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貴州省與西南各地之間區劃調整的故事,這些區劃調整基本上都與鄂爾泰有關。其實,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鄂爾泰還調整了四川與雲南的區劃格局。在鄂爾泰的強力推動下,四川省的3個府、合計7個縣和廳,劃入了雲南省管理。那麼,7個縣的區劃,如何劃入了雲南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雲南省的基本情況。雲南省是我國西南地區的省份,以地形結構複雜而著稱,普遍為山地、丘陵、叢林等為主。在古代曆史上,這樣的大環境下,交通和通訊是非常不方便的。不過,随着經濟的發展,雲南省的交通早就已經大大改觀,鐵路、公路建設逐步完善。按照2020年七普的統計數據,雲南省總人口4700多萬,在西南各省中,這樣的人口基數并不算少。
2021年,雲南省的GDP總量達到了2.71萬億,處于非常不錯的水平。雲南省下轄了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合計16個地級區劃,分别是: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昭通市、保山市、麗江市、普洱市、臨滄市、德宏自治州、怒江自治州、迪慶自治州、大理自治州、楚雄自治州、紅河自治州、文山自治州、西雙版納自治州。
雲南省的區劃格局,截至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才基本形成。因為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雲南省與四川省出現了區劃調整。至于雲南省的區劃格局,先後曆經了好幾個階段的變遷。在元朝之前,我國長期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1279年,元朝統一全國以後,疆域面積空前龐大。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據無法有效管理各個地區。
在這樣的情況下,元朝借鑒了金國行尚書台的經驗,設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雲南行省等等。其中,雲南行省組建以後,管轄範圍與現在的雲南省相比,存在很大的差異。1368年,明朝建立以後,繼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進行了完善和調整。由于明朝擁有南北兩個都城,進一步形成了南北直隸13個省的區劃。
當時,雲南省的大體區劃格局形成,但滇北地區的情況仍然很複雜。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南明各個政權,确立了自己的統治。清朝在明朝各個省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調整,形成了18個省的區劃格局。清朝确立自己的統治以後,與之前的一系列王朝一樣,都需要面臨西南土司割據的複雜情況。
在我國古代曆史上,西南地區的土司問題,困擾了曆代各個王朝。土司類似于部落首領,西南地區的各種部落、寨堡相互雜居,出現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土司。土司們向朝廷效忠,定期向朝廷繳納一定數量的錢糧。如果朝廷需要,土司們甚至可以出兵助戰。例如在明朝統治的後期,西南各地土司出兵,千裡奔赴江浙抗擊倭寇。
但是,土司們把自己的控制範圍,視為私産。嚴禁朝廷的官員,進入自己的地盤。土司們控制了大量的人口、耕地,對于當地情況,朝廷并不掌握。一旦朝廷計劃削弱土司們的力量,西南各地土司就會發起聯合叛亂。從秦漢到明朝,曆代中原王朝的主要精力都在北方,抵禦遊牧騎兵大舉南下。因此,對于西南地區的各地土司,則是以賞賜安撫和相互制衡的策略為主。
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唐宋元明等各個政權,都是以安撫、冊封等政策為主。土司并不是在某一個省,而是散落在西南各地。在四川、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一系列省份的部分地區,都生活了大量的土司部落。
