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的地位作用和特點?作者:王澤應(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愛國主義的地位作用和特點?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王澤應(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資料圖片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船山避居山野、發憤著書的重要思想動因和精神動力來源。船山在高度認同中華愛國主義的精神義理和不朽價值的基礎上對之作出了自己的創造性闡釋,通過“古今之通義”和對《春秋》民族大義的揭示,特别是在《黃書》中對“族類強植”價值的深入論證,極大地提升了中華愛國主義的精氣神,将中華愛國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和水平。船山的愛國主義思想集義理的精湛和風骨的高邁于一體,彰顯出中華愛國主義的獨特神韻和魅力,是我們在新時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應當發掘的重要資源。
一
船山對義利之辨超越前代的貢獻不僅在于對義利概念作出了理性的厘清,對義利關系作出了類型化的闡釋,而且在于對義利取向作出了價值層級的論證,而這一切又是同将輕重之衡、公私之辨納入義利之辨框架内來思考聯系在一起的。在船山看來,義,作為倫理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範疇,最一般的含義是行為的适宜、合度與正當。這種行為的适宜、合度與正當在曆史和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同輕重、公私存在着密切關系因而有不同的層次之分。“有一人之正義,有一時之大義,有古今之通義;輕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讀通鑒論》卷十四)三種不同層次或境界的義在輕重和公私上均有明顯不同,需要我們理性辨析。比較而言,以“一人之正義”視“一時之大義”,“一人之正義”可謂“私義”,其倫理價值顯然不能與“一時之大義”相提并論。以“一時之大義”視“古今之通義”,“一時之大義”也可以稱為“私義”。由此,船山從義的公私之辨中引申出價值的導向性譜系,此即“不可以一時廢千古,不可以一人廢天下”(《讀通鑒論》卷十四)。
“古今之通義”是貫穿中華民族古今曆史發展進程中的那些恒定性價值和共通性價值,是中華民族之為中華民族、中國曆史之為中國曆史、中華文明之為中華文明的核心性價值和終極性價值,是維系着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和文化認同的關鍵性價值和至上性價值,它既紮根于曆史、貫穿于曆史,又有着朝向未來的價值特質,對于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生生不息、發展完善及複興再造均具有本源性、本根性和本質性的倫理意義。
船山“古今之通義”價值标準的提出,對中華愛國主義精神義理和價值追求是一種極大的貢獻,這一貫穿古今的價值判斷和倫理理念上接堯舜道統的源頭,下開倫理文明複興的端緒,有着對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高度道德認同,傳承并活化着中華文明繼往開來的文化基因,無疑是既熔鑄着中華民族的初心又敦勉其砥砺前行的終極價值和至上價值。
二
船山受其父王朝聘孜孜研究《春秋》的影響,潛心于《春秋》微言大義的接橥和闡發并将《春秋》視為中華民族固本培元的精神之魂,為百川所歸的“義海”,“以義達之,而各有至焉”(《春秋家說》卷中)。船山寫有《春秋家說》《春秋世論》和《續春秋左氏傳博議》等著作,認為《春秋》是“續王道之絕”“立天下之大綱”“救一國之民彜”的經典,凸顯的是天下之公義、王道之大仁,其中關乎君臣上下之德、華夏夷狄之辨、天下治亂之道。船山推崇《春秋》所闡發的“大一統”意識,認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忠誠觀念,強調忠孝應該本乎内心,指出“畏刑罰而忠者,臣之道薄;畏譴責而孝者,子之誼衰”(《春秋家說叙》)。隻有對忠孝有着内在真誠的信守與踐行才能鑄就真正的家國情懷。
在流亡湘南的艱苦歲月裡,船山為常甯諸學子講述《春秋》,以此來激發人們複興民族的鬥志。他寫有《為晉甯諸子說春秋口占自笑四首》詩:“腹借征南庫,燈邀漢壽光。傷心難自遣,開卷是春王。”“蠹死墨魂失,鸢饑遠視仍。紙窗鑽不透,大抵是癡蠅。”“南嶽經聲苦,東林眉宇頻。似他添強笑,猶恐隔鄰嗔。”“熒澤宏演肝,伊川辛有淚。未知家則堂,雲何宣此義。”這四首詩反映出船山在明清鼎革、本人流離失所、生活特别痛苦和困難的情景下仍然心系華夏故園,對晉甯(即古常甯)諸學子講授《春秋》王道大義以表露自己對華夏民族和華夏文明的耿耿忠心,雖所謂“口占”“自笑”,但飽含對曆史的深度關切,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深刻憂思和對諸學子的殷殷冀望,凸顯出船山不能自已且生死無懼的家國情懷。