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庸的本質

中庸的本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9 03:44:47

子曰:“攻①乎異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注釋】

①攻:有二解。一、治、專攻,即學習研究。何晏、皇侃、朱熹等均持此說。二、攻擊。程樹德、李澤厚、楊伯峻等均持此說。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1

②異端:有二解。

一、異端學說,即不同于自己的學說或不正确的學說。舊注多持此說。

二、小道,即“小道必有可觀“之農工等小道。錢坫、程樹德持此說。

三、另一端。從這頭看,那頭是異端;從那頭看,這頭是異端。錢遜、錢穆等持此說。

③斯:有二解。一、代詞,這。二、連詞,也就。

④也已:有二解。一、語氣詞,無意義。“斯害也已“意為“那就有害了”。二、也就停止了。後解釋“已“為“止”“消失”。“斯害也已“意為”那禍害也就沒有了”。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2

【譯文】

孔子說:“研究那些異端學說,這是有害的啊。”

【導讀】

這句話歧解紛紛,莫衷一是。有幾種譯法:

一、研究那些異端學說,這是有害的呢。朱熹《集注》雲:“範氏曰:‘攻,專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别為一端,如楊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無父無君,專治而欲精之,為害甚矣!’”舊注多持此說。

二、攻擊不同于你的異端學說,那反而是有危害的。程樹德、李澤厚持此說。這種诠釋則體現了寬容精神。

三、攻擊那些異端學說,禍害就可以停止了。文選德持此說。

四、專門向一端用力,那就有害了。這是指做事情離開了中道,而緻力于兩端或某一端。錢遜、錢穆、蕭民元等持此說。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3

舊注多偏向第一種,今人多偏向二、四兩種理解,尤其是第四種。

若作第四種理解,則本章所說的乃中庸之道,即做事不要偏執一端,否則會有害,如《中庸》雲“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

釋家也有中道思想,早期經典中指修行時既不要片面追求苦行,也不要放逸享樂,八正道才是中道;到大乘佛教時,龍樹等将其發揮到哲學層面,認為其是諸法實相。

龍樹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4

子曰:“中庸①之為德也,其至②矣乎!民鮮久矣。”

【注釋】

①中庸:中,正。朱熹《集注》雲:“中者,無過無不及之名也。”

“庸”字有多解。

一、平常。朱熹《集注》雲:“庸,平常也。”

二、常。何晏:“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德。“(見邢昺《注疏》)

三、用。楊朝明《論語诠解》指出,中庸即用中。

②至:極,最高。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5

【譯文】

孔子說:“中庸這種道德,可以算是至高無上了吧!人們缺乏這種道德已經很久了。”

【導讀】

中華民族向來有尚中的傳統。中庸,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

《論語》中明确言及“中庸“一詞的,僅此一章。《禮記》中有《中庸》一文,相傳為後來的子思所作。中庸是儒家最高的德行标準。

中,在于恰當,不走極端;庸,則意味着其平常可行。

中庸是不偏不倚的平常道理,但又是一種極高的人生境界。中庸,也是士君子追求的目标。

孔子說的“文質彬彬”“博之以文,約之以禮”“過猶不及”“《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等,都是合乎中庸之道的。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6

子曰:“不得中行①而與之,必也狂狷②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注釋】

①中行: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庸之道。朱熹《集注》雲:“行,道也。”中行,即中道。

②狂狷:狂,輕狂激進、積極進取之人。狷,性情耿直、潔身自好之人。

【譯文】

孔子說:“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隻能與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激進敢為,狷者對有些事是不肯幹的。”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7

【導讀】

朱熹《集注》雲:“狂者,志極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餘。”

“狂”與“狷”是兩種對立的品質。狂者是激進的人,敢作敢為;狷者是耿直的人,不願合污。

中行者則奉行中庸之道,不偏狂,也不偏狷。孟子認為,孔子弟子中的琴張、曾皙、牧皮等人,都是狂者。

中庸的本質(你真的了解中庸嗎)8

來源 |《新編<論語>導讀》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精彩内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