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交響樂田園風光

交響樂田園風光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27 19:56:57

交響樂田園風光?王維一生寫詩無數,繪畫無數,但摒棄應酬、應制、應考送别、酬唱,真正潛心主題性創作的詩歌繪畫,并不多,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交響樂田園風光?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交響樂田園風光(辋川田園交響曲)1

交響樂田園風光

王維一生寫詩無數,繪畫無數,但摒棄應酬、應制、應考送别、酬唱,真正潛心主題性創作的詩歌繪畫,并不多。

而真正體現他自己本心、代表他藝術水準的重大題材的鴻篇巨制,當屬《辋川集》和《辋川圖》。

那時,他人到中年,人生閱曆豐富、思想水平成熟、藝術造詣高超、創作精力旺盛,是巅峰時期的典範作品。

他的辋川别業、《辋川集》《辋川圖》,代表了盛唐園林建造、詩歌創作、山水繪畫的最高峰,被稱為辋川三絕。曆來研究者、模仿者綿延不絕。韓愈模仿其辋川詩意,創作了《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蘇東坡也仿照《辋川集》寫了《次韻子由岐下詩并序》二十一首。北宋的郭忠恕、元代的趙孟頫、明代董其昌等繪畫大家都臨摹過王維的《辋川圖》。清代皇家園林圓明園建造時,還特意模仿辋川别業修建了“北遠山莊”。

在我看來,這三絕,其實是一絕,它們是一部渾然一體的“田園交響曲”,而不是三個獨立的“單曲”。

在王維的總體構思中,詩歌、繪畫、園林,互相依存、互為表裡,是他心中詩意栖居的“桃花源”。

唐開元二十八年。王維四十歲。

這一年二月,舉薦重用王維的老宰相張九齡在荊州去世。王維的政治偶像倒塌,王維的政治理想也幾近幻滅。

這一年冬季,朝廷派他去桂州出差“知南選”。以殿中侍禦史的身份去參與南部幾個州的幹部選拔。一路上好山好水,滋養了王維的才情,也更促成了他歸隐林下的決心。

北歸途中,在南京江甯縣瓦官寺,王維又拜見了高僧睿禅師元崇。談經論道,心有戚戚然。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王維從二十一歲中進士,滿懷熱情進入官場,期望展現才能,實現抱負,博取功名。磕磕絆絆到如今,已經看透官場,也看清自己了。

他在詩裡,反思自己:“少年識事淺,強學幹名利。徒聞躍馬年,苦無出人智。即事豈徒言,累官非不試。既寡遂性歡,恐招負時累。”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藝術和田園,才是自己的歸宿,政治和官場,自己隻是個無能為力的擺設或者“花瓶”。

他開始思考謀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怎麼玩。

第二年回到長安,他在終南山搞了個“終南别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好像和裴迪、崔興宗、張五煙、賈生等組團隐居。

一年後,朝廷征招他回朝擔任左補阙,又成為“驂禦臣”。這時,他身在朝廷,心在林泉。他開始留心尋找一個合适的地方,用自己的藝術才華,按照自己的理想,打造一個自己的“桃花源”。

這時候,唐玄宗癡迷道教,他下令各州州城都要興建一座道觀,命令畫師描繪老子李耳的容貌,分送各州的道觀懸挂。

唐玄宗還特别迷信“靈異”“祥瑞”,他的兒子陳王李珪府中有個“參軍事”叫田同秀,上疏報告:我在大明宮的丹鳳門看見玄元皇帝李耳半空中告訴我“我把靈符藏在尹喜舊宅”。唐玄宗派使節到桃林縣函谷關尹喜紀念台旁找到。

