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02:24:21

文/學乃身之寶

在關系中,有的人會不惜一切代價對别人好,證明自己的好或愛,目的是想和對方構建深度和諧的關系。

比如,在與伴侶相處時,擔心對方離開自己,于是想方設法對ta好,甚至有時會委屈自己的人;在和父母相處時,害怕父母不喜歡自己,于是想辦法對父母好,甚至會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人;在和朋友相處時,總是憂慮自己說錯話,惹對方不開心,甚至委曲求全的人,等等。

我們看到,這樣的人追求的是“老好人”,希望用“我對你好”來構建滋養型關系。

但其實,這麼做是徒勞的。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原因,以及怎樣構建一段好的滋養型關系。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一段好的滋養關系)1

1.“我對你好”,可能會讓别人變廢,自己很累

喜歡一個人,在意一個人的看法,我們很容易用力過猛,這會讓"我對你好"變成一種讨好。尤其是那些從小習慣看父母臉色行事的人,他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以别人的需求為中心。

其實,他們的自我是假自我。

很多精神分析學家都講過真自我和假自我這對概念,其意思基本一緻: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圍繞着自己的感覺而構建;假自我的人,自我圍繞着别人的感覺而構建。

也就是說,那些習慣讨好别人的人,他們的自我是圍繞别人的感覺構建的,而這會帶來兩個嚴重後果:

其一,讨好,可能會讓對方變成壞人。因為他隻會索取,不懂成長,甚至會為所欲為地使用讨好者。

其二,讨好者會在這段關系中失去自我,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空間,而這會讓他很累。

比如,總是想方設法對伴侶好的人,伴侶一旦習慣了這樣的好,就很可能變得貪婪,不知足,進而進一步壓榨付出者,而讨好者不僅得不到對方的尊重和愛,還讓自己身心疲憊。

可見,以“我對你好”為目的,構建深度關系是艱難的,幾乎不可能。因為讨好者或付出者,沒有用真我和對方碰觸。

一段好的滋養關系,一定會追求真實——真實的情感、真實的關系和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一段好的滋養關系)2

2.一味追求“我對你好”,很可能構建不平等關系

前面說了,當關系中有一方在虛假地活着時,就無法構建滋養關系,同時,從平等的角度來看,一味追求“我對你好”,也不會構建深度和諧的關系。

因為讨好,是一種關系的不對等。

正如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說的:“讨好,等于示弱。

武老師認為,對别人太好的人,很容易被鄙視,因為他向對方傳遞了一種感覺—“你來鄙視我吧,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其實這是一種經典的投射——我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所以我要對你特别好,以此來讨好你,想和你好好相處。

就像那些在愛情中愛得卑微的人,他們甘于付出和犧牲,結果卻很難得到對方的珍惜和愛,這就是他們用讨好,讓對方感受到“你很差,你配不上我”,所以“我根本不喜歡你”。

可見,一味追求“我對你好”,就是在構建不對等的關系——用自己的弱或差,來對應對方的強或好。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一段好的滋養關系)3

3.一段滋養型關系,都具備這3種特質

既然“我對你好”很難構建滋養型關系,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好的深度關系,該怎麼構建呢?

關系心理學家胡慎之老師給我們介紹了一個原則,即價值交換原則,意思是彼此之間是需要相互提供價值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段滋養型關系,就需要雙方為彼此提供一些價值。

胡老師認為,好的滋養關系,需要有三種價值,也可以稱為三種特質:

第一個特質,歸屬感。

歸屬感,指的是一種人需要被接納為一段關系或群體的一部分的情感需求,人們渴望在一段關系或一個群體中作為真實的自己受到肯定和重視。

也就是說,歸屬感是我們自身認同的重要支柱。

比如,在一段好的關系中,“我們”這個稱呼就會讓人有種心有所屬的感覺,在那段關系中,“我們”的關系就很緊密。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一段好的滋養關系)4

第二個特質,存在感。

存在感,在關系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即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也就是說,我通過你,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比如,一個人在戀愛關系中,感受到自己被伴侶“看見”了,那麼ta就會覺得自己是存在的,且幸福的。

那些讨好者,因為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從對方身上無法感受到自己被看見,那麼他們就無法體驗到自己的存在,所以我們才會說,讨好者會失去自我。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一段好的滋養關系)5

第三個特質,價值感。

價值感,指的是自我價值。

在關系中,我們隻有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才會認為這段關系是穩定的、安全的,也是被疼愛的,否則我們就會不斷懷疑、猜忌、被不安全感圍繞着。

可見,滋養型關系,應該從讓彼此擁有歸屬感、存在感和價值感開始。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一段好的滋養關系)6

寫在最後:

一段好的滋養型關系,擁有滿足彼此的歸屬感、存在感和價值感這三種特質。

而其中最關鍵是,保持關系的平衡。

也就是說,關系中的兩個人要做到有時“我對你好”,有時則是“你對我好”;有時“我滿足你的歸屬感、存在感和價值感”,有時則是“你滿足我的歸屬感、存在感和價值感”,這樣才能讓關系平衡,進而讓雙方更好地自我成長,否則就是相互消耗,相互折磨。

當關系走向平衡後,我們才能在關系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就是胡慎之老師說的“自我圓滿”—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和我可以成全對方讓他想要的那個人。

這才是對關系的一種滋養。

心理學中成長的三個階段(一段好的滋養關系)7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