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拉動消費穩定增長

拉動消費穩定增長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9-12 21:55:39

拉動消費穩定增長?作者:王蘊、姜雪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影響,消費增長一度面臨較大困難,消費者信心和意願下降以穩定消費增長為主要目标,《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出台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紛紛制定有針對性的促消費舉措,有力促進了消費恢複性增長,6月、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由負轉正,消費回穩向好态勢進一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确保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充分發揮消費牽引帶動經濟循環的重要作用,既是短期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客觀需要,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拉動消費穩定增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拉動消費穩定增長(消費牽引經濟需要加大馬力)1

拉動消費穩定增長

作者:王蘊、姜雪

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影響,消費增長一度面臨較大困難,消費者信心和意願下降。以穩定消費增長為主要目标,《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出台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紛紛制定有針對性的促消費舉措,有力促進了消費恢複性增長,6月、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由負轉正,消費回穩向好态勢進一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确保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充分發揮消費牽引帶動經濟循環的重要作用,既是短期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客觀需要,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消費是經濟循環的重要引擎

消費持續升級能夠牽引供給提質增效,促進供需更好匹配。消費是生産的最終目的和動力,對供給創新升級具有引領性作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驅動消費升級的根本因素。按照消費升級的需求促進産業發展、産品升級,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培育形成新供給,滿足創造新消費,加快形成增長新動能,有助于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供需良性循環,形成消費引領生産、激勵創新、繁榮經濟、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機制,有效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而構建消費升級、有效投資、創新驅動與經濟轉型有機結合的發展路徑,實現更有質量和效益的發展。近年來,個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不斷催生新業态、新模式和新産品,推動提升産業鍊、供應鍊效益。線上服務業、電商直播等新興行業蓬勃發展,如2022年國内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預計接近3.5萬億元,同比增長47.7%。夜間消費帶動夜經濟不斷壯大,2021年我國夜經濟總規模已經達到36.35萬億元,2022年将有望突破40萬億元。新需求驅動更多産品創新,各品類的新品消費增速持續領先于整體增幅。

消費可持續增長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循環暢通。在生産、分配、流通和消費的社會大生産循環中,消費作為最終需求,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關鍵環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然要求不斷增強國内市場對經濟循環的主導作用。有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消費可持續增長是形成強大國内市場的重要支撐。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世界上增長空間最大、發展持續性較強的消費市場,能夠牽引國内外經濟資源以國内消費需求為導向進行優化配置,促進形成完整内需體系,實現以“中國消費”為中心的國内外經濟循環暢通。以滿足消費需求為目标,打通國内循環堵點,能夠不斷提升社會大生産循環效率。近年來,我國工業品易下鄉、農産品好進城的城鄉雙向循環更加暢通。2021年,全國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370億件,帶動農産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進村超1.85萬億元。2021年我國進口消費品總額達到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占進口總額的10%左右,中國需求已經成為拉緊我國與周邊國家等經濟合作紐帶的重要力量。

消費高質量增長能夠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力。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求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正在形成。2012年至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由27.5萬億元增加到62.1萬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由55.4%提高到65.4%。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消費高質量增長是我國發揮市場資源優勢、增強經濟内生增長動力和與時俱進提升經濟發展實力的重要基礎。消費結構升級能夠有效引導企業生産結構升級,帶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進一步鞏固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這就要求必須積極提升消費層次,培育先進消費理念,充分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需求成為供給創新的源泉,成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當前消費有效牽引帶動經濟循環面臨的主要困難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不确定性沖擊了消費信心和消費預期,影響了消費恢複增長的基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已經兩年多,對正常消費活動造成的影響日益深化,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消費意願持續走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僅為87.9,連續4個月低于90,也大幅低于2020年年初疫情剛暴發時的水平。央行二季度儲戶調查問卷顯示,傾向于更多消費的僅占23.8%,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疫情對就業的影響直接導緻收入預期轉弱,緊縮非必要消費、延緩升級需求。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工作穩定性指數為99.8,已經連續4個季度低于榮枯線100,家庭收入指數和财富指數也呈現同比下降的趨勢。今年以來,以食品飲料、日用品等為代表的必需品類的消費增速也明顯放緩。這些都将導緻短期消費恢複增長基礎不牢固,不利于發揮對經濟循環牽引帶動作用。

