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 劉世錦
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構建“橄榄型社會”,必須優化收入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差距。
上一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秘書長範恒山從“提低”的角度出發,探讨推動低收入群體實現共同富裕。
本期,有理君請到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擴中”。
他提出了一個新目标,要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具體如何理解?快來圍觀下文——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有多方面的任務。其中重要的一項是壯大中等收入群體。為此,我想提出一個新目标: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
從倒U型曲線看
收入增長與收入差距
二戰後的世界工業化曆史表明,一個落後國家擺脫貧困陷阱,實現經濟起飛,并不容易。但是,由中等收入階段轉入高收入階段的難度更大。這中間存在很多原因,我認為比較核心的原因在于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導緻社會不平等不斷加劇,對國家的穩定發展産生了極為嚴峻的挑戰。
具體到中國,改革開放後,收入差距變化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78年到2008年,收入差距總體上逐步擴大。
▇第二階段,2008年至今,收入的差距在高位徘徊,或者有所下降。
經濟學研究中,有一個概念叫“庫茲涅茨曲線”,用來反映收入增長與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它是一條倒U型曲線。随着收入增長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呈倒U型變化。
“庫茨涅茲曲線”暗含的邏輯是什麼?
它是指在經濟發展的初期,處在高收入生産部門的人群收入率先增長,帶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拉大收入差距,這些人群收入達到峰值後經濟增長會減緩。如果此後低收入人群的生産率跟着提升,将會帶動他們的收入相對加快增長,既縮小了收入差距,也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簡單理解,第一階段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拉大了收入差距。第二階段後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将縮小收入差距。
新時期要實現
中等收入群體倍增
經過40多年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實現共同富裕的第二階段,即通過另一部分人也富起來,帶動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富裕。而這一階段的難度和不确定性都要大于第一階段。
因此,我們必須提出新目标,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要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也就是說,在已有的超4億人口的中等收入群體的基礎上,再用10-15年的時間,推動中等收入群體再增加4到5億人,總數達到8-9億,從而占到總人口的60%左右。
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既具必要性,更具可行性。必要性在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能拉動消費,也可以通過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實現良性循環。更重要的是維護社會穩定。
有沒有可行性?根據相關研究團隊的測算,從2019年到2030年,實際GDP平均增長5%左右,平均通脹率2.5,名義GDP年均增幅7.5%,居民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匹配。按照這樣的測算,2035年前中等收入規模群體可能達到8-9億人,從而實現倍增。
實現收入倍增,重點人群是哪些?
從現階段我國城鄉結構、收入增長特征來看,廣義上的進城農民工将是需要着力關注的重點人群。
如何推進重點人群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我認為要以提升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資本為核心。具體來說,包括促進機會均等、着力提升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資本,縮小不同群體之間人力資本的差距。
在提升低收入人群人力資本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個簡單的邏輯:在剝去種種社會關系的外衣之後,人們自身能力的差距遠沒有現實世界中收入分配和财産分配差距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大。個人發展環境和發展條件的差距往往是導緻現實差距的根本原因。
低收入人群作為一種生産要素,他的生産效率未必一定低于高收入群體,關鍵在于二者所處的發展環境是有差距的。
因此,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就要創造讓人力資本公平發展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人們内在的積極性和普遍性,這樣才能夠兼顧公平和效率。
從六個方面提升
低收入人群人力資本投入
“十四五”時期提升以廣義上的進城農民工為重點的人群的人力資本,要從以下六個方面發力。
第一,對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城市落戶實行負面清單制度。目前中小城市和部分省會城市取消了落戶限制,而大城市、特大型城市有不少限制,應該改為負面清單制度,不是規定誰能夠落戶,而是規定誰不能夠落戶。并且要創造條件,逐步地縮小負面清單。
第二,建設面向農民工為主的安居房工程。以幾大都市圈城市為重點建設安居房,着力解決能穩定就業、對當地發展作出貢獻、就地繳納社保的低收入農民工安居樂業的問題。這也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内容,同時可以拉動城市經濟增長。
第三,與農村人口進城落戶、提供安居房相配套,加快推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第四,提供就業基本公共服務,鼓勵吸收農民工就業。
第五,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的流轉,增加農民的财産性收入。早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經指出,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要圍繞這一部署,創造條件使農民的宅基地逐步流轉。農民的宅基地隻有進入流轉,才能形成真正的市場價格,才能顯示和保護農民的利益。
第六,促進機會公平,進一步打破不當的行政性管制,疏通社會流動渠道,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改變有些地方對低收入農民工的歧視性做法,在各方面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機會。
作者為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素材來源: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論壇
整理:章忻
洞察識大勢 精思明至理
微信公衆号 | 學習有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