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在中國人眼裡一直是一個充滿着危險又神秘富饒的地方。葡萄美酒夜光杯、不破樓蘭終不還等描寫西域的詩句已成為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一。
張骞通西域後不久,大漢騎兵威名遠揚,漢帝國兵力空前昌盛,西域各國紛紛遣使長安,上表服從。漢帝對于這些臣服大漢的小國也是來者不拒,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府,并命鄭吉擔任第一任都護。自此,東到玉門關,西至巴爾喀什湖,北到天山的廣大地域就被正式列入大漢王朝的管轄範圍。
西域三十六國指的是今玉門關以外往西的亞洲地區的一個統稱,實際上在漢初時期西域大大小小共有五十幾個小國,到了張骞出使時期,通過弱肉強食規則,西域先後存在了36個國家,所以統稱“西域三十六國”。
在西域三十六國當中,比較出名的有鄯善(樓蘭)、龜茲、烏孫、于阗等。這些小國在中國曆史書籍上出現的次數比較頻繁。但時至今日,這些國家都早已不複存在,或消失成疑,或成為中國一縣市。
别看“西域三十六國”名聲打得響,不知道的還以為它們有多大,實際上這三十六國都小得可憐。人口破萬在西域算是大國,小的國家隻有幾十戶人,最多的有七八萬人,大多數都是千戶左右,也就是咱們鄉村與鄉鎮的規模。
可能有些人會有疑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西域地區成為“小邦林立”的狀态,為何不會出現“大一統”王朝?其實這和西域的地理環境有關,西域不像中原地區草肥土沃,總的面積雖不小,但是适合人類居住的面積卻很小,往往都是一片綠洲養活一個國。
那麼問題來了,如今距離漢朝已經過去了兩千餘年,“西域三十六國”還有多少在中國境内?
完全在中國新疆境内的有龜茲、焉耆、于阗、若羌、樓蘭、且末、小宛、戎盧、纡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疏勒、莎車、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單桓、蒲類、蒲類後、西且彌、東且彌、劫、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車師尉都、車師後城、渠犁。
實力最強勁的烏孫國則有一部分在新疆,其餘部分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境内。還有一些不在中國境内的“西域三十六國”:大宛、大月氏、罽賓、無雷、滑國等。
這些古國如今大部分都成為了中國新疆的一個縣,咱就不一一去做介紹了,挑幾個比較有名的講一下。
大月氏
當年張骞出使西域,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大月氏,與其聯合圍剿匈奴,然而張骞大月氏沒找到,卻找到了後來的西域三十六國。大月氏人是生活在中國的西北一帶的遊牧部落,與匈奴是世仇。
匈奴崛起後,經過匈奴冒頓單于和軍臣單于的連續打擊,大月氏人被迫西遷。經過長途跋涉,大月氏人來到今天阿富汗地區,并以此為中心建立了著名的貴霜帝國。由于大月氏人已經在西域穩定下來,不願意再卷入争端。漢朝與大月氏聯合夾擊匈奴的計劃沒有成功。沒有盟友的幫助,隻能由漢朝自己保衛北方,這也是漢武帝連續讨伐北方的原因。
烏孫
烏孫是三十六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極盛時期國土面積也比較大,如今在中國新疆以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境内。烏孫與大月氏人一樣,都是在河西走廊的遊牧民族,都是在匈奴的打擊下被迫西遷。關于烏孫,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烏孫在被匈奴單于冒頓滅亡後,烏孫王子獵驕靡成了冒頓的養子。獵驕靡不忘仇恨,逃出匈奴的掌控,成功複國。
跟匈奴有血仇的烏孫在漢朝時一直是漢朝的盟友。
龜茲
在西域各國中,龜茲是唯一能與烏孫一決雌雄的國家。如今的龜茲大概位于我國新疆的阿克蘇市和庫車縣之間。漢朝和唐朝的都護府都在這裡。龜茲人口在西域是最多的,這裡商賈來往如織,還有各種各樣的宗教在這裡聚集,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文化中心。
焉耆
焉耆是西漢對抗匈奴,唐朝對抗突厥的前線軍事基地。焉耆如今的位置是新疆焉耆縣。在西漢時,這裡的人口也有萬餘人。而在打敗西突厥後,唐朝把位于焉耆的北庭都護府遷到了碎葉城,之後焉耆就逐漸衰落了。
于阗
于阗位于天山腳下,塔裡木盆地的南部。現在是以出産玉石出名的和田市。兩漢時,于阗最為發達,人口數萬人。于阗的佛教氛圍濃厚出名,很多遊記對其濃厚的氛圍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尤其是《大唐西域記》。
樓蘭/鄯善
樓蘭國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驿站,如今的位置位于當時的大湖羅布泊的隔壁。樓蘭在漢朝時是人口破萬的西域大國。樓蘭王因殺害漢庭使者被滅國而出名。樓蘭國之後改名為鄯善,成為絲綢之路上的七大強國之一。
疏勒
疏勒是漢朝在西域的重鎮,現位于喀什市疏勒縣。由于疏勒是漢朝通往天山以南的重要通道,也是草原民族通向西域的主要通道。所以漢朝和匈奴在這裡發生過多次争奪戰,疏勒是漢朝安西都護府向西擴展的前線根據地。在東漢時,掌控西域幾十年的班超也以疏勒為自己的行營。
如今的三十六國早已不複存在,這些“袖珍”小國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漢書·西域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