉子,葉子要有大小、主次變化,葉與葉之間有重疊連接之勢。
2、繼續側鋒、中鋒運筆,點畫出葉子,主要以三點結葉。
3、随着葉子的布局勾畫葉莖,起筆藏鋒,落筆有鋒。
4、筆尖蘸濃墨,勾畫葉脈,勾葉脈要輕松活潑,切忌呆闆,墨線要有長短、粗細的變化以區分主葉脈和支葉脈。完成平視葉子的繪制。
注意了!注意在畫不同姿态的葉子時,必須先了解其生長規律,才不緻在繁雜中發生錯誤。
向上葉的畫法
向上的葉子,葉片昂揚向上,葉枝從下而上鍊接葉片,主葉脈、側葉脈随葉片向上走。
1、選用小号羊毫筆,筆肚蘸足水,濃墨加少許藤黃調和,從下往上撚筆,點出葉子,勾畫葉子時要注意生長走勢及其透視關系的表現。
注意了!畫者一定要注意,向上的葉子,用筆要從下往上,葉子一片疊一片,方向一緻向上,表現出葉子銳不可當的氣勢。
2、中鋒筆尖用筆,按照長勢勾畫葉莖。
3、換勾線筆,筆尖蘸濃墨,中鋒運筆,從葉基起筆至葉梢勾畫葉脈,墨線從下往上延伸,表現葉子昂揚向上的氣勢。
4、繼續中鋒運筆,勾畫葉子的支葉脈,行筆要起始停頓。
注意了!勾脈時筆應生動,根據葉片的結構和透視從上往下,從外往裡畫,一定要在半幹時用墨勾畫,方使色墨自然滲入。
向下葉的畫法
牡丹向下的葉子,顔色一般有明暗的變化,主體葉較深,葉子邊緣有飛白。向下的線條走向明确、垂感十足。
1、選取大号羊毫筆,筆肚蘸藤黃加墨調和,筆尖蘸濃墨,從上至下側峰運筆,點出葉子,起筆落筆要實,運筆流暢,一筆而過。
2、蘸較淡的顔色,繼續添加葉子,葉子呈放射狀分布,注意葉子要有明暗變化。
3、三組葉子呈半環狀聚攏,每組有三片葉,主體葉顔色稍微重些。
4、換取勾線筆蘸濃墨,中鋒運筆,勾畫葉脈。主要部位的葉子形象要具體,要有精神。
嫩葉的畫法
牡丹嫩葉顔色較淺,呈紅綠色,寫意嫩葉筆觸生動,形态活潑,色彩溫潤。畫嫩葉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該嫩葉将花青、藤黃和胭脂調和來表現。
1、花青加藤黃調和,再添加胭脂,用蘸色法畫小嫩葉,一筆下去,多色俱出。
2、用同樣技法,繼續添加嫩葉。注意畫葉時,要考慮整體效果,忌畫碎,也不能塗成一片。
3、筆尖蘸胭脂,深化嫩葉葉梢的顔色,使葉子看起來顔色豐富,更有質感。
4、中鋒運筆,順着葉子的長勢,從下往上畫出嫩葉的枝。線條要下細上粗,突出主體葉的茁壯。運筆要有提、按。
5、繼續中鋒筆尖用筆,畫小枝,小枝由下向上長出,表現嫩葉、嫩枝的生氣。
注意了!畫者一定要注意,嫩葉的葉子要有深淺、明暗、大小的變化,并且考慮整體效果,葉的布局要合理,為嫩枝留白。力圖使畫面看起來輕松、不壓抑
6、再蘸較淡的胭脂,勾畫葉脈,葉脈呈上揚之勢,表現嫩葉的勃勃生機。
注意了!
初學者在畫嫩葉時要求筆墨靈活有變化,忌濃淡一緻,初長的嫩葉要畫得更為瘦勁一些。
素材摘錄自人民郵電出版社《無師自通學國畫7:牡丹》,劉福強編繪,節選網絡共享内容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從正規渠道購買正版圖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