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2月12日,在北京國家速滑館舉行的2022年冬奧會男子500米決賽中,中國隊的速度滑冰運動員高亭宇以34.32秒創造了新的冬奧會紀錄。
圖源:新華社
他為中國男子速滑創造了曆史,更是打破了奧運會代表團旗手難奪冠的“魔咒”。
在賽後,一位外國記者問他:“可以評價一下自己的性格是什麼嗎?”
他蹦了三個字“格路吧”。
這三個字讓很多聽不懂東北話的記者面面相觑,更是給現場的翻譯出了難題。不懂東北話的翻譯小哥隻能翻成:
“I think I’m quite…gelu?”
高亭宇的翻譯被難哭了:冬奧會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軍高亭宇賽後接受采訪時被問到自己是什麼性格,一句“格路”弄懵了在場所有人,更讓翻譯一臉問号,直接翻譯成了“gelu”。問題來了,Gelu到底怎麼翻譯呢?
看來沒有東北話十級,根本沒法做成速滑翻譯。
啥是“格路”呢?原來這是一句地道的東北方言,在東北話中,代表的是“格外不同,路數不大衆”。同時也表示一個人比較反常,老是跟多數人擰着來。高亭宇笑着用“格路”二字評價自己的性格特點,帶着些許自嘲。
那“格路”到底要怎麼翻呢?可以嘗試着用“offbeat”這個詞,《美國傳統詞典》中這樣解釋道:
“Not conforming to an ordinary type or pattern; unconventional”.
“我比較格路吧。”
“I am sort of offbeat.”
東北話成冬奧會“網紅語言”
匈牙利短道速滑運動員劉少林在接受采訪時脫口而出:“我是長春那疙瘩的”。
圖源:新華社
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則是地道的東北小夥。他曾在形容短道速滑隊内的訓練氛圍時感歎:“大家幾個東北人在一起,那出口成段啊!”
圖源:新華社
解說員王濛的一句“我滴眼睛就是尺”讓東北口音再度出圈。
東北話之所以在冬奧會上這樣火,是因為東北地區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向冰雪運動項目輸送了大批優秀運動員。
在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護送奧林匹克會旗入場的六位運動員,五位來自東北,包括首金獲得者楊揚、“大魔王”王濛、“花滑夫婦”趙宏博申雪,以及短道速滑隊隊長武大靖。冰天雪地中孕育出了絢麗的中國冬奧榮耀。
生活中他們操着一口流利的東北話,诠釋着低調幽默。而在賽場上,他們則向世界展現出砥砺拼搏的冬奧精神。
你是否還知道其他說着東北話的運動員呢?在評論區和雙語君分享吧!
記者:苑慶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