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東文化轉型

廣東文化轉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5 06:27:08

9月24日,由深圳沙河集團、深圳幸福健康集團、南方都市報社、南都灣财社聯合主辦的“在河之洲——城市人文藝術展”在深業沙河世紀山谷展示中心正式啟幕。

展覽是一把鑰匙,打開對大沙河文化的話題。在文化沙龍《自然的詩意引領城市上升》中,來自深圳文化領域的不同專家齊齊論道。由詩人、資深記者、羅湖區作家協會主席謝湘南主持,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毛少瑩,以及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執行院長于長江共同圍繞大沙河讨論城市與自然的話題。

毛少瑩講到,展覽将濃厚人文氛圍和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首先感受到的便是鬧中取靜的自然環境。展覽用色彩的調度表達了人們對大沙河的情感歸屬,協調了人們的審美認同度,展覽把精神層面落實到空間建築當中。

廣東文化轉型(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毛少瑩)1

河流展現了城市怎樣的文化?毛少瑩提到,河流是地球的血管,是地球的脈絡。從長遠的曆史角度來說,河流和文明的起源具有關系,河流對人類的萬事萬物有一種哺育的作用。

“深圳的大沙河在曆史上并不是如今這副模樣,改造是這些年發生的,而大沙河的變化實際上也說明了深圳的一個變化。深圳在80年代的城市規劃還是工業區,随着規劃的修訂,深圳逐漸從重視經濟發展到重視人和自然的和諧,再到重視人和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這座城市也從經濟的聚居區慢慢地成長為可持續發展的格局。”毛少瑩說。

作為曾參與過深圳很多文化政策與文化規劃起草的文化政策方面的專家,毛少瑩提到目前深圳在文化規劃方面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深圳作為移民城市的特點使其大多規劃中對人文曆史的了解度不足、文化内容較為薄弱。深圳需要更多人文專家人才參與到城市規劃中,并帶着對城市的理解和人文的關懷來做判斷;另一方面,深圳城市的空間和城市規劃中受西方城市規劃的痕迹較重,城市分區模式化功能化,深圳可以考慮回歸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在空間的使用中融入中國文化和智慧。

南都·灣财社記者 孫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