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共有五千餘種礦物
左:雄黃 石英 黃銅礦 方鉛礦
右:針鈉錳石 鈉沸石 方沸石 霓石
左:羅砷钴鈣石 白雲石
右:水碳鋁鉛石 鉻鉛礦
“
按照化學成分的不同,
可以分為下列五個大類:
自然元素礦物
硫化物及其類似化合物礦物
鹵化物礦物
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礦物
含氧鹽礦物
注:含氧鹽包括矽酸鹽﹑硼酸鹽﹑碳酸鹽﹑磷酸鹽﹑砷酸鹽﹑釩酸鹽﹑硫酸鹽﹑鎢酸鹽﹑钼酸鹽﹑硝酸鹽﹑鉻酸鹽礦物等
”
左:尖晶石 韭閃石 大理石
右:釩鉛礦 鈣鐵輝石
本文介紹的是
自然元素礦物。
一般大家理解的
自然金、自然銀等
由單個元素組成的礦物,
即單質礦物。
實際上,
自然元素礦物還包括
由多種元素組成的
金屬化合物礦物
一起數數到底有幾種吧~
1 自然金
自然金呈金黃色,低硬度,強延展性,密度大,不氧化;隻溶于王水;吹管焰能熔化。
八面體金
自然金呈等軸六八面體組。晶體常為八面體,少數為菱形十二面體。
委内瑞拉,2*1.5*2.5cm
和黃鐵礦、黃銅礦、針硫鎳礦區别是光澤和特别色彩。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金是1872年10月19日希望之星金礦公司在澳大利亞希爾恩德地區發現的,重達214.3公斤。
世界上最大的黃金
2 自然銀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銀在墨西哥索諾拉地區發現,重達1026.5公斤。
新鮮斷口銀白色,表面呈灰黑色锖色;鋸齒狀斷口,比重大,富延展性。
墨西哥,8*3.5*7cm
可由延性、展性、鮮面上銀白色光輝、和大比重當中鑒别。
挪威,7.5*5*8.5cm
自然銀還是自然界中電熱最良導體。
自然銀完整晶形少見,因延展性強而呈現各種樹枝狀的造型。
3 自然鉑
自然鉑呈銀白至鋼灰色,比重大,不氧化;除王水可溶解自然鉑外,其他酸均不溶;屬于六八面體晶類,但以粒狀或葡萄狀為多,偶見立方體晶形。
俄羅斯,1*1*0.5cm
和自然銀外觀非常相似,通過高比重(14-21.5)和大的硬度(4-4.5)與自然銀(SG=10.5,Hm=2.5)區别。
4 自然銅
自然銅多充填于玄武岩氣孔和富含有機質的沉積岩中;有時在含銅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中也有少量賦存。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銅重達26噸,于1977年被人在美國密歇根州霍頓昆西礦發現。
自然銅一般呈銅紅,有棕黑氧化膜,密度大(8.4-8.95),富延展性,斷口呈鋸齒狀。
硝酸液加氫氧化铵滴在自然銅表面,可使自然銅變為深藍色。
自然銅的單晶少,可見立方體、四六面體、菱形十二面體晶形的單晶。
俄羅斯,5*6*6cm
自然銅的延展性很好,也是電和熱的良導體。
硫銅钴礦 自然銅
自然銅 銀
自然銅 石膏
5 自然銻
自然銻呈錫白色,略帶藍色;氧化後為灰色至深灰色,而且微藍色會消失。
晶體極少見,為假立方體,常呈呈鐘乳石狀,塊狀或放射狀
加拿大,13*18*6cm
自然銻硬度不高,在3-3.5之間;比重也較小,在6-6.7之間。
自然銻有脆性,有遇冷膨脹的特性。
自然銻屬于熱液成因,常與自然砷和銻硫化物共生。
6 自然砷
自然砷呈錫白色,氧化後呈深灰色至黑色,灰或白色;硬度在3-4之間,密度不高,約5.6-5.7。
自然砷常與銀﹑钴或鎳礦石共生于熱液礦脈,也是熱液成因礦物。在自然界中多以塊狀、腎狀、鐘乳狀之集合體出現,且常呈同心圓構造。
自然砷有脆性和毒性,加熱或敲打時會散發像臭蔥石一樣的大蒜味。
7 自然硫
自然硫是指斜方晶系的α硫。理論含硫量為100%。以黃色為主,如硫黃、蜜黃、蠟黃等,常帶有綠、灰、橙色調;晶面呈金剛光澤,斷口呈油脂光澤。
晶體呈半透明,莫氏硬度為1~2,比重2.05~2.08,有脆性。晶形常呈雙錐狀或厚闆狀,由菱方雙錐、菱方柱、闆面等組成,通常呈緻密塊狀、粉末狀。
全球的一半左右的硫以自然硫的方式産出,長波見于地殼的最上部分和其表部。其形成有着不同的途徑,最主要是由生物化學作用和火山成因形成的自然礦床。
8 自然铋
自然铋在自然界中相當罕見,通常産在硫濃度不大的高溫熱液礦床中,常與銀、砷等共生。
自然铋新鮮面呈閃亮的銀白色,帶特有淺紅锖色,氧化後呈深灰色;以低硬度(2~2.5)、高比重(9.7~9.8)、具有一組完全解理為特征。
9 自然碲
六方碲銀礦 自然碲
自然碲晶體呈針狀或柱狀,一般晶體細小,常見六方柱、菱面體和平行雙面,晶體較少見,常發育為扁平形狀。
自然碲
晶體易彎曲,具撓性,無磁性,性脆;硬度低,可用小刀劃動。
加拿大,2.5*2.5*5cm
10 自然鐵
