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有一條熱搜:雙非本科生漫長的畢業季,引發了廣泛讨論,也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經,雙非畢業難道真的就沒有出路嗎?
澎湃新聞發了這樣一篇文章——“雙非”本科生的漫長畢業季:考研受挫、春招失敗、國考失之交臂
文章寫道:2022年全國考研報名人數457萬,高校計劃招生的總人數僅有110.7萬,這意味着,有近四分之三的考生落榜。随着就業難度增加,“學曆通脹”越發嚴重,而“雙非”(非“985”非“211”高校)本科生,往往處于就業的劣勢一端。在考研、考公和求職的滾滾人潮中,“雙非”本科生們,正在經曆一個略顯殘酷的畢業季。
極晝工作室6月21日發布了一篇文章:二本女孩的傷心畢業季裡寫道:在這個被稱為「最難畢業季」的夏天,求職者中還有一部分連年考研失利的人。我們接觸到一些二本畢業生,大學在迷茫中度過,沒做規劃,趕着考試,也随大流考研。24歲的東北女孩楊靜怡是其中一個,3次考研落榜,幾年來早出晚歸為各種考試奔走,因為學習胖了20多斤。她認為自己是人群裡的大多數。勤奮、聽話,按照父母的建議選專業,就業選擇也趨于保守。但找工作時她才發現,自己尴尬地夾在學霸與專科生之間,沒有工作經驗,應聘前台也被拒。經年累月地考試,很多像楊靜怡一樣的學生鮮少認真思考過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也不太關注外部世界發生的變化。考研分數線上漲,就業競争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在多次考試後發現,自己最終被剩下了。
各種平台,各項數據、每個評論、每條新聞似乎都在傳遞這樣一種觀點:雙非畢業的學生舉步維艱,考不上好大學、考不上研究生未來就沒有出路。
實際是如此嗎?《優秀的綿羊》一書的作者威廉·德萊塞維茨在一場演講中說道:按部就班、随大流會毀掉我們的人生,上學并不等于受教育。比想象力更難的,是按自己的價值觀行動的勇氣。
一個人的未來不應該被學校的層次定義,國家的發展也不隻靠高精尖的人才。小掌在之前的分享中一直強調一個觀點:不要盲目從衆去考研,一定要想好自己要什麼。是實現本科未完成的名校夢?還是隻是想獲取一個研究生學曆?如果是前者,報考名校需要你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如果是後者,可以選擇一個相對來說難度沒有那麼高的學校,以求平穩上岸。
其實,“内卷”不僅僅是考研人專屬,還涉及到各行各業。但真的非要讀研不可嗎?
工作一定要研究生學曆嗎?
社會上絕大多數的工作崗位,本科學曆就足夠。很多崗位設置“研究生及以上學曆”作為門檻,這其實是内卷造成的結果。
這幾年,随着研究生數量上漲,社會上企業的入職門檻,也跟着水漲船高。
年輕人們為了獲得更多的競争優勢,也越來越多人選擇去考研去讀研。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一個内卷循環,學曆競争愈演愈烈。
如何擺脫考研“内卷”
考研說到底就像是一個漩渦,你隻要站在漩渦的邊緣你就會被卷進去。一旦被卷進去就會一直循環,就會變得很變動。
如果你理想的工作對學曆有硬性要求,那就努力提高學曆。如果你的工作是實用領域,隻需要基礎學曆,那可以選擇先就業。
另外,要根據自己以及家庭的經濟情況,做出進一步規劃。如果經濟上比較拮據,可以考慮先就業,多投簡曆并關注企業官網信息。并且适當降低自己的要求以及預期,不要眼高手低。可以先進入職場後再進行經驗的積累、業務能力的提升,同時可以考一些行業相關的資格證。
如果工作後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想要提升自己的學曆,可以考慮在職研究生或者出國深造。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路,之所以會卷,是因為我們把這條路看得太絕對了。
不要盲目地去考研
不要盲目地去考研,不是任何專業都需要考研。
考研隻是為了讓你更進一步,更具有競争力,或者說讓你離自己的目标更近,但是讀研并不一定是一個适合所有人的選項。
考研看似門檻很低,實則要求很高,這個要求更多地體現在你對自己的定位上,不要為了考而考。
在“名校 高學曆”的硬件競争過程中,學生的軟實力與綜合能力更為關鍵,如果對你而言有比考研更重要的事情,那就勇敢去追求。
一些小建議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建議大家先停止焦慮,調整好心态。
雙非院校的小夥伴們,不要因為院校、學曆問題就否定自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成功的方法,不要讓院校問題成為自己的負擔。
希望大家理性對待各種考試,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條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從一定意義上說,考研是普本和專科同學們實現學曆飛躍、提高自身競争力的機會,成年人最大的成熟,來自于對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
不管你是考研還是就業,隻要決定了,就勇敢去做。隻要敢想敢做,努力奮鬥,成功與否,不是看你現在在哪裡,而是看你未來在哪裡。
加油吧!同學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