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
全世界每年因輪狀病毒感染導緻約90萬嬰幼兒死亡,其中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在我國,0至2歲以内的嬰幼兒約為4000萬人(含新生兒),每年大約有1000萬嬰幼兒患輪狀病毒感染性胃腸炎,占嬰幼兒人數的1/4,是引起嬰幼兒嚴重腹瀉的最主要病源。
輪狀病毒性腹瀉症狀
輪狀病毒腸胃炎是一種從溫和到嚴重的疾病,有一些表征像是嘔吐,水狀腹瀉,以及低程度的發熱。當兒童受到這類病毒感染時,在症狀發生前大約會有兩天的潛伏期。
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呈滲透性腹瀉病,病程一般為7天,發熱持續3天,嘔吐2至3天,腹瀉5天,嚴重出現脫水症狀。
輪狀病毒感染較容易造成脫水的細菌性病原體還要更常引起脫水的現象,也因此,脫水成為輪狀病毒感染的最常見的死因。
預防輪狀病毒腹瀉可采取以下措施:
1、提倡母乳喂養,适當地添加輔食。
2、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食前便後用肥皂洗手,奶瓶食具洗淨煮沸後再使用,注意飲水衛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淨,采用防蠅罩,防止蒼蠅、蟑螂叮爬食物。
3、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幼兒園要注重飲食衛生。
4、做好腹瀉病人的消毒隔離工作、防止疾病傳播。
5、疫苗預防。除上述一般性措施外,預防輪狀病毒性腹瀉的最理想的措施是服用rv疫苗,刺激機體産生局部和血清兩方面的抗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