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網課上了三個多月,一共學了11篇課文,4課識字。平均到每天,按三個月90天計算吧,每6天一課。我是要求課文全部會讀會背的,因為一年級的課文大多是兒歌,短小精煉,朗朗上口。
但是今天一檢查,氣得我胃疼。居然還有孩子不能熟練朗讀學過的課文,也不會背最簡單的《姓氏歌》,我覺得自己都快瘋了。
到辦公室一交流,原來不隻有我班裡這樣,其他班都有這樣的孩子。
家長們知道讀課文、背課文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嗎?第一、部編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專家、學者們精心挑選出來,按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閱讀單元。
語文課程本來就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它的根本特點和實際價值最終就是體現在聽說讀寫中。
這個聽說讀寫中的“讀”就是朗讀,朗讀是審美感知的橋梁,能激起審美感帶來審美情感愉悅。朗讀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書面語言“内化”在大腦之中,逐漸建構完善一個處理語言的“格式塔”,從而增強學生對語言的判斷能力。
第二、每個單元學完之後的單元測試,幾乎都有一種題型,就是按照課文内容填空。
而就是這麼一道客觀題,隻要孩子會背誦課文,能夠把學過的生字寫對,幾乎就是送分題。
可實際情況卻剛好相反,許多孩子會倒在這一題上。因為不會背誦,在填空的時候憑着感覺去蒙,蒙對了皆大歡喜。蒙錯了,一空扣一分。看清楚了,不是一個字扣一分,而是一空,可能這一空會要求你寫十個、八個字。
第三、語文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注意力穩定性大多較差,而大聲朗讀能使她們保持注意力的穩定,有利于對課文内容的思考、理解和記憶。
我班裡許多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注重朗讀,每天會按要求讀一讀課文。這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一種良性循環。隻有先把課文讀書了,才能去感悟理解,進而加強記憶,最後把課文背出來。
上新課的時候,我一定會給孩子幾分鐘時間,讓他們大聲朗讀課文。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幾十個孩子中,總有那麼幾個東張西望,不願意讀書,或者聲音很小,結結巴巴。如果發現老師盯着他,再趕快用書把臉遮住。而這幾個孩子,就是成績不太好的。
而成績好的孩子,往往用心朗讀到忘我,當班裡讀書的聲音漸漸低下去了,有的孩子還沒有讀完,正在聲情并茂地讀着最後一部分,壓根沒有發現其他人都讀完了,老師同學們都在等着他。而我這種時候通常都不會打擾到他們,讓他們把課文讀完。
了解的背課文的重要性,我們再來說說用什麼方法背課文,既能夠迅速背出來,又能夠記得牢。第一、熟讀成誦。
老舍曾經說過“熟讀成誦”,如果我們能夠把一篇文章讀得滾瓜爛熟,再去背誦這篇文章,你會覺得不費吹灰之力。
所以我教學生們背書的時候,主要運用這種方法,要求他們先讀書。每天早晨到校,我班裡都會有半小時晨讀,就是學過的所有課文,一篇接一篇朗讀。由于每天至少讀一遍課文,因此班裡的孩子對許多沒有要求會背的課文,也能夠張嘴就來,這就是熟讀成誦法。
而對于要求會背的課文,等到孩子能夠熟練朗讀,不添字少字的時候,再嘗試去背誦,結果必定是非常有效的。而且像這種通過熟讀記住的課文,對比死記硬背強行背誦出的課文,記憶的有效期會更長久。
第二、反複聽讀。
其實這個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就親身實踐過。有一年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比賽,
當時我輔導的學生們誦讀的是一篇既長又拗口的詩文。裡面出現了許多生僻字和詞語。
我拿到稿子就覺得太難了,這得多久才能背出來。每天放學後,我都會陪着學生們練習。得先讀書,才能去理解,訓練誦讀。而就在我陪着學生們練習,聽着他們一遍遍朗讀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漸漸也會背誦了。到後來,我并沒有刻意去練習背誦,但我的确能夠把這篇我曾經覺得難背的稿子背出來了。
後來,我在教學時,如果這篇課文是需要背誦的,那麼我在課堂上會加大朗讀時間和次數。例如,背誦古詩,我會盡量多請同學站起來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其實在聽的過程中,這些同學就已經在記憶了。
包括檢查背誦的時候,我也會刻意先請背誦熟練的同學,站起來背誦給大家聽,這都是在運用聽讀的方法,訓練背誦。
那麼家長可以和孩子遊戲,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多讀多聽,像這樣來幫助孩子記憶。
第三、關鍵詞連接。
這種背書方法目前在學校比較流行。當你需要快速背誦一篇課文,可以先
把這篇課文的脈絡理清楚,找出每個節點的關鍵詞。可以是課文中出現的人物或者地點,或者情節變化的關鍵部分詞語。通過對這些關鍵詞語的記憶來背誦課文,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用背誦一年級語文下冊的識字單元第五課《動物兒歌》來舉例。
5 動物兒歌
蜻蜓半空展翅飛,
蝴蝶花間捉迷藏。
蚯蚓土裡造宮殿,
螞蟻地上運食糧。
蝌蚪池中遊得歡,
蜘蛛房前結網忙。
像背誦這首兒歌,我們可以先按順序找出每行句子的關鍵詞,就是兒歌中每一行前面出現的小動物們的名字背出來。然後再去嘗試背誦整首兒歌,這樣一句接一句,背起來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第四、抄一抄,幫助記憶。
我們在背誦的時候也可以選擇邊抄寫邊記憶。對需要我們背誦的課文,可以
拿出紙筆,抄一抄。
在抄寫的過程中,得到較為直觀的形象,由于是看一句抄一句,因此落筆寫下來,看在你眼裡這句話就等于在腦子裡形成了文字畫面,這種記憶方法是許多孩子喜歡運用的。
第五、先理解再記憶人對于自己已經理解的内容,無論是不是會背,都能夠流利的叙述出來。其
實這就是運用了先理解後記憶的方法。
我們拿到一篇文章,通過朗讀,通過聽講解,能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文章所表達的感情,再去背誦,也會降低難度,提高背誦的速度。
了解了背誦的各種方法,我們再來說說多背誦的好處。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力在20歲之前是向上發展的。雖然記憶力存在着好壞、強弱之别,但這種差别都是後天學習與實踐的結果。像這樣通過各種方法來背誦文章,其實就是訓練記憶能力,如果能夠堅持下去,每個人都會擁有具有出色的記憶能力。
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人物都有着出色的記憶能力。他們的這種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刻苦練習的結果。
像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先生,一生治學,到了80歲的高齡依然能夠背出圓周率後百餘位而不出錯。
結束語:記憶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隻掌握方法和規律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學習中不斷運用實踐。隻有堅持戰勝背誦過程中的困難,就能從記憶能力的提高中獲得樂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