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後第一學曆是本科還是專科?
都說“學曆查三代,出身看本科”在如今這個社會,雖然大家一本正經地說衆生平等,可還是有差異和等級的存在。所謂名校進名企,其餘的管你能力多強,沒有所謂的“第一學曆”光環壓身,不好意思,你可能和名企沒緣分。
用人單位越來越注重第一學曆,且本科學曆多為大多數名企的最低“門檻”,為此不少學生選擇專升本來提升自己的學曆,但專升本的第一學曆真的就是本科麼?
第一學曆,即國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學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學曆,排除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日制自學考試、成人高考脫産班、成人高考(函授,業餘)、電大、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職教育。
在實際工作中一般将某學生不間斷(當年畢業當年深造)接受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學曆作為該生的第一學曆。簡單地說,就是你參加高考後考上一個大學,然後無縫接着上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再無縫上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那麼你的第一學曆就是博士。
然而你要是讀完大學,去工作兩年,再回來考研究生,那麼你的第一學曆就是本科or大專了。或者,你連大學都沒上的話,那麼你的第一學曆就是高中or職高了。
所以因為社會的發展,人們文化和學曆普遍提高,其實大部分的第一學曆,現在都是在指本科學曆(專科學曆)。要是後來你自考啥的那都隻能算最高學曆,而非第一學曆。
第二學曆原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産物。以前(計劃經濟背景下)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專業學校)的上級是各省市第一教育局,畢業時頒發的學曆是由第一教育局頒發,稱之為第一學曆。
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等其它繼續教育形式則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負責,頒發的學曆則稱為第二學曆,第二學曆指的是這種非脫産學習形式獲取的學曆。
專升本主要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又稱統招專升本,選拔當年各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專科應屆畢業生。
統招專升本隻限報考本省本科院校,不允許跨省報考。國家教育部政策法規規定,普通高校統招專升本為國家統招計劃普通全日制學曆,本科為第一學曆。畢業證蓋所學習高校章,證書上顯示“普通高等學校”字樣,國家承認,教育部電子注冊,屬于第一學曆。
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在工資、人事待遇、考研、考證、考公務員、職稱評定以及其他方面與普通本科具有同等效力,所以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是專升本考試中最高的。
第二種是成人高等教育專升本。包括自考專升本、成人高考專升本、遠程教育專升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專升本。
自考專升本的畢業證蓋省級自學考試委員會及主考高校印章,證書上顯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字樣,文憑含金量稍次于統招學曆,國家承認,教育部電子注冊,屬于第二學曆。
成考專升本的畢業證蓋所學習高校章,證書上顯示“成人教育脫産、業餘或函授”字樣,國家承認,教育部電子注冊,屬于第二學曆。
遠程教育專升本的畢業證蓋所學習高校章,證書上顯示“網絡教育”字樣,國家承認,教育部電子注冊,屬于第二學
有的網友有看法是:
第一學曆為何含金量高,就在于第一學曆的标準衡量直觀,簡單,高效,公平。這是除了第一學曆之外的其他所不具備的。
首先,第一學曆高的畢業生,能力更高,創造力更強!高中階段,能考上211、985的學生,無論是智力還是意志力、心理素質都是其他同學無法比的,這是無可否認的差距!
其次,第一學曆高的同學,所在的大學有更好的資源,更高的眼界,在這種環境裡,即便他不優秀,也不會太平庸,更不要說優秀大學的優秀畢業生了。而普通大學的學生,就不一樣了,有的确實很優秀,這部分學生也能找到好工作但是不優秀的同學,就可能堕落和變得平庸!
再次,用人單位招人是希望你能給他們帶來效益,在互相不認識、不了解的情況下,招一個“出身”好的畢業生,更保險一些,潛力也更大一些。
您覺得 有沒有必要在晉升第二學曆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