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春了去踏青,一不小心崴到了腳脖子,大家支招:
“你這得冰敷”
“你這晚上回家得拿熱水泡泡腳,腫消得快”
小張一時不知該聽誰的,腳脖子上也慢慢腫起了大包。
小張這個屬于急性損傷(無明顯開放性外傷),用冰敷是非常靠譜滴。為什麼呢?
1、急性損傷常由于一些突發的狀況,比如崴個腳、扭個膝、肌肉拉傷、磕磕碰碰後,通常馬上就疼、腫得不行。即刻冰敷能起到鎮痛、麻醉效果。
2、慢性損傷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而是長時間反複勞損和過度使用而緩慢起病(如腰肌勞損,肩周炎),此時熱敷沒商量。
所以冷敷、熱敷到底該怎麼選?
敷的時間是多少?
溫度又怎麼确定?
……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冷敷:
止血、止痛
消腫
減輕炎症擴散
輸12
适用範圍:
韌帶軟組織突然扭傷、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的急性腫脹期(24-48小時以内)
骨科術後早期病人,比如韌帶重建、半月闆切除或修複等
對于肌腱炎的急性疼痛期,可選用冰敷
突發性流鼻血等
這是因為:
冷刺激可以促進皮下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
抑制疼痛感覺的傳導。在減輕充血的過程中,也減輕了疼痛感覺末梢的壓力刺激。
冷敷可以抑制血液循環,減輕急性期腫脹的進一步擴散。
時間:
15min左右。
溫度:
如果疼痛劇烈,可選用0℃以下冰水混合物;
如果腫脹明顯,可選用10℃左右混合物。
除此之外,也可以選用冷噴。
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冰敷時間一定不能過長,如果周圍出現發紫的情況,要立即移開冰敷袋,避免凍傷。
熱敷:
消除炎症
降低酸痛、緩解痙攣
減輕肌肉僵硬程度
适用範圍:
運動扭傷24-48小時以後,确定腫脹不明顯情況下,可用熱敷消除炎症。
運動後出現肌肉酸痛時,可促進乳酸消除。
因長時間保持姿勢,出現的肩頸僵硬酸痛,可緩解僵硬。
運動前适當熱敷有熱身的作用,避免痙攣、拉傷等損傷的發生。
一些慢性炎症,如腱鞘炎、足底筋膜炎等慢性損傷,無腫脹情況時可以熱敷等
因為:
熱刺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舒筋活血、促進新陳代謝。
時間:
15-20min
溫度:
40-50℃熱敷包或其他
看完之後,相信大家都能了解到兩個在選擇上的不同,總的來說就兩句話:
突然發生的疼痛、腫脹選冷敷;
緩慢出現的酸痛、不适選熱敷。
最後,補充一下關于“貼膏藥”的問題:
膏藥的作用可能分幾種:鎮痛、活血化瘀…等,隻要是對症選擇适合自己的,都沒有問題。
可是如果有人在崴腳或者突然撞擊的時候貼了一個“活血化瘀”的膏藥,這就相當于在急性期熱敷一樣,是要盡量避免的。
所以,膏藥的選擇需和冷敷熱敷一樣,都要對症下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