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天,米粉、河粉等粉類食品被炒的火熱;探其究竟,并不為别的,隻是由于它們存放不當所導緻發生了“食物中毒”問題,粉類物質為何還會中毒?我們應該如何預防?
說到導緻這次食物中毒的主角,其實是一種不是很常見的細菌物質,它叫做“椰酵假單胞菌”,“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于夏秋兩季,這次以米粉和河粉為代表的粉類食物就是被這種物質給“侵襲”了。
為何會發生在粉類食品中?此時正處于秋冬換季之時,溫度忽高忽低,環境條件正符合椰酵假單胞菌的最适繁殖條件,而在衆多食品當中,有三種食品很容易被椰酵假單胞菌污染,導緻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而這次熱點事件的主角(米粉、河粉、紅薯粉等)恰好就包含在這三類食物當中。
椰酵假單胞菌容易感染哪三類食品?薯類食品:
其中包含馬鈴薯粉條、山芋澱粉、甘薯面等食品。
谷類發酵食品:
玉米澱粉、發酵玉米面、發酵糯小米、糍粑等食物。
變質的木耳和銀耳。
這三類食品相比之下更容易被外界環境中的椰酵假單胞菌所污染,加之儲存環境不當或者儲存時間過長等因素,就很容易導緻細菌繁殖從而産生“米酵菌毒素”,從而就會誘發食物中毒。
中毒機理:對于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土壤當中含有椰酵假單胞菌”,這種物質很可能是随着加工原料進入到食品中,然而才會對食品造成污染;然後再經過符合細菌生長條件(溫度、濕度)的存放最終産生米酵菌酸,從而才會導緻中毒。
對于米酵菌酸而言,其耐熱性相對很強,一般在120攝氏度的高溫環境下處理一小時仍然會保留毒性物質。
中毒反應(症狀):
對于“米酵菌毒素”中毒來說,發病急促,其症狀和一般食品中毒症狀類似,惡心、嘔吐、上腹不适、頭暈、無力是輕微的症狀;如果嚴重還容易出現皮下出血、血尿、肝腫大、意識不清、抽搐甚至死亡等後果。
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選購米粉類食物需注意:
對于各位比較鐘愛的米粉、米線等食物,購買時請認真挑選,關注保質期和生産日期;觀察外觀,選擇無黴變、外形規整且色澤正常的産品;另外食用時一旦發現有酸敗或者黴變的氣味,請立即“吐掉”;現買現吃,剩餘請放置冰箱安全儲存。
對于家庭自制的谷類發酵食品要“謹慎”:
不反對您自制食品,但是要選擇靠譜的原料;特别是對于玉米等谷物原料來說,拒絕哈喇味,拒絕黴變;在谷類食物浸泡的過程中請您及時換水,保證食物的安全與衛生;谷類食物的儲存一定要安全合理,注意通風、防潮和防曬;為了更好的避免椰酵假單胞菌食物污染(中毒),請避免谷物食品直接接觸土壤。
安全食用木耳、銀耳:
對于這兩種建議您常吃的食材,一定要安全處理(食用)。首先,請拒絕食用自采的的鮮木耳或者鮮銀耳,對已經發黴變質的木(銀)耳要拒絕,這類物質的中毒幾率更高;購買正規超市(市場)售賣的木(銀)耳,不購買商戶自行栽培的食品。其次,食用木(銀)耳時一定要清洗幹淨,使用幹淨的容器和純淨水泡發;現吃現泡,避免剩餘。用木(銀)耳拌涼菜,必須要用開水對其焯熟之後才可涼拌食用。
如果發生了“米酵菌毒素”,該怎麼辦?
假如發生了食用完上述食物後的疑似中毒的反應,首先請立即停止食用該類别食物,然後對中毒者立即催吐,排出胃中的内容物,減少傷害;接下來請抓緊送醫治療。
米粉、河粉、紅薯粉,本身是一類大家經常吃的食品,一時間成為了輿論熱點,其實大可不必過于恐慌;“食物中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基本的預防和處理常識;所以,接下來,請您科學預防、靠譜食用,最大程度降低“米酵菌毒素”對身體帶來的危害。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内容屬于原創,《科普中國》獨家約稿,拒絕商業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