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審計流程詳解

審計流程詳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19:35:03

審計流程詳解?    二、審計的定義★★  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财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以積極方式提出意見,增強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财務報表信賴的程度  注意:  第一,審計可以滿足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的需求;  第二,審計的目的是提高财務報表的可信賴程度;  第三,審計提供的是合理保證,是一種高水平的保證;  第四,審計的基礎是獨立性專業性;  第五,審計的最終産品是審計報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審計流程詳解?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審計流程詳解(審計概述)1

審計流程詳解

    二、審計的定義★★  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财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提供合理保證,以積極方式提出意見,增強除管理層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财務報表信賴的程度。  注意:  第一,審計可以滿足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的需求;  第二,審計的目的是提高财務報表的可信賴程度;  第三,審計提供的是合理保證,是一種高水平的保證;  第四,審計的基礎是獨立性專業性;  第五,審計的最終産品是審計報告。

  三、保證程度★★★     

  合理保證與有限保證的區别

合理保證

有限保證

提出的結論

積極方式

消極方式

風險水平

可接受的低水平

可接受水平

獲取證據的方法

綜合運用各種方法

主要運用詢問、分析程序

  舉例:  老師對于自己長期接觸、非常熟悉的學生的評價:該學生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該評價就是積極方式的合理保證。  老師對于自己短暫接觸、不是很熟悉的學生的評價,此時不能合理保證,此時評價:我對該學生的接觸有限,僅教過一門課,在我教授課程的期間,我沒有發現他是一個壞學生。該評價就是消極方式的有限保證。  教材表1-1

業務類型

合理保證(财務報表審計)

有限保證(财務報表審閱)

(1)目标

在可接受的低審計風險下,以積極方式對财務報表整體發表審計意見,提供高水平保證

在可接受審閱風險下,以消極方式對财務報表整體發表審閱意見,提供有意義水平的保證,保證水平低于審計業務

(2)證據收集程序

通過一個不斷修正的、系統化的執業過程,獲取充分、适當的證據,證據收集程序包括檢查記錄或文件、檢查有形資産、觀察、詢問、函證、重新計算、重新執行、分析程序等

通過一個不斷修正的、系統化的執業過程,獲取充分、适當的證據,證據收集程序受到有意識的限制,主要采用詢問和分析程序獲取證據

(3)所需證據數量

較多

較少

(4)檢查風險

較低

較高

(5)财務報表的可信性

較高

較低

(6)提出結論的方式

以積極方式提出結論。例如:“我們認為,ABC公司财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公允反映了ABC公司2017年12月31日的财務狀況以及2017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以消極方式提出結論。例如:“根據我們的審閱,我們沒有注意到任何事項使我們相信,ABC公司财務報表沒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編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審閱單位的财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四、注冊會計師審計和政府審計★  兩者的區别:  

項目

政府審計

注冊會計師審計

1.審計目标和對象

對政府的财政收支或者國有金融機構和企事業組織财務收支進行審計,确定其是否真實、合法和具有效益

依法對企業财務報表進行審計,确定其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是否公允反映了财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2.審計的标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審計署制定的《國家審計準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和财政部批準發布的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

3.經費或收入來源

行政行為,所必須的經費由同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市場行為,有償服務,費用由注冊會計師和審計客戶協商确定

4.取證權限

具有更大的強制力

受市場行為的局限,在獲取審計證據時,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企業的配合和協助,沒有行政強制力

5.對發現問題的處理方式

可在職權範圍内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意見

發現的問題隻能提請企業調整有關數據或進行披露,若企業拒絕,則需根據具體情況予以反映,比如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五、職業責任和公衆期望★  1.職業責任  是指注冊會計師作為一個職業應盡的義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财務報表使用人的期望。  2.公衆期望  财務報表使用人期望注冊會計師評價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會計确認、計量與披露,判斷财務報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錯報(包括錯誤和舞弊)。  3.期望差距——對發現舞弊的責任  4.結論  了解期望差距并盡可能縮小期望差距是注冊會計師職業界繼續生存并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公衆的前提和努力方向,也是整個行業積極發展和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六、審計報告與信息差距★  2018年1月1日全面執行新的審計報告準則,根本原因在于,原審計報告采用短式标準審計報告模式,導緻信息含量低,相關性差等缺陷,導緻公衆産生“信息差距”;而改革後的審計報告模式,提高了審計報告的相關性和決策有用性,縮小了“信息差距”。

