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青海湖湟魚總量

青海湖湟魚總量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29 04:22:52

編者按

作為三江源生态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海湖裸鯉在維系生物多樣性、生态安全、文化旅遊、民族團結等方面占據着重要的生态地位。青海湖裸鯉資源量從20世紀60年代不到3千噸增加到現在的近10萬噸,這不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政府的重視、司法體系的健全、執法人員的嚴格和群衆參與度提高的最直接體現。

今年是青海湖第五次封湖育魚的最後一年,也是正式啟動“青海湖國家公園三年行動”的第一年。眼下正是湟魚洄遊季,本報今起推出青海湖封湖育魚系列報道,報道我省在青海裸鯉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展示我省深入貫徹落實“四個紮紮實實”重大要求,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強化綠水青山出顔值、金山銀山有價值的實際行動。敬請關注。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供圖

青海湖湟魚總量(托起湟魚重生路)1

湟魚家園的洄遊通道

青海湖湟魚總量(托起湟魚重生路)2

助産師們在河道裡挑選親魚

老一輩青海人對湟魚有着一種特殊的感情,這份感情随着青海湖封湖育魚的實施永遠印刻在了他們心裡,揮之不去。

長期的濫捕濫撈,加上湖區水位持續下降、産卵場遭到破壞,資源的過度開發,生長環境的日益惡化……讓昔日的青海湖裸鯉資源一度陷入衰竭。而作為青海湖惟一的經濟魚類,占據着“水—魚—鳥—草地”生态系統的核心地位,因此裸鯉資源的衰竭,破壞了整個青海湖生态系統的穩定。

1982年,青海湖開始封湖育魚,打響了拯救青海湖裸鯉于生死邊緣的保衛戰……截至今天,青海湖裸鯉資源蘊藏量達9.3萬噸,是原始蘊藏量的29.06%,比2010年資源量增長210%,資源量顯著恢複。

從新世紀初湟魚蘊藏量不足3萬噸到如今的9.3萬噸,這不僅僅是數字上的變化,更是青海人40年來保護湟魚的決心和生态保護優先發展戰略實施的真實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第五次封湖育魚的最後一年,為保護青海湖裸鯉種群資源恢複,省人民政府及省農業農村廳從管理設施投入、執法力度加強、科學技術研究等多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管理設施投入是基礎,執法力度加強是保障,而對青海湖裸鯉資源環境恢複,青海湖水系生态修複工作的關鍵環節是科學技術研究的開展及取得的多方面突破。在這場青海湖裸鯉保衛戰中,科技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生命的繁衍開啟綠色通道

6月下旬,午後的陽光溫暖地照在泉吉河上,河道内一階階敞開式的通道上,成群結隊的青海湖裸鯉或奮勇向前或聚集在河水相對平緩的地方,積蓄力量,拾階而跳,正向産卵區進發。

在青海湖,每年春夏之交的湟魚洄遊是一件令人期待的大事,它意味着接連數月的滿目蒼黃和零下數十攝氏度的嚴寒已經過去,大地又将是一片蔥茏。随着氣溫逐漸升高,冰雪漸漸消融,雨水增多,各條入湖河流的來水量也開始增加。湖内的産卵親魚開始在沙柳河、泉吉河和哈爾蓋河等各大河流的河口地帶集結,然後成群結隊逆流而上,向着它們世代相傳的産卵聖地進發。

但在沙柳河、泉吉河、哈爾蓋河等青海湖裸鯉洄遊主要通道上修建有攔河壩,阻斷了青海湖裸鯉産卵繁殖洄遊的通道,使大量的親魚不能上溯産卵而聚集在攔河壩下,導緻最終擱淺缺氧死亡。

“研究發現,湟魚在溯流而上的過程中會通過奮力遊走促使性腺逐漸發育成熟後産卵,而攔河壩不僅會造成大量親魚擱淺窒息,遊程太短同樣會讓正常産卵受到影響。”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工程師羅穎說。

為保障青海湖裸鯉正常生殖洄遊,2006年我省在泉吉河、沙柳河、哈爾蓋河修建了四座寬5米、長150米左右的導壁式過魚通道,但每條河流的實際過魚效果并不理想。2008年根據青海湖裸鯉溯河洄遊生态習性,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和有關專家共同研制了金屬簡易過魚通道,通過兩年的運行試驗,取得了青海湖裸鯉遊泳能力、跳躍高度、個體大小等多方面數據,為此後的過魚通道建設提供了設計參數。

