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4 21:19:42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1

西和是甘肅省隴南市下轄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端,西和縣地處西秦嶺南側、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漢水上遊,屬暖溫帶半濕潤性氣候,氣候濕潤,四季分明。因古西和州而得縣名,兩晉時為仇池國,總面積1861平方公裡。境内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有晚霞湖、仇池山、伏羲崖等景點。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2

西和縣素有“寶貝的複新地帶”之稱,以半夏、花椒為代表的植物資源。先後被評為“中國半夏之鄉”和“中國乞巧文化之鄉”。西和縣素有"千年藥鄉"之美譽,盛産中藥材,其野生藥材多達430種,中藥材種植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其中尤以半夏而久負盛名,所産半夏顆粒大、形狀好、顔色白、無污染、價值高。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3

甘肅省西和縣地處南北秦嶺交界處,屬秦巴山區。境内平均海拔1692米,最高海拔2543米,最低海拔968米。年平均氣溫8.4℃,無霜期149—241天,年日照時數1500—1800小時,年均降水量451—784毫米,是一個地形高,晝夜溫差大,氣候偏旱地區。半夏是喜鉀作物,西和縣土壤富含鉀素,給半夏生産提供了較為有利的土壤營養條件。尤其是中南部地區,生産半夏不僅産量高,而且形狀好、質量高,同國内其它産區的半夏相比,其質量最優。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4

西和半夏的發展及榮譽:

1983年開始,十裡鄉馬台村的0.037公頃,開始向周圍鄉村輻射,逐年擴大。

1985年,西和縣半夏野生家種試驗獲得成功。其後,由甘肅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與西和縣農牧局、科委等聯合進行開發性試驗取得成功,全縣家種半夏面積獲得突破性擴張。

1987年向隴南地區科技處申請列項示範推廣。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5

1989年甘肅省科委也正式列項推廣,此項目的實施曾先後獲省、地科技星火項目獎。全縣半夏種植面積在短短幾年内發展到365.6公頃,遍及24個鄉鎮。加工的商品半夏銷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使西和縣初步成為半夏生産和銷售集散地。

2004年,西和縣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半夏之鄉”。

2007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西和半夏”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6

2008年,西和半夏榮獲第十五屆中國楊淩農高會“後稷獎”。

地理标志地域保護範圍:

西和半夏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範圍為西和縣長道鎮、石堡鄉、稍峪鄉、蘇合鄉、西峪鄉、漢源鎮、興隆鄉、盧河鄉、十裡鄉、何壩鎮、洛峪鎮、姜席鎮、馬元鄉、曬經鄉、六巷鄉、石峽鎮、西高山鄉、大橋鄉、蒿林鄉、太石河鄉等20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7

2016年,西和縣半夏種植面積達2.4萬多畝,總産量占中國的65%,産值超10億元。僅半夏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元—1500元。

西和半夏的特點:

1,自然生态環境:保護範圍内海拔1650米至1850米,土壤類型為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pH值在6.8至7.0,有機質含量≥1.0%。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8

2,西和半夏具有個大、色白、形圓、質堅、粉性足、藥用成分高等特點,被譽為“西和半夏”。

3,西和半夏是中醫常用藥之一,具有鎮咳,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腫散結之功能。

目前西和縣半夏種植面積穩定保持在2萬多畝,年産量8000多噸,占到全國半夏市場的75%以上;全縣三分之二的農戶都能在半夏這條産業鍊上增收緻富。“雜草”半夏也變成了西和脫貧緻富的支柱産業。

兩晉時期的東平縣(兩晉時期的仇池國)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