  【例題·多選題】下列與注冊會計師審計有關的說法中,正确的有( )。  A.财務報表審計的基礎是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專業性  B.注冊會計師審計與政府審計的對象是一緻的  C.審計涉及為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如何利用相關信息提供建議  D.注冊會計師職業界應了解公衆期望并盡可能縮小公衆期望差

『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選項B,注冊會計師審計與政府審計的對象是不一緻的,政府審計是對政府的财政收支或者國有金融機構和企事業組織财務收支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審計是注冊會計師依法對企業财務報表進行審計;選項C,審計不涉及為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利用相關信息提供建議,隻是提供審計報告。

  【例題·單選題】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執行的業務提供的保證程度的說法中,正确的是( )。  A.鑒證業務提供高水平保證  B.代編财務信息提供合理保證  C.對财務信息執行商定程序提供低水平保證  D.财務報表審閱提供有限保證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選項A,鑒證業務包括審計業務、審閱業務,審閱業務提供的是有限保證;選項BC不屬于鑒證業務,沒有保證程度這一說。

  【知識點】審計要素  審計要素包括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人、财務報表(審計對象的載體)、财務報表編制基礎(标準)、審計證據和審計報告。  

    一、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人★★  三方關系人包括注冊會計師、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責任方)和财務報表的預期使用者。  三方之間的關系是,注冊會計師對由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責任方)負責的财務報表(審計對象的載體)發表審計意見(提出結論),以增強除管理層(責任方)之外的預期使用者對财務報表的信賴程度。  注意:  第一,管理層與預期使用者可能來自同一企業,但并不意味着兩者就是同一方;管理層可能也是預期使用者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預期使用者。  第二,是否存在三方關系是判斷某項業務是否屬于審計業務的重要标準之一。

  (一)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對财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通過簽署審計報告确認其責任。  注意:  如果審計業務涉及特殊知識和技能,注冊會計師可以利用專家協助工作,确保項目組整體具有勝任能力。

  (二)被審計單位管理層  1.管理層和治理層的概念  管理層是指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的執行負有經營管理責任的人員。管理層包括部分或全部治理層成員。  治理層是指對被審計單位戰略方向以及管理層履行經營管理責任負有監督責任的人員或組織。治理層的責任包括監督财務報告過程。  2.審計工作的前提  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适用)認可與财務報表相關的責任,是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構成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基礎。管理層和治理層應承擔的責任包括:  (1)按照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财務報表,并使其實現公允反映(如适用);  (2)設計、執行和維護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緻的重大錯報;  (3)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包括:允許接觸與編制财務報表相關的所有信息;提供審計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許在獲取審計證據時不受限制地接觸其認為必要的内部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

  注意:  第一,管理層和治理層理應對編制财務報表承擔完全責任。财務報表審計不能減輕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  第二,如果财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通過審計沒有能夠發現,也不能因為财務報表已經注冊會計師審計這一事實而減輕管理層和治理層對财務報表的責任。

  (三)預期使用者  預期使用者是指預期使用審計報告和财務報表的組織和人員。  注意:  第一,在實務中注冊會計師可能無法識别所有的預期使用者,此時,預期使用者主要是指那些與财務報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關者。  第二,審計報告的收件人應盡可能地明确為所有的預期使用者。

    二、财務報表(審計對象的載體)★  财務報表審計中審計對象是曆史的财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審計對象的載體是财務報表。(通常為整套報表)