支持供給創新及時響應消費升級需求的相關制度和政策體系不健全。相關監管規範仍然滞後于新消費及新消費模式融合發展需求。新的消費産品認定、認證程序比較煩瑣,一些适應新消費需求的企業在市場準入階段仍面臨較多問題,如,“一業多證”現象仍較為普遍,相關企業需要辦理多個許可或備案事項才可合法經營;特别是對于開展“線上 線下”業務的企業辦理準入事項更為複雜,如,開展互聯網醫療的相關企業,除辦理衛生健康部門準入事項外,還需辦理市場監管、工信、通信等部門準入事項,企業需多次提交各類申請材料。業态融合發展面臨着多頭管理導緻的标準不一、重複監管等問題,制約了供給創新,進而影響了消費升級對供給提質增效引領性作用的發揮等。

從生産到消費、供給到需求的暢通循環仍存在堵點和斷點。“最先一公裡”“最後一公裡”問題仍然存在,消費安全、及時和便利性仍有待提高,抑制了經濟循環效率提升。如一些地區農村冷鍊物流體系不健全,果蔬等生鮮農産品在流通中的損耗率超過20%,擡高了農産品物流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産品的流通和銷售。偏遠農村地區收發快遞困難的問題也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業品下鄉。疫情沖擊下,局部地區曾出現基本消費品的安全穩定供應不足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消費品流通體系仍然存在堵點和斷點。另外,地方層面的一些不合理規定限制了消費渠道暢通,如為了短期局部利益,個别地方制定各種土政策,限制、排擠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等。

有效發揮消費牽引帶動經濟循環作用

短期應加力提振消費信心、穩定消費預期。當前要把穩住消費恢複性增長勢頭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牽引帶動作用的基礎。要加力提振消費信心,尤其是提振消費能力增長信心,讓消費者有穩定的就業預期和收入增長預期,消費才有“底氣”。加快落實落細中央出台的各項穩就業、增收入的相關政策,積極應對疫情、災情、高溫天氣等影響,及時幫扶失業人員、需納入低保的對象和臨時遇困人員等,在保障和救助上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保障好困難群衆基本生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困難人員發放消費補貼。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通過社保補貼、創業貸款、稅費減免等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擴大增加高校畢業生實習機會和崗位,提升畢業生的工作技能。引導和鼓勵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到中小企業和基層鍛煉。

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勵及時響應需求的供給創新。加快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相關改革和舉措,進一步清理消除阻礙公平競争的制度壁壘或障礙,強化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統一。有序破除醫療、養老、托育等重點服務領域的體制機制障礙和隐性壁壘,引導優化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的監管政策,在消費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上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解決制約消費需求的有形和無形的“最後一百米”問題。調整優化商業、文化、旅遊、體育、交通等消費跨界融合發展的監管政策體系,在嚴守安全底線前提下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對新出現、一時看不準的新業态新模式,設置一定觀察期;對涉及群衆生命财産安全、存在較大風險隐患、可能造成嚴重不良後果的新業态新模式要嚴格監管;對觸及法律法規紅線的,堅決依法取締。

着力打通堵點、連接斷點,暢通消費渠道。努力保障産業鍊供應鍊穩定暢通、安全可靠,科學有序推進複工複産,有效暢通産供銷各環節。應加快推進在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保障應急情況下消費品流通不斷不亂。加快建立完善縣鄉村協調發展的生活服務網絡,推動冷鍊物流服務網絡向田間地頭延伸。鼓勵品牌連鎖流通企業布局農村市場,促進縣鄉商業網絡連鎖化,實現農村流通設施升級。破除消費品流通的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助力激發市場活力。

支持和鼓勵品牌消費,推動高質量消費與高質量供給有效匹配。綠色、安全和健康的高質量消費能夠與國内高質量供給有效匹配、相互支撐,從而實現高水平經濟循環。品牌消費是高質量消費的重要方面,擴大品牌消費,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有助于加快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應把培育知名消費品牌作為促消費、穩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抓好抓實。鼓勵消費品行業發展個性定制、規模定制,在汽車、紡織服裝、消費類電子、家用電器、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廣泛開展品牌宣傳推廣工作,推進品牌故事深入民心,引導消費者認可、信任優質品牌。依托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和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消費促進月、雙品網購節等,營造品牌消費良好氛圍。

來源: 學習時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