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市西南部最新規劃?7月28日上午,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揭牌成立,這成了海門百萬市民的群衆熱議話題,大家對新海門區的未來滿懷期待,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海門市西南部最新規劃?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7月28日上午,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揭牌成立,這成了海門百萬市民的群衆熱議話題,大家對新海門區的未來滿懷期待。
“這次我們海門區揭牌成立,實現了南通與上海的零距離接觸,而我們海門作為與上海零距離接觸的闆塊,關于農業方面的産業定位和制定,都需要将特色農産品和大都市結合起來,這對我們農業的發展也是一次新的機遇。”現任海門區老科協副會長的黃頌禹滿懷期待。
曾經作為農業局總農藝師的他退休後依然發揮餘熱,多年來每年堅持下鄉,将最新的農業技術帶到了鄉村沃土。他說,如今平台變大了,思想定位也得高起來,城郊型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要兩頭抓。在追求農産品高效高産的同時,還要講究營養健康,能夠直接為大都市服務,成為大都市的供應基地。觀光休閑農業則依托更廣大的平台,多一些城市人文文化産業農業基地,讓人們可以在這裡采摘、觀光、休閑,實現雙赢。
“過去引進最新的農科技術,一般往省裡跑得比較多,南通相對來說去得比較少,現在成為了南通海門區,老科協就可以依托南通市級的有關科研單位,充分發揮南通沿江地區農科所等技術優勢,直接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發展智慧農業、大數據農業如今有了更便捷、有利的渠道,同時将土地向能人轉移,向能人集中,釋放第一産業的勞動力,讓更多的勞動力向二三産業轉移。
“我們聽到這個消息很激動,我們之前作為基層縣一級單位,變成區級以後,我們能更好的投入長三角一體化,更好的和南通市接軌,利于我們老年人體育的發展。”海門市老年人體育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鋒告訴記者。
多年來海門區老年人體育協會緻力于老年人體育建設的培訓、推廣和體育意識的培養,會員達一萬五千多人,廣場舞、木蘭拳等項目多次獲得全國性獎項。
撤市設區意味着老年人體育事業将有着新突破,“設區以後某些強項我們可以代表南通市參加省級以上交流和國際交流,對全市的體育發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我們跟南通市其他區的交流就會更加緊密,可以同步發展,有利于我們整個體育事業的提高和發展。”
“南通有南通的優勢,海門有海門的優勢,這是一個強強聯合,是一個優化的組合。”海門區政協委員王鸷翀這樣告訴記者。連任兩屆政協委員的他同時也是海門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對兩地曆史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他說,在文化方面,海門的“海納百川”和南通的“包容彙通”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從公元958年,南通、海門建縣開始,海門就隸屬于南通,随着時間的推移,雙方分分合合,不過也是同氣連枝。如今海門撤市設區就像是命運将曆史的軌道拉到了起點一樣,這個新的起點,讓海門的吳文化和南通的江海文化發生碰撞,肯定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這也是他十分期待和樂于看到的。
南通作為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經曆過低谷,也在低谷中找到方向,實現了騰飛,海門撤市設區,讓我們也搭上了這班快車道,“我們會從車輪上的城市,變成軌道上的城市,還會變成飛翔的城市,未來可期!”
海永鎮人大主席吳田強對海門撤市設區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作為人大代表的他表示堅決擁護這項重大決策,他認為海門撤市設區可以促進海門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這是件大好事!撤市設區之後,海門将會有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也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我們也将有更具競争力的發展環境。海門在長三角一體化的進程中的作用将越來越突顯,海門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海門街道雙橋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項健也表示這次的撤市設區是一個重大的曆史性決策,他給我們具體描繪了兩個利好方面,“一方面是關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了我們城市建設的進程;另一方面,是一個思想觀念的轉變。”海門的交通體系,産業規劃,園區建設等都将納入南通的整體規劃,更加利于海門的整體發展。對于基層工作人員來說,提高了基層工作者處理問題看待問題的格局和站位,積極響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城市發展也會更上一個台階。
“從城市發展上來看它可以與南通主城區一起協同發展,更有利于規劃做大做強。”海門街道擁軍路社區網格員秦佩華告訴我們。海門撤市設區之後就變成了二線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肯定跟上了大城市的步伐,從一位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來說,并入南通市,有可能享受市區待遇,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這是好事情啊!海門變成南通的一個區了,以後我們和南通的交流就更方便了,交通設施更完善,以後我會多去南通的。”市民陳宇先生是私企的一名員工,對于撤市設區也早有耳聞,他對未來融入南通市的生活充滿了期待,希望南通能帶給海門更多的發展機遇。
丁大爺從供銷社退休多年,已經是頤養天年的年紀,談起海門并入南通的決策,也是滿臉笑容,“這是件好事情啊!我們坐公交能直達南通,南通的高架、地鐵也可能修到海門,出行更方便了。”海門并入南通後,依托南通市區的整體規劃,海門區的城市交通規劃也會越來越好,同時他希望退休工資和福利待遇也能同步南通。
“未來退休工資可能和南通看齊,在海門修高架便于出行,并入南通市對海門肯定有很大的好處,希望能越來越好。” 薛先生是如臯人,妻子是海門人,妻子、女兒定居海門,常年在北京工作的他十分關注海門區未來的發展走向。
袁女士是個體戶,她說她是農民的子女,她更加關注農保、社保等方面,希望南通帶動海門整體經濟發展的同時,能提高完善海門區的社保、養老待遇,享受南通市區福利。
撰稿:陸文韬 施天宇
拍攝:陳朗
文章來源:海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