    三、财務報表編制基礎(标準)★  注冊會計師在運用職業判斷對審計對象作出合理一緻的評價或計量時,需要有适當的标準。在财務報表審計中,财務報告編制基礎即是标準。  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是指法律法規要求采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或者管理層和治理層(如适用)在編制财務報表時,就被審計單位性質和财務報表目标而言,采用的可接受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  财務報告編制基礎分為通用目的編制基礎和特殊目的編制基礎。  通用目的編制基礎,是指旨在滿足廣大财務報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務信息需求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主要是指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  特殊目的編制基礎,是指旨在滿足财務報表特定使用者對财務信息需求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包括計稅核算基礎、監管機構的報告要求和合同的約定等。

    四、審計證據★  審計證據是指注冊會計師為了得出審計結論和形成審計意見而使用的必要信息;包括,會計記錄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充分性和适當性是審計證據的基本特性,且兩者相互關聯。  在評價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适當性以支持審計報告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并保持職業懷疑态度。

    五、審計報告★  1.注冊會計師應當針對财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當的财務報表編制基礎,以書面報告的形式發表能夠提供合理保證程度的意見。  關注:無保留意見的措辭,及應當發表恰當的非無保留意見的情形。  無保留意見的措辭:我們認為,财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如企業會計準則等)]編制,公允反映了[……]”。  2.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對财務報表出具的審計報告中履行了其他報告責任,應當在審計報告中将其單獨作為一部分。

  【例題·單選題】下列各項中,通常不屬于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的是( )。  A.被審單位的管理層  B.被審單位的股東  C.為被審單位提供貸款的銀行  D.對被審單位财務報表執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管理層、股東以及為被審計單位提供貸款的銀行,都屬于财務報表的預期使用者。

  【例題·單選題】下列有關審計業務的說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不存在除責任方之外的其他預期使用者,則該項業務不屬于審計業務  B.審計業務的最終産品是審計報告和後附财務報表  C.執行審計業務獲取的審計證據大多數是結論性而非說服性的  D.審計的目的是改善财務報表質量,因此,審計可以減輕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對财務報表的責任

『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選項B,審計業務的最終産品是審計報告;選項C,執行審計業務獲取的審計證據大多數是說服性的,而非結論性的;選項D,審計并不可以減輕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對财務報表的責任。

  【例題·單選題】下列有關财務報表審計業務三方關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人分别注冊會計師、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  B.如果注冊會計師無法識别出使用審計報告的所有組織或人員,則預期使用者主要是指那些與财務報表有重要和共同利益的主要利益相關者  C.委托人通常是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之一,也可能由責任方擔任  D.如果責任方和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來自于同一企業,則兩者是同一方

『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即使責任方和财務報表預期使用者來自于同一企業,但并不意味着兩者就是同一方。

  【知識點】審計目标  審計目标包括财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标以及與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和披露相關的具體審計目标兩個層次。

    一、審計總體目标★  (一)對财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錯誤導緻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對财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計意見;  (二)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根據審計結果對财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  财務報表審計的總體目标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發揮着導向作用,它界定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範圍,直接影響注冊會計師計劃和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決定了注冊會計師如何發表審計意見。

  二、認定★★★  

  管理層認定與具體審計目标可歸納如下:

認定

目标

交易、事項及相關披露

1.發生:記錄或披露的交易和事項已發生,且這些交易和事項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确認已記錄的交易是真實的

2.完整性:所有應當記錄的交易和事項均已記錄,所有應當包括在财務報表中的相關披露均已包括

确認已發生的交易确實已經記錄

3.準确性:與交易和事項有關的金額及其他數據已恰當記錄,相關披露已得到恰當計量和描述

确認已記錄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額反映的

4.截止:交易和事項已記錄于正确的會計期間

确認接近于資産負債表日的交易記錄于恰當的期間

5.分類:交易和事項已記錄于恰當的賬戶

确認被審計單位記錄的交易經過适當分類

6.列報:交易和事項已被恰當地彙總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關披露在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下是相關的、可理解的

确認被審計單位的交易和事項已被恰當地彙總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關披露在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下是相關的、可理解的

期末賬戶餘額及相關披露

1.存在:記錄的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存在的

确認記錄的金額确實存在

2.權利和義務:記錄的資産由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記錄的負債是被審計單位應當履行的償還義務

