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别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詩人介紹及創作背景
李煜(937年一978年),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字重光,漢族,生于金陵(今江蘇南京),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975年兵敗降宋,被俘汴京(今河南開封)。978年,死于汴京。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此詞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和對南唐故國的深切眷念。全詞深刻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
李煜不是好君主,卻是好詞人,被世人稱“千古詞帝”。因之,他以其傑出的藝術才華,将自己亡國之後的心路曆程揭示得細緻入微,如絲如縷。
品讀與賞析
此詞語言上摒棄了華麗詞藻,随情流淌,飽滿律動。比如,“簾外雨潺潺”的“簾”相比“窗”更近于“雨潺潺”實景,也更呼應“五更寒。”
“雨潺潺”的“潺”相比“涓”不僅增加了聲音感,還襯托詞人于“五更”夜不能寐的悲涼。李煜通音律,詩詞本自樂曲衍生,詞曲相得益彰。
“春意闌珊”,為何不是“夏意”?夏末豈不更符合“不耐五更寒”?此處有深意!表現其對失去的王朝的眷戀,而呼應了“流水落花春去也”。
“獨自莫憑欄”的“莫”又為何意?憑欄遠眺,難免會遙想失去的疆土。一個“莫”字,寫出不忍、不甘和“别時容易見時難”的萬般惆怅。
讀來全詞,仿佛對面有個人向你傾訴,娓娓道來,曲調情緒哀婉朦胧。為什麼會給人這種感覺?我想是李煜詩詞清新的語言和流暢的結構所緻。
晚唐五代花間詞較盛行,意向細密堆砌,詞語濃麗,注重外在描摹。李煜詞則以描寫心理、感情起伏為主線,流動而清新,意象與意韻結合自然。
李煜前期詞有些并非出自切身體驗,後期則是寫切膚之痛,藝術上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真切情感結合純熟技藝才能開出璀璨的藝術之花!
#還有詩和遠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