文武百官立馬聯名上書:舊函谷關發現的靈符,暗中應驗“靈寶”年号,建議陛下尊号之上應加“天寶”二字。

唐玄宗欣然同意。并把桃林縣改名為靈寶縣,同時還把田同秀從正八品的“參軍事”提拔為從五品的“朝散大夫”。

從此大唐已經不是靠自己開創盛世的“開元”時代,而是進入依賴上天保佑的“天寶”時代。

大約唐天寶二年,王維購買了宋之問的藍田山莊,開始營造自己的“辋川别業”。

這一年,王維四十三歲,在門下省擔任左補阙。

王維從十五歲就開始在長安、洛陽兩大都會,遍訪名門豪族,甯王、薛王、岐王視之為“師友”。各類皇家園林、私人别業,他都見識過,并以詩歌繪畫描述過。

對園林藝術,王維自有其獨到見解。對自己的辋川别業,王維當然有自己的獨特構思。

他要把自然山水内在的魅力挖掘、點亮、生化,園林的匠心要掩藏在“不事雕琢”中。

他要把山水田園的詩意,用自己獨到的眼光發現和獨特詩歌表達,成為園林的一個獨有的亮點和特色。

他要把山水田園的豐富多彩,用自己高超的繪畫技巧,高度濃縮、精心提煉,繪為一圖,讓人一覽無餘,過目難忘。

辋川别業,沒有大興土木,破壞生态。而是保持原有的山水田園自然狀态和開放狀态,以辋川别業為中心,在周邊精心營造二十個精彩景觀,并用寫意式的方式進行“點化”。所有人工建築能少則少,所用建築材料也是就地取材,與周圍自然景觀協調統一。比如,鹿柴,就是原有的養鹿場,紮上有藝術味道的“栅欄”;文杏館,“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辋川别業,沒有搬遷移民,圈地造園,而是保持原有生态的開放性,除私人住宅外,所有園林景觀,都是共有共賞的開放布置。而且原有的農家農舍農田、炊煙牧童浣女,都成為園林的美妙組成。

辋川别業,也沒有破壞文物,劉裕留下來的“思鄉城”,雖破敗不堪,既沒有修舊如舊,也沒有拆除了事,而是讓“古木餘衰柳”延續文脈,歎息古今。

辋川别業完成後,辋川似乎沒有改變什麼,辋川卻美麗了許多,精彩了許多;辋川居民也舒服了許多,文明了許多。

專家們稱辋川别業為“寫意式私家山水園林”。我倒覺得,它是寫意式園林,但不是私家,套用一個現代概念,它應該是一個開放共享的“田園綜合體”。

這裡,山水環繞、亭閣相望、花影重重、翠竹婆娑,景緻絕佳。

這裡,幽篁彈琴、月夜長嘯、水邊浣紗、燈下焚香,趣味高雅。

這裡,泛舟往來、吟詩作賦、亭台對弈、閣樓聽雨,絕代風華。

一個充滿詩意禅趣的生活空間營造完成,一群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文人雅士聞風而來。

一個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一個高雅風流的藝術天地,必然産生偉大作品。

辋川别業建造初期,王維就邀請道友和詩人裴迪一起,踏遍辋川的山山水水,尋找發現特色景觀,策劃營造亮點,針對每一個景點每人各寫一首五言絕句,讓詩歌和景觀互為依托、融為一體。同時,也使景點插上翅膀,飛躍時空,流傳更遠、更久。

曾有論者疑惑:王維當時怎麼不把這四十首詩,一一對照景點,刻石豎碑,為景點注釋增色?

如果那樣,就不是王維,而是乾隆爺了。那就破壞了園林的總體美學範式,因“挂相”而“破相”。

《辋川集》是王維第一次創作主題性的“大型山水組詩”,而且還是和裴迪聯袂“二重唱”。無論是形式、還是内容,亦或藝術水平,都是空前的。

《辋川集》也是王維生前自己親自編輯成冊的唯一一本詩歌集。可見在王維心目中的地位。

《辋川集》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經典,也是中國山水田園詩歌的一座豐碑。對中國詩歌的曆史發展,産生重大長遠的影響。

《辋川集》也是王維在西方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隐逸幽靜的田園題材、簡樸自然的形式、空靜沉默的禅宗氣質,被西方詩歌美學界推崇。尤其是賓納和韋利翻譯的英文版《辋川集》,對美國新詩運動的美學趣味和詩學追求, 産生很大影響。

《辋川集》及其辋川系列詩歌,給人最大的閱讀享受,是情景交融的自然美、生态美、空靈美、妙悟美。确實能讓人忘卻塵世煩惱,心靈淨化,靈魂升華。

詩人創造意境的如椽妙筆,常常隐藏于無心無意、平淡如水的文字中;詩中深涵奧妙的意境,常常給人以會心一笑的滋潤;詩人深藏不露的高人風度,常常穿行于山水田園、清風明月的字裡行間。

讀《辋川集》和與辋川有關的王維詩歌,能讀到王維的心聲,能看到他對山水田園的癡情,甚至于沉醉。但也能體察到他沉溺于山水之樂的同時,内心深處的一絲絲不平和騷動、夢想和渴望。 他雖然對政治失望、對仕途失落,但對人生還沒有幻滅。

