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為一大事來—陶行知教育集》
學習實踐筆記摘要
公益特長能力書籍學習實踐
公益類
一、學習知識點
1、平等的教育。陶行知先生就像一位“不為自己求安樂,單元衆生得離苦”的菩薩,為了苦孩,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并且奉勸其他老師“待學生如親子弟”他終身奉獻于平民教育事業中,倡導的是大衆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有錢人的教育。
2、實踐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張“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念,強調“知行合一”。在曉莊師範期間,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口号,主張把校園的圍牆拆去,以青天為頂,大地為底,二十八星宿為圍牆,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學生,都是同學。
3、全面的教育。1942年,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三周年紀念日的演講中,提出了著名的“每天四問”: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讀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有身體的健康、生活的技能、德行的完善。
4、社會需要的教育。陶先生認為教育關乎國家的複興,民族的希望,因此教育要解決現實的問題,為滿足社會的需要,教育為改良社會而設,為教育社會人才而設。
二、實踐心得
工作之餘,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一書,給我的印象平添了許多的印記。學生時代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句教育名句:“做中學,做中求進步”。而閱讀了他的通篇文集後,我更感受到他的偉大,領略其精湛的教育智慧,他對教育問題的卓識遠見着實讓人佩服,其中他的“生活即教育理論” “社會即學校” “教學做合一”都值得我們思考,并為之好好的探索而加以借鑒,并把他學以緻用,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生活即教育”是中國現代傑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可以诠釋為:“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具體包括三方面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 他的教育思想在我的腦海裡更加清晰起來:“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教育是力的表現或變化。世界是力創造的,所以解決困難也必須拿力來才行。”“手和腦在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這些陶行知親自闡述的教育思想,讀來更加耐人尋味,讓我更明白了教育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挖掘的,教予學生死的知識,不如讓學生自己從實踐中去領悟。從書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陶行知用他的一言一行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學校,他愛學生,他把學生和學校稱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下面是我讀後的一點體會:
一、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緻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每當讀到一段精彩之處,總是感到有一位慈祥的老人在講述自己一生對教育的感悟。或者娓娓道來,或一臉嚴肅。先生說“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這樣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論對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燈。所謂“教學”即教生學;所謂“學生”意要于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徑,這就涉及到方法論的問題了。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教養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内容已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我們主張要由“喂養”式轉為“覓食”式的教學。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這一語道出我們應該做一個怎樣的老師。世界上有兩種不合實際的教學方式:1、隻會教書,隻會拿一本書要學生讀它、記它。
2、不是教書,而是教學生,注意的中心點是從書本上移到學生身上來。這兩種教學方法學生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知識是無限的,老師能教給學生的也是有限。想想自己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時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識教給學生,或者說把學生看成一隻鴨子,把知識當作糧食,隻知道把鴨子為飽,今天看來這就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隻注重了老師的教,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
二、學會尊重學生、欣賞學生
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學生為本,寬容對待學生。課堂上雖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師”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與學生共同探讨知識、共同進步;但面對調皮的“小搗蛋們”,往往還是缺少耐心,當他們太調皮時想以教師的權威壓制學生,讓學生乖乖地聽從不再惹事生非,但總是事與願違。特别是望着個别學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顧的神情,真讓我一籌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裡要求教師“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師要有豁達的心胸,真誠的态度,熾熱的情感;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因學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别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陶老先生四塊糖果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此外,教師也必須在教育活動中不斷得到成長,這樣才會完善自己,得到學生的尊敬、信任和愛戴,使自己具有強大的教育感召力。學生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走在時代前沿的鮮活的群體。教師如能走近他們,了解認識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個性,才能從本質上認識學生,從學生身上了解時代的訊息,領悟到學生真正的需要,隻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産生真正的愛,才能恰到好處地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感觸到教師的關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值得我們繼續研讀,讓他的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教師工作,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我願做一名民主型教師,創設融融的師愛氛圍,靠着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三、實踐成果
通過對本書的學習實踐,較好地研究了其中的學習知識點,積累了相關專業知識,形成了實踐心得,為提高自身工作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就是将别人的思想變成一塊塊磚頭,用來建築屬于你的思想殿堂。 弘揚踐行自學精神,凝聚發展力量,傳遞人生正能量。哈喽,大家好,我是愛學習、愛生活的東北自學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請和我一起在書海裡遨遊吧,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一起去找尋屬于我們的精神家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