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
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制,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在今天的内蒙古錫林郭勒鑲黃旗,關于馬頭琴的制作依舊盛行,作為民族的一種古老樂器,馬頭琴的制作過程也是極為極緻,充滿生命力。
傳說馬頭琴的制作是一個牧人在懷念死去的小馬而制作成的,但在今天的蒙古國的西部也有人把馬頭琴叫"勺形胡琴"。我們都知道,馬頭琴因琴頭雕飾馬頭。但據史籍記載,我們發現有一種樂器叫做勺形胡琴。如今很多專家都說勺形胡琴就是今天馬頭琴的前身。
但在過去的時候,琴頭不一定是馬頭,也有人頭、骷髅、鳄魚頭、鼈甲或龍頭等,此外還有人說,這種琴的琴頭有呈猴頭或瑪特爾頭的形狀。
瑪特爾形似龍,面似猴,象征一種鎮壓邪魔的神物。據有關學者考證,馬頭琴一名大約得于十九世紀末到二十紀初,琴首是由龍頭或瑪特爾頭改為馬頭的。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琴類,如:皮胡、鍬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當時的流行樂器。元朝時期随着宮廷生活的逐漸富裕宮廷内有專門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員,馬頭琴也就慢慢地成為宮廷音樂的主要内容之一了。在鑲黃旗看《阿斯爾》宮廷音樂演出的時候,會不禁發現馬頭琴在其中的作用特别大,當然,這裡面融彙了太多蒙古族的古老樂器。但馬頭琴似乎成為了蒙古族古老樂器的代表之一。
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間藝人和牧民們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産、生活和草原風格。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聽一聽馬頭琴的樂曲。
它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長調的最好的樂器,能夠準确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遼闊的草原、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所以蒙古匠人在制作馬頭琴的時候,他的内心仿佛是在不斷的與其對話,傾訴,描述關于遼闊草原上的一切故事。所以,後人通過馬頭琴表現出來的樂曲是那麼的激動人心。
所以,當年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大規模移民,将馬頭琴在内的蒙古文化傳到了歐洲,俄羅斯也就有了馬頭琴,并受到人們熱烈的歡迎。
但馬頭琴不是誰都能做的,它有着蒙古族的獨特風格,所以蒙古人做的馬頭琴才是正宗的馬頭琴。且,隻有蒙古人通過馬頭琴拉出來的曲子才能令人感動,有時候甚至是聲淚俱下。聽匠人說,蒙古人的音樂從來不是唱給别人聽的,而是唱給自己聽的。
過去的蒙古族人,大多過着遊牧生活,草原雖然廣闊美麗,但也會匮乏,于是蒙古人喜歡歌舞,圍在一起拉曲歌唱跳舞。他們的聲音,是發自内心的的唱給自己,給自己帶來快樂,哪怕是悲傷的激昂,也是内心真摯的表達。
因此,在觀看《阿斯爾》演出的時候,竟然不禁落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