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轉百回,情深緣淺

千轉百回,情深緣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02:41:19

泱泱大國,流溢着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上至洪荒下至現代,文化貫穿始終。每一種傳統文化的背後,都有一種獨特的情懷。最吸引我的是中國結!

中國結!曆千年而不老,經百世竟不衰!

侬自太初起,緣來已千年

結之為物,由來已久。數千年前,結本是先輩手中記事的書。易經有雲: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大儒鄭玄也曾寫下:“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那時候,大結小結,千結萬結,如同一部部不能說話的書,悄悄的記下上古洪荒時代那一幕幕精彩的故事。

卿本雙絲網,轉作佳人飾

時間又過了千百年,結又成了仕女手中表達心意的信物。“腰間雙绮帶, 夢為同心結”。結還是仕女腰帶上的蝴蝶,飄逸美麗,不可方物;結甚至還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你有多少種喜怒哀樂,結就有多少種千變萬化。最終,結從用來系牢衣服,用來佩帶玉佩的一種輔助應用,變成了一種優雅大方的裝飾品,繼而又被人們賦予了許多情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君為上古物,今乃耀新輝

滄海桑田,白駒過隙,轉眼間,已是二十一世紀,華夏大地一日千裡,曆經巨變。然而,外貌雖然發生了變化,中華文化的根卻從未改變。作為中華文化象征的中國結,也有了新的發展。它不再隻是一種簡單的傳承,而是生出許多變化——結可以與木藝結合,可以與年畫結合,結還可以挂在車上。小小的一個結,凝聚了人們的巧思,傳承了遠古的技藝,照耀了現實的光輝。

結有绾、結、穿、繞、纏、編、抽等多種工藝技法,令人眼花缭亂,初學者往往有無從下手之感,習的久了,卻能鍛煉人的空間想象力和組織能力。使人越來越能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打結用的繩子,質地不能太硬,太硬則操作不便,也不能太軟,軟則形不挺拔,棱角不分明,一般取硬度适中的繩子,頗為符合我國自古以來傳承的中庸之道。

結不僅造型美觀,而且還有着豐富的内涵。如:方勝結象征一路平安,雙蝶結象征比翼雙飛,如意結象征萬事稱心,吉祥如意,雙魚結或者鯉魚結象征吉慶有餘等等。結,本是簡單的一個裝飾物,卻蘊含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精髓。

結,本是一根紅色的絲線,千纏百繞,将我們與祖先的思緒纏繞在一起;結,本是一根紅色的絲線,百轉千結,将古代的華夏,與今日的中國,傳承為五千年的文明;結,本是一根紅色的絲線,連接着炎黃兒女的心!

中國結,火紅的絲線在眼眸中跳動出滿腔的熱情。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團永不滅的火。每當失意寒冷之時,這團不滅的火,總會溫暖我的心,給予我前進的希望和動力!中國結,中華文化傳承的領導者,我喜歡你,敬仰你!願你能夠把中國文化細水長流的傳承給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千轉百回,情深緣淺(中華情緣百轉千結)1

作者簡介:丁聰穎,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學生,博山區作協會員。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三等獎,先後被評為“優秀共青團幹部”“社團先進個人”等稱号,詩歌《雲》發表在《南北作家》,喜歡用簡單的文字訴說生活中的溫暖。

壹點号博山區作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