比如《孟城坳》“來者複為誰?空悲昔人有”的歎息;《華子岡》的“上下華子岡,惆怅情何極”的惆怅;《文杏館》的“不知棟雲裡,去作人間雨”的渴望;《漆園》“古人非傲吏,自阙經世務”的自嘲。都是在自然自在的狀态中的“心底微瀾”。

即或是“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的享受孤獨,也能感受到詩人那顆跳動的心是需要“明月來相照”的。

《辋川集》的意象豐富,言近旨遠,不同的人閱讀,會有不同的體驗和認同。如果和裴迪的詩對照看,更能體會王維的高深、朦胧、乃至于混沌。

但通盤看,《辋川集》給人的并非萬念俱灰的“死寂”,而是躍動着勃勃生機的自然之美和心靈釋放。讴歌辋川的山水田園,抒發自己的雲水襟懷,展現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大自在”!

《辋川集》創造的這種“範式”,成為一種标杆,使後世詩人紛紛效法。

在衆多仿品中,最有名的是韓愈的《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和蘇轼的《次韻子由岐下詩并序》。

韓愈雖然也模拟空靈澄澈的審美趣味和詩歌風格,二十一首詩,也達到了清绮的境界,但他内心的淡定和審美的超逸,還沒有達到王維的地步,所以有論者說他是“淡泊而時現焦躁,偏于理性,情多于韻”,王維是“境随心轉”,而韓愈則“心随物動”

蘇轼創作的組詩《岐下詩》,最接近《辋川集》的風度,灑脫、靈動、有趣,有深深的蘇轼烙印,又有宋詩"以文為詩"的新變。

王維的音樂才能來自于祖父,王維的繪畫才能繼承于母親崔氏。

王維營造辋川别業的初心,是讓年輕守寡、笃信佛教的母親有一個靜心修行之所。

宋之問原有的藍田山莊,雖處于辋川的孟城下、欹湖邊,景色絕佳,但不夠清淨。

所以這次造園,王維特别堪輿,選定飛雲嶺下一塊寶地,營造草堂精舍,專供母親清淨修佛。

這是體現王維“孝心”、體現王維“佛心”的核心建築。所以除了禅宗自然古樸的建築風格外,王維特意設計一幅壁畫《辋川圖》,把辋川的山水田園和生活圖景,濃縮展示,表達對母親教育自己學畫的感激,同時也是整個辋川别業園林建造的點睛之筆。

王維少年跟随母親學畫,長大後博采衆長,轉益多師,開創了水墨山水畫和文人畫的流派。

到辋川時,正值盛年,多年曆練,積累成熟,又恰遇辋川的大好河山,加上自己匠心獨具的辋川别墅,使他的繪畫創作登上高峰。

依據辋川别墅園林景色創作的《辋川圖》,一經問世,便在唐代畫壇轟動一時,争相觀賞臨摹者,絡繹不絕。

據唐張彥遠《曆代名畫錄》記載“清源寺壁上畫辋川,筆力雄壯……餘曾見潑墨山水,筆迹勁爽”。可見《辋川圖》當時就有壁畫版本和絹質版本兩種,且用筆方式和繪畫風格,也有差異。

有論者說,原本隻有絹質的《辋川圖》,後來因為慕名前來觀賞和臨摹的人太多,王維就在牆壁上又畫一幅,供大家觀賞臨摹。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王維在創作壁畫時,肯定先畫底稿,必然有不少絹質的藍本。最終作品肯定是壁畫《辋川圖》。

随着時間的推移,壁畫侵蝕損毀無存。絹質本《辋川圖》便成為正宗,廣泛流傳。

曆來被畫家譽為“神品”“妙品”,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書法一樣,傳為神話。

北宋詞人宋方回有詩寫到:“右軍蘭亭未足誇,摩詰辋川焉可拟”。

隻可惜越是好的寶貝,越消失得快。到了宋代《辋川圖》真迹已無法看到。宋徽宗酷愛繪畫,皇家收藏的王維真迹一百二十六件,但恰恰就沒有《辋川圖》。

在唐代就有許多仿品出現,唐以後仿品已泛濫。

現存最好的《辋川圖》是北宋郭忠恕的模本,保存于美國西雅圖。還有元代趙孟頫臨摹的《辋川圖》,保存于大英博物館。另有元代商琦模本《辋川圖》,保存于日本聖福寺。董其昌、文征明、郭啟元等名家,也都臨摹過王維的《辋川圖》。台灣故宮博物院藏有文征明的摹本《辋川圖》。