2010年開始,我省先後對沙柳河、泉吉河和哈爾蓋河的攔河大壩進行拆除,依據之前的基礎研究,修建、改建7座洄遊通道。如今的沙柳河畔,每到湟魚洄遊季節,在“敞開式階梯形過魚通道”上,無數鮮活而偉大的精靈在逆流而上,為迎接那些嶄新的生命而奮力拼搏,場面蔚為壯觀。

而在泉吉河中總長100米的泉吉河魚道,呈階梯式,每1.6米間隔設置一個高30厘米的台階和一個小水池,供魚兒們休息緩沖。100米長的魚道共設有9個小水池,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抵擋河水的沖刷。新建的通道與原有通道組合,形成雙魚道供湟魚安全洄遊。同時,魚道中部設有一個5米長、50厘米高的休息區,當青海湖裸鯉從下遊階梯遊上來之後可以聚集在休息區“養精蓄銳”,之後繼續遊向上遊階梯。休息區不僅可以緩解青海湖裸鯉“旅途”勞頓之苦,還可以作為一個觀賞區,供人們欣賞它們逆流而上洄遊産卵的奇觀。

如今“敞開式階梯形過魚通道”的建設,不但提高了青海湖裸鯉洄遊自然繁殖力,而且徹底解決了多年來“魚農争水”的矛盾。剛察縣漁政局副局長才旦對從前的湟魚擱淺記憶深刻:“以前每年的洄遊季是我們最忙的時候,農田灌溉季節用水量大,河道會出現斷流現象,緻使湟魚擱淺,當地群衆經常跟我們合作,通過人力将擱淺湟魚放回安全的地方。洄遊通道使用後,斷流的現象越來越少,重現了‘半河清水半河魚’的盛況。”

人工科學輔助助力生命複興

6月29日下午,在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繁育車間内,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技術員吳豔紅和同事們正将當天擠出的魚卵進行稱重,然後分批放入青海湖裸鯉孵化器。

“每年4月底我們這些技術人員都會來到繁育站,一直到9月底魚苗生長到1—1.5厘米再将它們運回西甯。”雖是技術員,但當地群衆親切地稱吳豔紅和她的同事們為湟魚“助産師”。

到了6月下旬左右,湟魚進入洄遊季,從青海湖北岸到南岸的沙柳河、泉吉河、布哈河以及黑馬河等洄遊産卵地的河道裡,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助産師”們在冰冷的河水中開啟每日超過10小時的工作。

青海湖裸鯉孵化工作主要由河道人工親魚起捕、人工采卵、幹法授精、脫黏處理、人工孵化組成。其中從親魚起捕到脫黏處理這一階段需要在河道内完成。

“将受精卵放入流水培育缸中靜置兩小時,保證卵粒充分吸水後,将受精卵放入孵化器中進行孵化。孵化期間顯微鏡觀察受精卵胚胎發育狀況,當胚胎發育至心髒搏動期時,需要将孵化盤轉移至圓形缸中進行破膜。”青海湖裸鯉沙柳河、泉吉河繁育站站長周衛國說。

這看似簡單的一項工作實則凝聚了兩代裸鯉救護人的心血。

“魚苗孵化設備從最初的錐形桶式孵化器、流水孵化槽,到近年的Marisource立式孵化器的引進應用,裸鯉受精卵的水黴病發病率逐步降低,孵化率逐年提高。與此同時孵化技術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吳豔紅告訴記者,以前的魚苗是在流水孵化槽的孵化盤中從受精卵直至發育到破膜後,仔魚破膜後從孵化盤的孔眼中自行落入下方的孵化槽中進行生長,但這種方法較為原始,容易造成仔魚窒息死亡。引進了Marisource立式孵化器後,技術人員在孵化程序上做了極大改進,對載有發育至心髒搏動期受精卵的孵化托盤轉移至圓形缸内進行破膜期管理,為模拟河道生活環境,圓形缸内的水是流動的,對所有的孵化托盤進行噴淋式推動,一方面有利于仔魚的順利破膜,一方面防止仔魚聚集造成缺氧窒息,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裸鯉受精卵的破膜率,也便于後期的培育管理。