其中,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地區,情況最複雜。首先,這一地區的地形複雜,朝廷鞭長莫及。第二,這些地區的土司桀骜不馴,屢屢對抗朝廷。在清朝統治的前期,主要忙于肅清外部威脅,例如吳三桂叛亂、西北準噶爾部等等。順便說一句,在吳三桂叛亂期間,西南部分土司協助吳三桂,土司們的戰鬥力,讓清朝八旗、綠營印象深刻。
1722年,雍正皇帝登基以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政方面,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等。這一階段,雍正皇帝發現了年輕有為的官員鄂爾泰,對鄂爾泰的提拔非常快。鄂爾泰在擔任雲南科舉主考期間,針對雲南各地的土司問題,先後提出了《敬陳東川事宜疏》和《改土歸流疏》,鄂爾泰認為西南各省的土司割據問題,已經到了必須根治的地步。
在奏折中,表示:“西南土司,雖依例輸糧,其實占據私享者不止十數倍……自元迨明,代為邊害。”雍正皇帝早就有削弱西南土司們的想法,發現鄂爾泰的出色能力以後,先後任命鄂爾泰為雲南巡撫、雲貴總督。後來,直接特批鄂爾泰為雲南、貴州、廣西三省總督。不得不說,雍正皇帝确實喜歡特批官職,另一位心腹重臣田文鏡,被特批為河南山東總督。
鄂爾泰迅速崛起,成為了雍正皇帝的三大心腹重臣之一,與李衛、田文鏡齊名。在西南期間,鄂爾泰采用了恩威并施的治理策略,全面推進改土歸流政策。對于那些願意接受改土歸流的土司,保留地位、财産和耕地。特别積極的土司,可以賞賜爵位或者官職。土司們的子弟,還能前往京城或者其他地區為官。
對于那些負隅頑抗的土司,則會調集各地官軍聯合鎮壓。尤其是,雲南與四川交界地區的東川府、烏蒙府、鎮雄府等地,這些地區隸屬于四川省管理,但與雲南各地土司的交情非常深。為了打擊兩省交界地區的土司部落,鄂爾泰聯合四川總督嶽鐘琪,南北夾擊。不過,鄂爾泰随後的操作,直接“背刺了嶽鐘琪一刀。”上述3個府的情況複雜,地形更加複雜。
雍正五年,鄂爾泰上奏,鑒于川滇兩省交界州府的情況複雜,出于各方面考慮,建議把四川省的鎮雄府、烏蒙府、東川府,劃入雲南省管理。一口氣劃走3個府,鄂爾泰的建議遭到了四川各級官員的強烈反對。雙方反複争論,最後,請雍正皇帝裁定。雍正皇帝自然是偏向于鄂爾泰,在奏折中直接批示:“自然就近歸滇為是,題到有旨,卿隻管奉此旨籌畫料理。”
随後,還勉勵鄂爾泰的工作:“朕心中嘉悅,竟至于感矣,有何可谕,勉之……是極,通極,當極,此朕之本意,諄諄告誡近邊督撫者不計其數矣。”就這樣,在雍正皇帝的支持下,四川省的鎮雄府、烏蒙府、東川府,包括了巧家縣、會澤縣、恩安縣、永善縣、鎮雄州、大關廳、魯甸廳等7個縣、廳,劃入了雲南省管理。
事情還沒有結束,鄂爾泰認為烏蒙府這個名字不雅,認為“烏蒙不昭不通之者甚也,舉前之烏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蔽者,易而宣通,易名昭通府。”把烏蒙府改為了昭通府,昭通府就是昭通地級市的前身。這些地區劃入了雲南省以後,基本上形成了雲南省現在的區劃格局。
認真的說,鄂爾泰在西南期間,大力推進改土歸流。随後,興修水利、河道、開邊學校,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改土歸流地區設立的義學已達148處,占全省義學562處的三分之一。水路、陸路交通開通以後,雲南省“往返倡道,民、夷大忭,賈客雲集。”
雍正十年,朝廷褒獎鄂爾泰:“大學士鄂爾泰節制雲、貴、廣三省以來,對于所屬苗疆悉心經營,運籌調度,緻使疆域開拓,邊境安甯,特授一等伯爵。”後來,乾隆皇帝對鄂爾泰的評價是“封疆楷模。”清朝詩人袁枚,對于鄂爾泰改土歸流的功績十分推崇,認為:“改土歸流一事,非君臣俱有大本領,而又深相知合者,不能辦到。”我國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認為清朝的改土歸流“在湘西、雲、貴、四川各省,則頗能竟前代所未竟之功。”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