值得慶幸的是,藍田縣有幾位縣令,有文化、有情懷,也懂藝術。在任時,設法刻制《辋川圖》石刻,留存至今使我們得以看到《辋川圖》的大概。

明嘉靖九年縣令韓瓒刻制《辋川四景圖》(規格長74厘米、寬56厘米)。明萬曆三十一年縣令王幫才刻制《辋川圖》(規格長126厘米、寬92厘米)。明萬曆四十五年縣令沈國華刻制《辋川圖》(規格長104厘米,寬30厘米)。清道光十七年縣令胡元瑛刻制《辋川圖》(規格長80厘米、寬60厘米)。

這四次刻制的《辋川圖》石刻,如今都保存在藍田文物館。

最珍貴的是萬曆四十五年沈國華的刻本。石刻共六塊,每一塊長104厘米,寬30厘米。是沈國華苦心尋找到郭忠恕的臨本,又從自己家鄉找來高級刻工郭世元,刻制而成。專家認為,這是最接近王維《辋川圖》原貌的石刻。

仔細看這一組石刻,辋川二十景,隻有十九景,缺少“辛夷塢”。縣令沈國華在《題郭淑六重摹辋川圖後》說:“按辋川景目有辛夷塢,糾題頞卻脫漏,遍尋繹俱涉影響,故仍阙之。今圖景近處,有母塔墳、鹿苑寺,山樹更蔥蒨可愛,乃右丞未之寫,寫當在其母未恙、宅未施寺之日也,也不敢僭為之補,以贻貂續之诮雲。”

從流傳下來的摹本,可以看出,畫面以别墅為主體與中心,向外徐徐展開,形成長480.7厘米、高29.9厘米的長卷。構圖采用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法,居高俯瞰的視角,把層層深入的别墅、精舍及錯落山水之間的辋川二十景,完全地呈現在觀者目前。别墅内,樓閣刻畫精細;别墅外,雲水流肆,舟楫往還,遊人、漁夫逸然自樂。

整個畫的意境,神韻淡遠,悠然超塵,畫思入神,繪功精巧,天機所到,學者不及。

《辋川圖》裡的人物,幅巾杖履,或棋奕茗飲,或賦詩自娛,人人儒冠羽衣,個個意态蕭然,與群賢畢至、少長鹹集”那種盛況迥然不同,是一種閑雲野鶴的雅聚狀态。

《辋川圖》精彩呈現了王維心中的山居生活理想狀态,叙事性的連景處理手法,使靜止的畫面出現流動的韻律感,合乎人們流連山水的心裡節奏,創造了一種新的山水畫形式。

宋代蘇東坡、秦觀、辛棄疾、黃庭堅、歐陽修等都在詩詞中贊揚《辋川圖》或者引用《辋川圖》為典故。秦觀曾記錄自己觀看《辋川圖》治病的故事。

《辋川圖》在日本、韓國美術界影響也很大,被奉為中國山水畫的正宗。尤其是韓國,評價山水畫的最高标準就是拿《辋川圖》坐标尺。

王維十九歲時,就傾慕陶淵明,并寫了《桃源行》,暢想“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月明松下房栊靜,日出雲中雞犬喧”的“宜居”天地。

如今,他終于按自己的理想營造了一個“桃花源”。他無比的自豪、無比的得意、也無比的享受。

他在給朋友裴迪的信中,很是嘚瑟了一陣: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辋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複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鲦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臯,麥隴朝雊”。

他因公務離開辋川一段,便思念心切,歸心似箭:

不到東山向一年,

歸來才及種春田。

雨中草色綠堪染,

水上桃花紅欲然。

優婁比丘經論學,

伛偻丈人鄉裡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

相歡語笑衡門前。

從天寶二年到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王維在辋川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安逸的“亦官亦隐”的日子。也是他詩歌繪畫創作的豐收期。除了《辋川集》《辋川圖》外,他還創作了大量山水詩,山水畫,都堪稱精品。

安史之亂,王維陷賊,受盡屈辱,又被迫擔任“僞職”,成為一生“噩夢”。

平叛後雖得到皇帝寬宥,最後還逐步升職,成為“德高望重的老幹部”。但“人生幾許傷心事,不想空門何處尋”,王維徹底皈依佛門,把自己精心營造的辋川别業,“舍莊為寺”。

“辋川田園交響曲”,餘音繞梁。

佛教的“清源寺”,在辋川的山水中晨鐘暮鼓。

來源: 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