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計現在的孩子怎麼樣了?網視導讀 : 近日,已經拍到了第十六季的《變形計》又回了到觀衆的視野節目以“城鄉孩子互換人生體驗”的方式來改造城市問題青年,但事實上有問題的隻有孩子嗎?在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中,不應隻有孩子“變形”,父母也應在改變的名單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變形計現在的孩子怎麼樣了?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網視導讀 : 近日,已經拍到了第十六季的《變形計》又回了到觀衆的視野。節目以“城鄉孩子互換人生體驗”的方式來改造城市問題青年,但事實上有問題的隻有孩子嗎?在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中,不應隻有孩子“變形”,父母也應在改變的名單中。
一個“真香”讓曾參加過《變形計》的王境澤又火了一把,各類直播短視頻平台的助力也讓這些曾經參加過節目的孩子又獲得了一定的熱度。
新一季節目受到的關注也是不少,變形主人公除了性情乖戾的問題青年外,還加入了一個溫順的男孩兒。
從2006年到2018年,12年的光陰,參與“變形”的孩子也不下少數。父母眼中的“問題”孩子,問題真的都源自他們嗎?那些參與過變形的孩子後來又過着怎樣的生活?這些都應當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
到底誰才應該“變形”?
《變形計》中,有兩個變形的主體:一個是在城市生活卻問題層出不窮的孩子;另一個是鄉下生活困苦卻懂事的孩子。城市孩子入鄉改造,鄉村孩子進城體驗城市生活,這是雙方的“變形”。
古人雲:“一個巴掌拍不響”,矛盾是雙方共同形成的産物。在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出現問題時,矛盾的另一個主體家長是否也應當承擔責任,進行“變形”?
《變形計》最近播出的幾期的三位城市主人公,都來到了黃土高原的一個山村裡改造:
一号張明揚:經常性地發火,脾氣暴躁,打架退學是常有的事兒。因為自己退學的事情,他被父母和姐姐在飯桌上批評。但中國人有個傳統,飯桌上不訓斥孩子,吃飯就好好地吃飯。隻要一訓斥,這頓飯肯定會發生不愉快。
教育孩子需要分場合嗎?當然需要。但是,張明揚的父母、姐姐并不是這樣做的
面對父母、姐姐的批鬥,張明揚也有着自己的看法,而這種看法足以表明父母聆聽孩子内心想法、彼此溝通有多麼重要:
二号胡子豪:與父母幾乎零交流、隻知道要錢。在父母的眼裡,他當然也不是一個好孩子。
他變成如今的這個樣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的不關心,他是一個缺愛的孩子。初中某一次下大雨,母親沒有來接他,對他影響很大。
孩子是脆弱且敏感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完完全全能夠影響他們的心理和成長。對胡子豪而言,他要的不是下雨天自己打車回家,而是母親能夠像其他孩子的父母一樣,也能夠在雨天來接他回家。
他還有一個弟弟,父母對弟弟是格外疼愛。父母如何分配自己的愛,不讓另一個孩子感覺自己被遺棄也很關鍵。
三号袁傑,覺得自己有些柔,想要變陽剛一點,并沒有不良行為。他是最不像來變形的,參加節目竟然帶着自己上學的教材。
就是這樣的三個孩子,丢了放的羊,深夜回家看到獨自睡覺的爺爺已做好了飯,怕吵醒爺爺,輕輕将飯端到另一個屋。深感愧疚,他們約定第二天早起找丢失的羊,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這是父母眼中不懂事的孩子。
你說這三個孩子完全不懂事,都是壞孩子嗎?我們不能用好與壞來給孩子下定義。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作為第一責任人,有着很大一部分原因。
黃渤在拍電影《一出好戲》時,在糾結要不要讓張藝興來飾演小興這個角色時,舒淇對黃渤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不會演戲的演員,隻有不會導戲的導演。”這句話也同樣适合送給父母。進行改變的不應隻有孩子,父母也應當在“變形”的名單之中。
“變形”的意義是否實現?
“體驗不同人生,達到改善關系、解決矛盾、收獲教益的目的。”這是節目介紹中的原話。
在節目播出之時,主人公會迎來很多的關注。可節目播出之後的一年、兩年,很多年之後呢?是否還有人關心這些孩子的生活?
在2015年,《GQ》做了一篇專題報道,專門采訪了參加過節目的城市孩子施甯傑、廖洪毅等人。
施甯傑說,“我覺得去《變形計》的少年都不會改”。他跟好幾個參加節目的城市孩子都有聯系,“不是我一個人這麼想”。他覺得自己成熟了,因為3年前參加節目的時候,覺得奧迪和寶馬不錯,現在覺得自己應該開法拉利和蘭博基尼。
被當作“變形榜樣”的廖洪毅也這樣認為。變形前,他愛泡夜店。變形後,回到家的第一個晚上他就又去了夜店。
《變形計》第三任制片人謝滌葵,在文章《變形計——一份來自遠山深處的力量》曾寫道:“《變形計》是我們在偏遠山區挖到的一劑良藥,專門治療讓很多家長失去信心的城市獨生子女病。”
城市與農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區域。節目中那些城裡的孩子,如果說這次交換生活使他變好了,對父母而言那當然是好事。倘若沒有改變,完全可以當做一次“體驗”。
從節目中成名的楊鍵帆、張祥碩、何權謀、陳佩雯、李宏毅、李錦鑒等等,這些城市孩子已簽約了影視公司,出單曲、演電影,生活依舊精彩。
但那些山區孩子呢,在經曆了城市的繁華之後,可能奮發圖強,得到一些好心人的資助;但也有可能初心不再,厭棄當下,抱怨生活,這對于一個孩子來說,無疑是可怕的。
農村主人公中唯一被當做正面典型的,隻有那個高占喜,他考上了湖南師範大學國防生。
更多的農村孩子結局是或因病去世,或去廠裡打工,有的孩子因為節目變得叛逆,嫌棄家裡太破。我們不能怪那些變得浮躁的孩子,畢竟,他們之前的生活平平靜靜。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出現各種問題。網上總會說:“第一次做父母,孩子,請你多體諒。”可是,孩子也是第一次當孩子,做父母同樣應當多體諒。唯有雙方共同成長,步調才能一緻、關系才能和諧,而不是要求某一方做出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