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高學曆的年輕人常常會感到:單位領導不拿自己當回事,不重視自己;甚至是一些自己看不上眼的低學曆普通員工也不尊敬自己這個名牌碩士、博士、高工。
遇到這種局面,您大可不必糾結、煩惱、失落、自卑。此時您最應該做的隻是——
必須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如果您隻是想赢得領導和同事的重視與尊敬,那您就僅在穿着打扮、舉止言談、為人處世上下點功夫就足夠了,并不需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業績做支撐。
《論語·學而》給出的策略是: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意思就是說:“做為一個君子,如果不言談舉止莊重,就沒有威嚴和威信,就不會赢得别人的重視和尊重,(這樣的人即使你讀書再多),所掌握的學問也不能用于鞏固自己為人處事的根基、樹立威信、赢得别人尊重。要扭轉這種局面(在官場或職場)為人處事,就應當以信奉忠和信這兩種道德為主,進一步加以規範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跟忠和信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自己有了過錯,一定要勇于徹底改正。”
言談舉止莊重,對待領導和同事的态度忠誠守信,避免與忠信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勇于徹底改正自己的不足與錯誤。這些都是聖人的忠告。
再提供一個最簡單可行辦法:
每天至少照四次鏡子,總是看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年輕人。走出家門照照鏡子,做到穿着打扮得體,面帶微笑、精神飽滿去上班;
來到辦公室照照鏡子,做到儀表莊重平和,心情愉悅,熱情奔放,充滿自信;
午飯前照照鏡子,做到精力依然充沛,容光依然煥發,依然快樂而充實,有信心在餐桌與任何人暢談;
下班走出辦公室前照照鏡子,享受充實和快樂,感恩自己的領導和同事,帶給家人的依然是笑臉和滿足。
圈點有用:想赢得别人的尊敬和歡迎,就是每天四次照鏡子,始終看到的是一個令自己喜歡的自己。高知如若隻一心想要在科研上出成就,就要漠視别人的尊敬與歡迎,你就可以不在意穿着打扮,不在意舉止言談,不在意尊卑長幼,不在意文明禮節,不在意任何人的感受、态度與評價……你隻堅定向着自己既定目标,我行我素,耷拉着腦袋,皺着眉頭,羅鍋着背,甩着八字腳前進,做到自己心安即可。
不過,這樣盡管你成功了,也千萬不要在意金錢、地位、權力和掌聲。李小文院士就是這樣的典範。
因為成功慰藉了你,自己就應該知足了。你的成功并不是收獲别人尊敬和喜歡的資本,你的成功跟别人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借此你想赢得身邊人的尊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領導和同事隻喜歡養眼的人,順耳的人,有用的人,貼心的人。
暗下決心要幹一件大事證明給别人看的想法更是要不得,因為瞧不起你的人永遠隻看到你的缺點,永遠不能正視你的才華和成就。許多院士同樣也被許多普通人看不起,你為什麼就不能接受不被别人尊敬和歡迎的現實呢?
幸福與快樂是一種自我悟道的心态,與成功或失敗幾乎沒有關系。
比如說,同樣是走路摔倒:
有的人迅速爬起來,拍拍屁股,繼續前進;
有的人就要慢慢站起來,心裡發着好一陣牢騷:“我真倒黴!”
有的人還要坐在地上,觀察到前後左右有人看自己的笑話,還會暗暗罵幾聲;
有的人,在跌倒慌亂害怕之後,很快為自己獲得意外生命體驗而開心地哈哈大笑,并引起圍觀者開心的一笑。
被别人尊敬、歡迎不重要,自己健康、快樂、幸福,才重要。
無愧我心,順其自然,快快樂樂每一天,就是最成功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