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是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核心基礎載體,其自身具有文化思維性。
漢字由“文”和“字”構成,獨體為“文”,合體為“字”,二者合在一起才稱為“文字”。
【獨體為“文”】,從天地萬物自然現象中象形或指事而來;
“文”是從自然中“無中生有”而來,
“文”是具有自然中所表現的特性,
“文”是可以還原出其自然景象畫面的;
【合體為“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獨體“文”組合成“字”,“文”生“字”,“字”是“文”的思維演繹。
“字”是由“文”形成“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整體,回到自然中去,
“字”是可根據其内構成的“文”推導思維演繹出其義,
“字”是可根據其内構成的“文”還原字的自然景象畫面的。
“文”中有形象思維信息,“字”内有演繹思維信息,“文”和“字”構成對立統一的互生思維關系,這就是中國漢字的文字思維。
這裡舉幾個典型的例子,掌握漢字思維來區别“一字多音、一字多義”
如,【中】字,
【中】有兩個讀音(zhōng)(zhòng)。
【中】,象形獨體文,
象一旗杆豎立插在“囗”的樣子,行為。
也可以理解為,
【中】字由“囗”和“丨”構成。
“囗”指圓圈〇,指在地上畫了“〇”位置,
“丨”指旗杆。
“囗”指圓圈〇,圓圈内為當“中”間,
“中”指“囗”圓圈〇内的位置。
以此表示
當“中”位置,“中”間地方,名詞用。
這時“中”就讀(zhōng)。
由此,引申産生
表示“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
如:中心,當中,中原,中華;
表示“在一定範圍内,裡面”,如:暗中,房中,中飽;
表示“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如:中辍,中等: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在研究中,在進行中;
表示“适于,合于”,如:中看。
如用旗杆【丨】插呢?
将【丨】旗杆插入圓圈【〇】行為就插“中”,
将【丨】旗杆插入圓圈【〇】内就是投“中”。
以此表示
“中”是插入“〇“的動作行為。
就“中”了的動作,動詞用。
這時“中”就讀(zhòng)
我中了,中了頭獎,中了狀元,等等——
由此,引申産生
表示“恰好合上”,如:中選、中獎、中意;
表示“受到,遭受”,如:中毒、中計;
表示“科舉考試被錄取”,如:中舉、中狀元。
“中”字雙音多義體現出
其字内“囗”和“丨”的
“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漢字思維表達。
又如,【間】字
【間】=【門 日】
【間】有兩個讀音(jiān)(jiàn)。
【門(門)】,象形獨體文,象雙扇門之形。
雙扇門是兩邊可對開的,可合可開。
兩扇門之中是有縫,
一定要理解“門”的這個自然特性。
理解這點,
很容易理解“間、悶、問、聞”等由門構成的合體字表達。
【日】,象太陽光四射形。
“間”字的表達
相當于合體字“間”字内獨體文“門”和“日”的思維演繹;
“門”和“日”怎麼演繹而表達出“間”不同字義和多音區别的呢?
“日”光穿透“門”當中縫隙将形成一條線位置
這就是中【間(jiān)】位置。
如:中間,之間,區間,人間
“日”光穿透“門”當中縫隙線将門隔開,
這就是【間(jiàn)】隔分開。
如:間隔,離間,間諜
理解“間”字的思維表達,
讓學生在一段話區分其中的不同“間”——
早上,太陽從東邊升起,
“日”光透過門中間的細小縫隙,
形成一條細的白線将大門兩邊間隔,
大門像是從中被劈開了一樣——
又如,【盛】字,
【盛】=【成 皿】
【盛】有兩個讀音(shèng)(chéng)
對于小學生來說,單純一個“盛”字,看不出它的讀音的,
要放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字組成的“詞、成語、短語句子”當中去。
【皿】,象盛物器皿形
【成】,指定成,成全,全滿,完整。
如何區分?
器【皿】裝物,以【成】為音并定義命名“皿”裝物行為,
這就是為【盛(chéng)】物。
如:盛滿,盛米,盛物,盛飯,盛湯,等。
器【皿】裝物全滿完【成】,
以“成”來形容比喻“皿”裝物完的豐滿狀态,
這就是為豐【盛(shèng)】、極【盛】。
如:茂盛,豐盛,興盛,盛極一時,盛極則衰,等
理解“盛”字的思維表達,
可以讓學生在一段文字中區分其義——
桌子上的盆、盤等盛物的器皿,
盛滿各種食物、水果,
顯得很豐盛。
上述例子,
“字”雙音多義就體現出其字内構成,
“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漢字思維表達。
“字”本質上就是“詞”,
是其字内兩個或兩個以上“文”構成
相互定義所形成的詞,
是字内構成“一分為二,對立統一”
所形成整體的漢字思維表達。
漢字創新思維,掌握漢字的思維模式,
輕松快速識字,懂字義。
學習漢字,
關鍵在于學習其内在思維方式。
學習語文,
也關鍵在于漢字思維的應用!
才能真正做到
5天1500-2500字的快速識字
才能真正做到提升閱讀理解與寫作的能力
#識字##語文##思維# #說文解字##家庭教育#
我是@漢字谷主,歡迎關注!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古汀大語文、海外漢語,古汀漢字思維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