确認資産歸屬于被審計單位,負債屬于被審計單位的義務

3.完整性:所有應當記錄的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均已記錄,所有應當包括在财務報表中的相關披露均已包括

确認已存在的金額均已記錄

4.準确性、計價和分攤: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恰當的金額包括在财務報表中,與之相關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相關披露已得到恰當計量和描述

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恰當的金額包括在财務報表中,與之相關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

5.分類: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已記錄于恰當的賬戶

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已記錄于恰當的賬戶

6.列報: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已被恰當地彙總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關披露在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下是相關的、可理解的

資産、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已被恰當地彙總或分解且表述清楚,相關披露在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下是相關的、可理解的

  【例題·多選題】下列有關具體審計目标的說法中,正确的有( )。  A.将他人寄售商品列入被審計單位的存貨中,違反了權利和義務認定  B.如果不存在某顧客的應收賬款,在應收賬款明細表中卻列入了對該顧客的應收賬款,違反了存在認定  C.若已入賬的銷售交易是對正确發出商品的記錄,但金額計算錯誤,則違反了完整性和發生認定  D.将出售經營性固定資産所得的收入記錄為營業收入,違反了分類認定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準确性與發生、完整性之間存在區别,違反準确性認定的情況通常是金額計算錯誤導緻的,而不是虛構或者漏記某一個交易事項。若已入賬的銷售交易是對正确發出商品的記錄,但金額計算錯誤,則違反了準确性認定,但沒有違反發生認定。在完整性與準确性之間也存在同樣的關系。

  【例題·單選題】對于下列應收賬款認定,通過實施函證程序,注冊會計師認為最可能證實的是( )。  A.準确性、計價和分攤   B.分類  C.存在   D.完整性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對于應收賬款函證來說,主要與存在認定相關,另外與計價和分攤、權利和義務有一定的關系。

  【知識點】審計基本要求  1.遵守審計準則  2.遵守職業道德  3.保持職業懷疑  4.合理運用職業判斷

    一、遵守審計準則★    二、遵守職業道德守則★    三、保持職業懷疑★★★  1.職業懷疑的内涵  職業懷疑,是指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的一種态度,包括采取質疑的思維方式,對可能表明由于舞弊或錯誤導緻錯報的情況保持警覺,以及對審計證據進行審慎評價。  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職業懷疑在本質上要求秉持一種質疑的理念;  第二,職業懷疑要求對引起疑慮的情形保持警覺,這些情況包括但是不限于:相互矛盾的證據;引起對文件記錄和詢問的答複的可靠性産生懷疑的信息;表明可能存在舞弊的情況;表明需要實施除審計準則規定外的其他審計程序的情形;  第三,職業懷疑要求審慎評價審計證據;  第四,職業懷疑要求客觀評價管理層和治理層。

  2.保持職業懷疑的作用  (1)在識别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保持職業懷疑有助于注冊會計師設計恰當的風險評估程序,有效識别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2)在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應對重大錯報風險時,保持職業懷疑有助于注冊會計師恰當設計進一步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  (3)在評價審計證據時,保持職業懷疑有助于注冊會計師評價審計證據的充分性、适當性;  (4)保持職業懷疑有助于注冊會計師發現舞弊、防止審計失敗。  3.注冊會計師如何保持職業懷疑  ①在事務所層面營造保持職業懷疑的環境——制定相應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②在項目組層面強調保持職業懷疑的必要性;  ③在審計業務的各個階段保持職業懷疑;  ④重要審計領域特别需要保持職業懷疑。

    四、合理運用職業判斷★★★  1.職業判斷的含義  職業判斷是指在審計準則、财務報告編制基礎和職業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冊會計師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技能和經驗,作出适合審計業務具體情況、有根據的行動決策。  2.職業判斷的運用  職業判斷不僅貫穿注冊會計師執業的始終,而且涉及注冊會計師執業中的各類決策

