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
别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令,為唐教坊曲,五代時始流行長短句雙調小令,又名《賣花聲》、《曲入冥》、《過龍門》。五十四字,前後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正好這一阙詞就是飽含凄涼悲壯之意。
生于公元937年的李煜乃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不慕權勢帝位,而向往隐居遊閑的生活。“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侬有幾人?”《漁父》。他不求威儀天下,但求獨善其身。而命運卻将他推上帝皇之座。公元961年其繼中主李璟之位時,南唐已成一個弱勢國度。他不谙政治乏于治國之術,15年的帝王生涯裡,李煜在孱弱的南唐江南,迷醉在了詩詞和佳人中。他在這段時期,從奉宋正朔到降制示尊,最終難敵北宋大軍,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國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公元978年七夕乃李煜四十二歲七夕節死于異國汴京。
曆代帝王,或如武帝馬上得天下或如太宗文治定乾坤。可偏偏他,身為帝王卻無帝王心,沉醉宮廷歡娛,無心朝政,卻精于詩詞音律。據記載,李後主藝術才華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熟詩文,擅詞令。而他前期的詞作主要是反映宮廷享樂荒廢的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绮麗柔靡,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為空虛無奈。國破被羁後,他悲痛亡國,追憶往事,感情真摯,哀婉凄切,題村擴大,意境深遠,語言清新,繞有藝術感染力。
不經曆過深夜痛苦的人不足以語人生,我想李煜就是有這個話語權的人。體驗了人生極樂,又體味了人生極悲,無這種深沉的生命體驗,李煜或許隻能是個才子詞人,難成為“詞中之帝”。從宮廷奢靡生活到被俘關押汴京,天上人家之比,在汴京的日子裡,他被封為違命侯,生活和人格都已喪盡,這個春意闌珊的雨夜,窗外花兒被風雨凋零,屋内他孤衾難眠,或許隻有強迫自己睡着,在夢裡才能找回之前的歡娛生活。據史料記載,這時候的李煜,每懷江國,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常做長短句,含思凄婉,不久就離世了。
15年的宮廷生活,李煜寫的詞或許會被稱為靡靡之音,但在被俘後,他敢于大書特書其亡國傷感之情,毫不畏懼。《虞美人》中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以豪邁的思國之感開創了以詞抒情的先河,他的愛國之情也被後人稱頌至今。而相比之下倒使人聯想到三國史上的西蜀後主“阿鬥”劉禅,他被魏國羁擄後,偏安于淫逸酒色而“樂不思蜀”,贻後人于不齒。
既言夢中之歡,可見醒後之悲,昔日歌舞霓裳,不堪回首。最後的一句天上人間,可見其悲怆欲絕。簾外的雨還在滴落,每一滴都砸碎了自己的回憶,江山已随春去,隻剩下衣袂飄飄,彷徨哀婉的蓮峰居士。
關于李後主被俘之後的詞,你知道多少呢?留言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