第一首詩以西晉時期的杜預和三國時期的關羽喜讀《春秋》由是陶鑄出傲岸的氣節和風骨來教育晉甯諸子。征南,指杜預,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争的統帥之一。死後追贈征南大将軍。他因博覽群書被人稱為“杜武庫”(如同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杜預特别喜歡讀《左傳》,自稱有《左傳》癖,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和《春秋釋例》等,崇尚《春秋》的微言大義。漢壽,指三國時名将關羽,關羽被封漢壽亭侯。相傳關羽下邳兵敗後,為保劉備的甘、糜二位夫人,歸附曹軍入許。曹賜羽宅第一處,羽避其嫌,将一宅分為兩院,兩位皇嫂居内院,自己住外院,晨夕問安,夜讀《春秋》,秉燭達旦,傳為美談。漢壽光指關羽秉燭讀《春秋》的燈光。春王,指代正月。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春王正月,揭明的是天下一統,都實行王的政令。整首詩船山借助曆史人物崇尚《春秋》的事例向晉甯諸子揭明學習《春秋》的重要意義,旨在培育學生維護華夏一統的倫理心志。第二首和第三首詩述說船山在此地講授《春秋》的困苦狀況和他的人生感悟。聯系東林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士大夫精神,船山希望晉甯諸子關心天下大事。盡管他在此地講授《春秋》大義,唯恐隔牆有耳、遭人告發,但是出于士大夫“謀道”“憂道”的天職使命,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了。第四首講了三則忠肝義膽的人物故事,旨在培育學生忠誠貞固的倫理人格和人生理想。“弘演肝”的典故,最早見于《呂氏春秋·仲冬紀·忠廉》。春秋時,衛懿公好鶴虐民,翟(狄)人攻打衛國,其民不戰。翟人殺死懿公,盡食其肉,隻剩下肝髒。衛國大夫弘演遠使歸來,見狀,呼天而号,極其悲痛,遂剖腹,取出自己的腹髒,将懿公之肝裝入而死。《呂氏春秋》認為,“弘演可謂忠矣,殺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衛之宗廟複立,祭祀不絕,可謂有功矣”。後世以“弘演肝”表現臣之忠君不渝之崇高德操。“辛有淚”的典故,出自《春秋·僖公二十二年》。辛有是周朝的大夫,在周平王東遷洛邑的時候,他到伊水流域去,看到許多披頭散發在野外祭祀的人,由此流淚感慨道:不出一百年,此地就會變成蠻夷居住的地方,因為崇尚禮制的精神已經先滅亡了啊!家則堂,即家铉翁,南宋末年以氣節聞名于世的愛國士大夫,号則堂,官至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宋亡之後,守志不仕,被元朝圈禁于河間,以授徒為業,孜孜不倦講授《春秋》,著有《春秋集傳詳說》《則堂集》等。船山在常甯山區宣講弘演、辛有、家則堂的故事,表彰忠肝義膽,凸顯的是民族大義,和忠貞不屈之民族德操以及為道義而獻身的民族精神。
三
船山于流亡湘南的苦難歲月,不僅大力弘揚《春秋》之民族大義,還寫出了《黃書》這一愛國主義的經典著作。《黃書》從“拒間氣殊類之災,扶長中夏以盡其材”的民族意識出發,強調一個民族“自固族類”的倫理價值,提出了“仁以自愛其類,義以自制其倫,強幹自輔,所以凝黃中之缊也”的思想觀點,強調“保其類者為之長,衛其群者為之邱”,認為如果一個民族不能自固或靈根自植,那就不配有講道德的資格。從“自固族類”的民族意識出發,船山呼喚志士仁人應當着力思考“建民、固本、清族類、拒外侮之謀”,“樂天下之成而成之,選天下之利而利之”,進而使其“血脈強固”“清氣疏曜”,為人類作出應有的貢獻。
船山對中華民族的未來持一種高度自信的樂觀主義态度。在《黃書·宰制第三》中,他指出:“是故中國财足自億也,兵足自強也,智足自明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休養厲精,士佻粟積,取威萬方,濯秦愚,刷宋恥,此以保延千祀,博衣弁帶,仁育義植之士甿,足以固其族而無憂矣。”在船山看來,中國有足夠的财力能夠使其成員更好地生聚繁衍,有足夠的兵力能夠實現富國強兵的價值目标,有卓爾不群的倫理文化和核心價值能夠支撐中華民族行穩緻遠。隻要我們堅守“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價值理念,“公其心,去其危,盡中區之智力,治軒轅之天下,族類強植,仁勇競命”,就一定能夠形成堅如磐石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從而在未來的歲月裡産生蕩滌秦愚、洗刷宋恥和“雖曆百世而弱喪之禍消也”的倫理效應,催生民族走上偉大複興的壯闊道路并新造民族文化的燦爛前途。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新形勢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16JZD007]和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托項目“船山學與湖湘文化的傳承發展研究”[17WTA10]成果)
《光明日報》( 2020年05月09日11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