  職業判斷對于作出下列決策尤為重要:  (1)确定重要性,識别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2)為滿足審計準則的要求和收集審計證據的需要,确定所需實施的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  (3)為實現審計目标,評價是否已獲取充分、适當的審計證據以及是否還需要執行更多的工作;  (4)評價管理層在運用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時作出的判斷;  (5)根據已獲取的審計證據得出結論;  (6)運用職業道德概念框架識别、評估和應對影響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不利因素。

  3.職業判斷決策過程的步驟  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需要在相關法律法規、職業标準的框架下作出,并以具體事實和情況為依據。  職業判斷決策過程的步驟分為:  (1)确定職業判斷的問題和目标;  (2)收集和評價相關信息;  (3)識别可能采取的解決方案;  (4)評價可供選擇的方案;  (5)得出職業判斷結論并作出書面記錄。

  4.對職業判斷的評價  第一,職業判斷能力是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的核心;  第二,衡量職業判斷質量可基于下列方面:  (1)準确性或意見一緻性——即職業判斷結論與特定标準或客觀事實的相符程度,或者不同職業判斷主體針對同一職業判斷問題所作判斷彼此認同的程度。  (2)決策一貫性和穩定性——即同一注冊會計師針對同一項目的不同判斷問題,所作出的判斷之間是否符合應有的内在邏輯,以及同一注冊會計師針對相同的職業判斷問題,在不同時點所作出的判斷是否結論相同或相似。  (3)可辯護性——即注冊會計師是否能夠證明自己的工作,通常,理由的充分性、思維的邏輯性和程序的合規性是可辯護性的基礎。

  【例題·多選題】下列有關職業懷疑的提法中,表述恰當的有( )。  A.職業懷疑要求注冊會計師具有批判和質疑的精神,對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證據和解釋不應不假思索的全盤接受  B.職業懷疑要求注冊會計師不應依賴以往對管理層和治理層誠信形成的判斷  C.職業懷疑要求注冊會計師應假設被審計單位管理層不誠信,且存在舞弊  D.職業懷疑要求注冊會計師對引起疑慮的情形應保持警覺

『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職業懷疑要求注冊會計師秉持質疑的理念,但并不假設被審計單位管理層不誠信,存在舞弊。

  【例題·單選題】下列有關職業判斷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注冊會計師恰當記錄與被審計單位的就相關決策結論進行溝通的方式和時間,有利于提高職業判斷的可辯護性  B.如果有關決策不被該業務的具體事實和情況所支持,職業判斷并不能作為注冊會計師作出不恰當決策的理由  C.職業判斷涉及與具體會計處理和審計程序相關的決策,但不涉及與遵守職業道德要求相關的決策  D.保持職業懷疑有助于注冊會計師提高職業判斷質量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職業判斷是指在審計準則、财務報告編制基礎和職業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冊會計師綜合運用相關知識、技能和經驗,作出适合審計業務具體情況、有根據的行動決策,所以職業判斷涉及與遵守職業道德要求相關的決策,選項C不恰當。

  【知識點】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财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注意:  第一,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注冊會計師隻要審計财務報表,就存在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  第二,審計業務是一種保證程度高的鑒證業務,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過程就是将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的過程,以使注冊會計師能夠合理保證所審計财務報表不含有重大錯報;  第三,可接受的審計風險的确定,需要考慮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風險的态度、審計失敗對會計師事務所可能造成損失的大小等因素。

    一、重大錯報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是指财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重大錯報風險與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相關,且獨立存在于财務報表的審計中。在設計審計程序以确定财務報表整體是否存在重大錯報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從财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和披露認定層次方面考慮重大錯報風險。  (一)兩個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  财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與财務報表整體存在廣泛聯系,可能影響多項認定。此類風險通常與控制環境有關。  注冊會計師同時考慮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和披露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考慮的結果直接有助于注冊會計師确定認定層次上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