科技的不斷改進形成了如今青海湖裸鯉人工繁育的成熟體系。

增殖放流種群保護重中之重

每年青海湖裸鯉增殖放流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往洄遊河道參與青海湖裸鯉的放流,這些用來放流的魚苗都來自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内培育的一齡魚苗。

用原來河道的水進行人工孵化的魚苗将在增殖放流實驗站孵化培育20天左右後運回200公裡外的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來到青海湖裸鯉“幼兒園”——室外池塘和工廠化循環水恒溫育苗車間,繼續培育。“首先在室外池塘培育至國慶前後,運輸一部分魚苗到工廠化循環水車間培育。養到滿一齡的時候,也就是第二年6月到8月份,分階段分批次的将湟魚運輸至産卵地進行相對應的放流。以增殖放流形式重新‘送’回青海湖。”羅穎說道。

從鹹水到淡水,如何讓生長在鹹水湖裡的青海湖裸鯉在淡水中人工養殖是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攻克的第一個難題。

2011年9月,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完成了“青海湖裸鯉淡水全人工養殖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的成功實施,為此後開展大規模高原冷水性魚類增養殖以及對高原土著魚類的資源保護和開發積累了技術資料,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跟随從事裸鯉人工養殖10年的工程師羅穎,來到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餌料培育室内,記者看到,人工養殖的綠色藻類在玻璃器皿中呈現碧綠的顔色。“這是為湟魚的動物餌料所培育的藻類。”羅穎說,動物餌料是湟魚健康成長的關鍵,但自然條件下産生的動物性餌料種類及數目很不穩定,可操控性低,極大程度上限制了湟魚養殖規模。通過對仔稚魚适合的動物性餌料進行研究并開展人工養殖,利用動物性餌料對湟魚仔稚魚飼喂,可提高仔魚體質及成活率。

同時,青海湖裸鯉的病防技術也是較為關鍵的研究。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技術員通過對多年養殖數據的統計分析并總結出其發病規律,在此基礎上已初步形成一套疾病防疫計劃,在每個養殖周期内,技術人員會根據水質變化情況及魚情觀察,合理進行病防工作。

青海人都知道,青海湖裡的湟魚十年長一斤,這是因為野生環境的影響所緻,但科技的運用打破了這一規律。

“恒溫循環水車間是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引進國内外先進的恒溫循環水養殖系統,中心技術人員在恒溫循環水養殖過程中不斷摸索總結,使得青海湖裸鯉生長規格逐年提高,全長由最初的7.5厘米至10厘米,增長至如今的15厘米左右,體重由10克增長到16克左右,體質有所改善,可有效提高青海湖裸鯉一齡魚苗放流以後的成活率。”羅穎介紹。

此外,在确保魚苗成活率的同時,種群的保護更為重要。

每年送往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魚苗都有一個相對應的檔案室,每個批次的魚苗來自哪條河,放在哪個池塘,經過車間的哪個水缸都有精确記錄,一年後,放流的一齡魚會重新回到來時的河流。“出生在哪條河流的湟魚,成年後會回到哪裡,他們憑借着不同水流速度的感知記憶遊回屬于自己‘祖先’的河道,因此,青海湖裸鯉還形成了自己的品群,如布哈河裸鯉品群、沙柳河裸鯉品群、泉吉河裸鯉品群、黑馬河裸鯉品群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建立魚檔案,就是要保護種群數量。”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建全說。

從2002年大規模增殖放流至今,來自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1.56億尾青海湖裸鯉原種種苗,對青海湖裸鯉資源恢複貢獻率達23%,通過人工增殖放流以達到恢複漁業資源,修複水域生态,維護生态系統穩定,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三效合一的目的。

6月,又是一年洄遊季,除了奮力洄遊的湟魚,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的技術員、工程師們也都同湟魚一樣來到洄遊地,繼續讓科技為湟魚的資源恢複貢獻着無窮力量,他們的眼前如飄帶一樣的湟魚向上遊遊去,争先恐後,金黃色的魚鳍在河水的折射下,散發出耀眼的光彩。

作者:王臻 來源:青海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