自然鐵最早是1970年在格陵蘭西海岸玄武岩中由諾登斯科德首次發現的。
自然鐵的結構
除重砂挑選的自然鐵外有文象交生體 (A) 、圓球狀 (B) 、網格狀 (C) 及火焰狀 (D) (張全紅,張興軍,栾紀昊, 2017)
自然鐵往往代表了特殊的成岩環境——還原缺氧的環境。但對于自然鐵的具體成因仍有很多争議,有人認為是富堿的碳酸鹽淺海盆地中, 碳酸鹽岩因受地慢深處高溫狀态的鐵矽質熔漿同熔分解出的碳,加上硫等還原性氣體的作用與FeO反應并使Fe還原, 形成自然鐵;還有人認為是富鐵質的橄榄玄武岩 (或含鐵橄榄石斑晶細碧角斑岩)岩漿沿海底裂谷噴溢沉積變的結果……總之衆說紛纭,各有道理。
11 自然硒
自然硒呈灰色,三方晶系礦物,三組完全解理,晶體易彎曲,具撓性;莫氏硬度2.25~3;密度為4.8g/cm3。
自然硒為硒化物的風化産物,常由硒鉛礦變來,與褐鐵礦共生并被其膠結。無論自然硒以闆狀、柱狀還是他形粒狀的形态出現,都經常有S混雜其中。
12 自然鉻
自然鉻是等軸晶系礦物,但一般呈薄片狀、厚闆狀和粒狀;顔色為鉛灰、錫白和銀白色,呈金屬光澤;略帶磁性。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鉻是中國學者1981年在藏北某鎂質超鎂鐵質岩的鉻鐵礦石中發現的新礦物,顯示一種強還原的生長環境。(朱明玉,柳雲仙,周學粹,毛水和.西藏自然鉻的發現[J].科學通報,1981(15):936-938.)
13 自然铟
自然铟是銀白色并略帶淡藍色光澤的金屬,質地非常軟,可以用指甲刻痕;可塑性強,延展性好,可被壓成片;常溫下金屬铟不被空氣氧化。此外,自然铟具有輕微放射性,因此應避免與皮膚接觸和食入。
14 自然銥
自然銥屬于等軸晶系礦物,晶形為八面體,但常在自然鉑中呈固溶體分離的蠕蟲狀體。顔色為強金屬光澤的銀白色;硬度7。密度22.6g/cm3。在超基性岩鉻鐵礦型鉑礦床中産出。
15 自然锇
自然锇為六方晶系礦物,形态以六方薄片為主;呈金屬光澤的暗灰色;硬度6.25-6.5;主要産于超基性岩鉻鐵礦型鉑礦床及基性岩、超基性岩钛磁鐵礦中。
16 金剛石
金剛石是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條件下形成的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與石墨互為同素異形體。
摩氏硬度為10,是自然界已知的最硬的物質;但高的脆性和四組完全解理使得鑽石容易斷(裂)開,詳見以前的推文《礦物硬度大比拼?你強任你強!》。
金剛石的顔色取決于其所含雜質元素的種類和含量。極純淨者無色,一般多呈不同程度的黃、褐、灰等;純淨者透明,含雜質的半透明或不透明。
金剛石為等軸晶系礦物,最常見八面體和菱形十二面體,其次是立方體和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的聚形;晶面常成凸曲面而使晶體趨近于球形;常見三角薄片雙晶。
17 石墨
坦桑尼亞,4*3*2.5
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與金剛石正四面體結構不同,石墨的每個碳原子周邊連結另外三個碳原子呈蜂巢式的六邊形排列,每層間有微弱的範德華引力。
石墨不透明且觸感油膩,從鐵黑到鋼鐵灰色均有,形狀呈晶體狀、薄片狀、鱗狀、條紋狀、層狀體或散布在變質岩中。
石墨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具有耐腐蝕性;由于層間範德華力的存在而成為電的良導體。
18 鉑钯礦
鉑钯礦呈銀白至鋼灰,比重大(14-19,純Pt可至21.5),不氧化,隻溶于王水。晶形以六八面體為主;但實際晶形以粒狀或葡萄狀居多,偶見立方體;微具磁性;産自超基性岩中。
19 锇銥礦
銥锇礦是銥和含量少的锇的合金構成的礦物,如果含锇量超過銥,則是另一種礦物,即灰銥锇礦。銥锇礦像錫或鋼鐵一樣的顔色,具有金屬光澤。屬于六方晶系,多見六方闆狀或不規則碎屑狀;銥锇礦多産在超基性岩和砂礦中。
20 銀金礦
銀金礦根據含金和銀的不同而呈淺黃-銀灰色,強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硬度2~3,相對密度 12.5~15.6;強延展性;不氧化;主要成分為(Au,Ag),通常含銀30%~40%。屬于等軸晶系,晶體呈闆狀、薄片狀,集合體呈樹枝狀、粒狀。導電性良好。
MINERALS
部分教科書認為,礦物應是固體。因此從這一層面,自然汞就不羅列在自然元素礦物中了。從廣義上,自然汞仍可算一種礦物。
自然汞
桑隆康,馬昌前. 岩石學. [M]. 地質出版社. 2008.
王濮等. 系統礦物學(上)[M]. 北京:地質出版社. 1982.
美編:楊梓涓
校對:張 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