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校考文學常識常考題

校考文學常識常考題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0-11 22:09:02

校考文學常識常考題(中高考文化常識訓練解析7)1

1.下列各項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正确的一項是

A.“戰國四公子”,是指齊國的孟嘗君趙勝,趙國的平原君田文,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皆以招攬賓客著稱。

B.“尊”“卮”均是酒器,“鬥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種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飲酒器的總稱,“觥籌交錯”的“觥”則是一種盛酒、飲酒兼用的器具,而“不勝杯杓”的“杓”則是一種飲水的器具。

C.“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中的“節”是旄節,以竹為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D.“玦”是半環形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飯的用具,“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中的“俎”是砧闆。

2.“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 “床”指的是什麼?( )

A.窗戶

B.卧具

C.井上的圍欄

D.門

3.下列關于我國古代文化知識,說法正确的一項是

A.諸子百家是對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學術派别的總稱,流傳最為廣泛的是法家、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等,尤以老子、孔子、韓非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了諸子百家争鳴的繁榮局面。

B.“琴棋書畫”是文人騷客修身所必須掌握的四門技能。也稱“雅人四好”;“梅蘭竹菊”是文人騷客感物喻志的對象,是高潔自好、傲然不群等審美人格的象征,也稱為“文人四友”。

C.戲曲是中國傳統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昆曲、黃梅戲、評劇、豫劇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D.飲食是一種文化,中華美食有八大菜系,即魯、川、粵、閩、蘇、浙、湘、皖流派。蘇菜是由蘇州、揚州、南京、鎮江四大菜為代表而構成的。其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等特點。

4.下列文學常識有誤的一項是( )

A.天倫原指自然的道理,後代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系。本文用的本義,即大自然的道理。

B.古以伯(孟)、仲、叔、季排行,季指同輩排行中最小的。本文中的群季泛指弟弟。

C.古時天子用爵飲酒,公卿以下用羽觞飲酒。羽觞又稱羽杯、耳杯,因其形狀像爵,兩側有耳,如鳥的雙翼。

D.金谷,園名,晉石崇于金谷澗中所築,他常在這裡宴請賓客。其《金谷詩序》雲:“遂各賦詩,以叙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鬥。”後用金谷酒數泛指宴會上罰酒三杯的常例。

5.下列對文中詞語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培,即培土,也叫壅土。為保護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壘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進植物根部發育等作用。

B.缫,把蠶繭浸在熱水裡抽出蠶絲。缫絲是制絲的一個主要工序,傳說黃帝之妻嫘祖是養蠶缫絲的創始人。

C.鳴鼓,指公開宣布罪狀,加以聲讨。例如屈原《國殇》:“霾兩輪兮絷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就是此意。

D.飱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時亦是招待賓客的兩種禮宴,“飱,客始至之禮;饔,即将币之禮。”(鄭玄注)

6.下列詩句與傳統文化生活場景,對應全部正确的一項是

①銀瓶瀉湯誇第二,未識古人煎水意。

②花氣蒸濃古鼎煙,水沉春透露華鮮。

③有弦彈入碧虛寒,彩鳳應來獸應舞。

④戰罷兩在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A.①煎茶②焚香③彈琴④下棋

B.①煎茶②彈琴③焚香④下棋

C.①焚香②彈琴③下棋④煎茶

D.①焚香②下棋③彈琴④煎茶

校考文學常識常考題(中高考文化常識訓練解析7)2

7.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1)羽扇,用鳥羽制成的扇子;綸巾,佩有青絲帶的頭巾。羽扇綸巾是古時儒者的裝束。(______)

(2)樽,一種盛酒器,一般是敞口,高頸,圈足,其上常飾有動物形象。(______)

(3)封狼居胥,東漢大将霍去病遠征匈奴,殲敵七萬餘,封狼居胥山而還。後用“封狼居胥”指建立顯赫戰功。(______)

(4)元嘉,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年号。年号是我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号,秦初開始使用,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______)

(5)黃花,即菊花。重陽賞菊,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騷客常在這一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______)

8.判斷文化常識是否正确。

(1)庖,指廚師。庖丁意思是名丁的廚工。先秦古書往往以職業放在人名前。(________)

(2)《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經首》,傳說中舜時的樂曲名。(_______)

(3)文惠君,即《寡人之于國也》裡的梁惠王,亦可稱魏惠王。(________)

校考文學常識常考題(中高考文化常識訓練解析7)3

參考答案

1.C

【解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号、谥号、廟号、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内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A項,“齊國的孟嘗君趙勝,趙國的平原君田文”應為: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B項,杯杓,泛指酒器;

C項,無誤;

D項,“鼎”“镬”均是古代烹饪器。

故選C。

2.C

【解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号、谥号、廟号、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内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據今人考評,“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一句中的“床”并不是睡覺的床,,因為睡在床上是不可能看到月光的,更看不到地上的霜的。此“床”在古時是指“井”,這裡指“井上的圍欄。 故選C。

3.D

【解析】試題分析:A沒有秦漢;B “文人四友”也是“琴棋書畫”;C應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4.A

【解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号、谥号、廟号、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内容。

A項,“本文用的本義”錯,文中指兄弟。

故選A。

5.C

【解析】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号、谥号、廟号、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内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C項,“屈原《國殇》:‘霾兩輪兮絷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就是此意”錯誤,屈原這句話的意思是“埋住兩輪啊絆住四匹馬,手拿玉槌啊敲打響戰鼓”,這裡的“鳴鼓”意思是“擊鼓”,表示進軍的意思。

故選C。

6.A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言性句子和傳統文化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一定要充分理解所給句子,并結合日常積累進行辨析。①中由“煎水”可知是煎茶。②由“古鼎煙”可知為焚香。③由“有弦彈”可知為彈琴。④由“戰罷”“白黑”可知為圍棋。故選A。

7.√ √ × × √

【解析】本題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本題中,

(1)“羽扇綸巾”:中性詞。羽扇:用鳥羽制成的扇子; 綸巾:古代用青絲帶做的頭巾,又名諸葛巾(但卻是周瑜的穿戴),為古人紮頭的常用裝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絲绶的頭巾,是古時儒者的裝束。也形容态度從容。正确。

(2)“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一般是敞口,高頸;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常飾有動物形象;中間可點火對器中的酒加熱。正确。

(3)“東漢大将霍去病”錯誤,應為“西漢”。“封狼居胥”:西漢元狩四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各率騎兵5萬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闾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43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将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舉行了祭地禅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經此一戰,“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

(4)“秦初開始使用”錯誤,應為“西漢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号”。 一般由君主發起。先秦至漢初無年号,漢武帝即位後首創年号。始創年号為建元。此後形成制度。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個皇帝所用年号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号,故後世即以年号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5)黃花,即菊花。重陽賞菊,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之一,古代的文人騷客常在這一天相聚賞花,吟詩作文。正确。

8.√ × √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築的名稱、年号、谥号、廟号、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内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1)庖:廚藝、廚師。丁:人口,人員,對從事某類工作的人的稱呼。《莊子•養生主》裡丁是廚師的名字。先秦古書往往把職業放在人名前,如師襄、弈秋等。解說正确。

(2)《經首》是傳說中堯時的樂曲名;解說錯誤。

(3)梁惠王: 戰國時期魏國的國君,姓魏,名罃。魏國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稱梁惠王,也就是文惠君。解說正确。

校考文學常識常考題(中高考文化常識訓練解析7)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