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
近日一新聞中,"妹妹"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兩位"哥哥"都配型成功,卻在節骨眼上擔心骨髓移植影響自己身體健康,放棄了給妹妹捐獻骨髓。真相是怎樣的呢?
白血病,亦稱作血癌,是一類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使正常造血受到抑制,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等症狀。對于白血病,骨髓移植是終極解決方案。對成年人來說,造血幹細胞主要存在于紅骨髓内,所以 20世紀90年代以前,骨髓移植真的要對骨髓下手,用針做骨髓穿刺,從捐獻者體内,抽取一部分骨髓。但20世紀90年代後,随着技術進步,人們開始從外周血中篩選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使“骨髓移植”變得簡單易行、風險大為降低。
現在的骨髓捐獻,分為三個步驟:
1.由于外周血内的造血幹細胞比較少,需要給捐獻者打“動員針”,讓捐獻者的外周血,在短時間内生成足夠數量的幹細胞;
2.對患者進行一次徹底的全身治療,殺死患者體内所有的造血幹細胞。造血幹細胞都殺光了,也就意味着患者失去了基本的免疫能力,所以,必須把患者移到無菌治療艙内;
3.捐獻者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一步跟無償獻血差不多,抽取捐獻者體内的血液,從中篩選出造血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内。
實際上,“骨髓移植”對于捐獻者來說,隻有打“動員針”和抽血兩個環節,抽血大家都經曆過,對人體基本沒有危害,那打“動員針”會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嗎?
“動員針”的主要成分是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這種物質在人體内本來就有,對維持正常的造血功能有着重要意義。但是在體外實驗中,有研究發現,白血病細胞表面存在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受體,這可能提示,二者存在關聯。幸運的是,不管是體内實驗還是長期随訪,至今都沒有發現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導緻腫瘤的例子。“動員針”的短期不良反應,包括低熱、乏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停藥後就會自行緩解。所以總體來說,通過打“動員針”的方式進行骨髓移植,對捐獻者來說危害很小。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