  (二)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固有風險是指在考慮相關的内部控制之前,某類交易、賬戶餘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易于發生錯報的可能性,無論該錯報單獨考慮,還是連同其他錯報構成重大錯報。  某些類别的交易、賬戶餘額和披露及其認定,固有風險較高。  控制風險是指某類交易、賬戶餘額或披露的某一認定發生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是重大的,但沒有被内部控制及時防止或發現并糾正的可能性。控制風險取決于與财務報表編制有關的内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某種程度的控制風險始終存在。  需要特别說明的是,由于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有時無法單獨進行評估,審計準則通常不再單獨提到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而隻是将這兩者合并稱為“重大錯報風險”。但這并不意味着,注冊會計師不可以單獨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評估。

    二、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可能是重大的,注冊會計師為将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實施程序後沒有發現這種錯報的風險。  檢查風險取決于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但檢查風險不可能降低為零。其原因:  第一,由于注冊會計師通常并不對所有的交易、賬戶餘額和披露進行檢查;  第二,其他原因,包括注冊會計師可能選擇了不恰當的審計程序、審計過程執行不當,或者錯誤解讀了審計結論。這些因素可以通過适當計劃、在項目組成員之間進行恰當的職責分配、保持職業懷疑态度以及監督、指導和複核項目組成員執行的審計工作得以解決。

    三、檢查風險與重大錯報風險的反向關系★★  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呈反向關系。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低,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  審計風險模型  

    四、審計的固有限制★★  注冊會計師不能對财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緻的重大錯報獲取絕對保證。這是由于審計存在固有限制,導緻注冊會計師據以得出結論和形成審計意見的大多數審計證據是說服性而非結論性的,因此,審計隻能提供合理保證,不能提供絕對保證。  審計的固有限制源于:  1.财務報告的性質。  管理層編制财務報表,需要根據被審計單位的事實和情況運用适用的财務報告編制基礎的規定,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作出判斷。此外,許多财務報表項目涉及主觀決策、評估或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存在一系列可接受的解釋或判斷。因此,某些财務報表項目的金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變動幅度,這種變動幅度不能通過實施追加的審計程序來消除。  2.審計程序的性質。  注冊會計師獲取審計證據的能力受到實務和法律上的限制。例如:(1)管理層或其他人員可能有意或無意地不提供與财務報表編制相關的或注冊會計師要求的全部信息。因此,即使實施了旨在保證獲取所有相關信息的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也不能保證信息的完整性;(2)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劃和蓄意實施以進行隐瞞。因此,用以收集審計證據的審計程序可能對于發現舞弊是無效的;(3)審計不是對涉嫌違法行為的官方調查。  3.财務報告的及時性和成本效益的權衡。

  【例題·多選題】下列有關審計風險的表述中,不恰當的有( )。  A.注冊會計師考慮各類交易、賬戶餘額和披露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的結果直接有助于注冊會計師确定認定層次上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  B.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控制重大錯報風險  C.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設計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範圍,并有效執行審計程序,以消除檢查風險  D.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審計程序,将重大錯報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BD項,重大錯報風險與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相關,且獨立于财務報表審計而存在,所以重大錯報風險不受注冊會計師的控制,也不能降低重大錯報風險。C項,檢查風險不可能降低為零。

  【例題·多選題】下列有關審計固有限制的說法中,正确的有( )。  A.審計工作可能因高級管理人員的舞弊行為而受到限制  B.審計工作可能因審計收費過低而受到限制  C.審計工作可能因項目組成員素質和能力的不足而受到限制  D.審計工作可能因财務報表項目涉及主觀決策而受到限制

『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對某些認定或審計事項而言,固有限制對注冊會計師發現重大錯報能力的潛在影響尤為重要,其中包括舞弊,特别是涉及高級管理人員的舞弊或串通舞弊,選項A正确。因為審計收費過低不能作為注冊會計師省略不可替代的審計程序或滿足于說服力不足的審計證據的正當理由,所以不屬于固有限制,選項B不正确。審計限制是被審單位本身存在,審計工作可能因項目組成員素質和能力的不足而受到限制,屬于被審單位自身能力不足,不屬于審計限制,選項C不正确。許多财務報表涉及主觀決策、評估或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并且可能存在一系列可接受的解釋或判斷。因此,某些财務報表項目的金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變動幅度,這種變動幅度不能通過實施追加的審計程序來消除,選項D正确。

  【本章小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