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個人信息安全成焦點

個人信息安全成焦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7 03:07:04

來源:鹹甯日報

全媒體記者 周萱 通訊員 張恒

掌上鹹甯報道

11月1日起,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系統性、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以下簡稱)正式實施,引起關注。

你的個人信息安全嗎?如何保護好個人信息?記者進行了采訪。

(視頻來源:新華社)

你的個人信息安全嗎?

“您家的房子裝修了沒有?”“要不要買商鋪?”“您最近有沒有資金方面的需求?”最近,這樣的營銷騷擾電話讓市民丁小姐煩不勝煩。

丁小姐今年8月在市區一樓盤購房。新房還沒裝修,就接到各類營銷電話的輪番“轟炸”。

“粗略算了一下,大概接了幾十個電話,有裝修公司、賣窗簾的,賣家具的……”丁小姐說,她懷疑樓盤洩露了個人信息,但沒有證據,對方也不承認。“生活受到影響是一方面,也很擔心個人信息洩露帶來其他的隐患。”

丁小姐的遭遇并不是個例。不少人都遭遇過個人信息被洩露的情況。

“前段時間接到一個詐騙電話,對方不僅說出我的名字,還知道我的工作單位等詳細信息。”市民劉女士說,生活中,在很多渠道都會留下個人信息,感覺自己的個人信息在“裸奔”。

個人信息安全成焦點(鹹甯人您的個人信息)1

網絡圖片

誰洩露了你的個人信息?

“公民的個人信息,是指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号碼、通信通訊聯系方式、住址、賬号密碼、财産狀況、行蹤軌迹等。”鹹甯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民警祝緒南稱,随着社會的高度信息化發展,個人信息安全受到挑戰。“很多時候,你在不知不覺中洩露了個人信息。”

他稱,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洩露個人信息的途徑有:

快遞單、火車票、銀行對賬單、醫院住院單等包含個人信息的單據、票據;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個人與家庭的相關信息、照片;

各類網絡平台注冊賬号;

商家辦卡、各類促銷活動登記信息;

網絡招聘中的簡曆、身份證、學曆信息等;

報名表、身份證件等複印資料;

手機上的不正規APP等。

“去年辦理的一起倒賣個人信息案件,就是不法分子利用某平台以招聘的名義搜集個人信息非法獲利。”祝緒南說。

個人信息安全成焦點(鹹甯人您的個人信息)2

網絡圖片

洩露個人信息有什麼危害?

個人信息洩露帶來的麻煩僅僅隻有騷擾電話嗎?當然不,市民吳先生(化名)就因為個人信息洩露,付出了300多萬元的代價。

有不法分子盜取吳先生單位領導個人信息,冒用其身份,以請求幫忙轉賬、借錢的方式,向多個下屬實施詐騙。吳先生和部分同事出于對領導的信任轉賬,被騙取錢财。

“個人信息被洩露的危害不小。”祝緒南稱,常見的有利用個人信息精準營銷,盜用個人賬号緻使名譽受損等。比較嚴重的,就是利用個人信息實施精準詐騙,假冒他人身份實施犯罪。

“公民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違法犯罪行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祝緒南稱,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除處罰金外,情節特别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個人信息安全成焦點(鹹甯人您的個人信息)3

網絡圖片

如何保護好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明确不得過度收集個人信息、不得大數據殺熟,對人臉信息等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作出規制,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投訴、舉報工作機制等,為破解個人信息保護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祝緒南稱。

“從辦案的經驗來看,個人信息洩露存在溯源難的問題,因此源頭預防是根本。”祝緒南稱,“法律保障不斷完善,監管不斷加強,打擊犯罪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市民個人要提高防範意識,主動保護好個人信息。”

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他建議:

主動學習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提升防範能力;

在使用各類賬号時,設置不同的,由大小寫字母、數字符号等組成的複雜密碼;

不要在網絡平台發布暴露個人與家庭的信息、照片;

慎重參與線上線下問卷調查;

妥善處理包含個人信息的各類單據;

不随意使用不安全的免費WiFi;

不下載不正規的手機APP;

網上交易時甄别網址真僞等。

“個人信息洩露造成損失,有相關證據的,也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祝緒南說。

責編:張敏

編審:向東甯

本文來自【鹹甯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