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暖陽下,小興安嶺群山郁郁蔥蔥,一眼望不到頭的紅松、白桦、落葉松在春日裡生機勃發,令人心曠神怡。伊春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有着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紅松原始林,被譽為“祖國林都”、“紅松故鄉”。
2016年5月23日,到伊春考察調研,深入上甘嶺林業局林區,實地察看天然林保護情況;走進林場職工家庭,了解轉崗就業和生活狀況;到伊春生态經濟開發區和友好林業局藍莓産業園,了解接續産業發展情況。指出,生态就是資源、生态就是生産力。國有重點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後,要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思路,摸索接續産業發展路子。在林場老職工劉養順家,深情地說,黨中央始終關心大家,黨和政府的政策會一以貫之,大家還要自力更生,找到新的門路,讓伊春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6年來,伊春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大力發展林下經濟,變“采山”為“種山”,不斷将生态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今日的伊春,莽莽林海、松濤陣陣,保護生态、綠色發展成為共識,“砍樹人”變成綠水青山的“守護者”,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與生态保護協調推進的優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青山無限好,轉型路更寬。綠色大森林是伊春的寶貴财富,這裡的紅松不僅量大,而且種類多。曾幾何時,這裡也陷入過“越砍越窮、越窮越砍”的怪圈。在伊春考察時指出,如果僅僅靠山吃山,很快就坐吃山空了。這裡的生态遭到破壞,對國家全局會産生影響。伊春牢記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認識到生态保護的重要性,堅持走“産業發展生态化、生态保護産業化”的發展新路。
5月下旬,鐵力林業局公司的紅松嫁接苗圃裡,工人們熟練地将已經進入豐果期的紅松穗嫁接到樹齡在10年以下的紅松砧木上,通過這樣的方法,天然紅松40年以上才可結果的周期可望縮短到10年。紅松一身都是寶,既可以提供美味松籽,還可以深加工出松籽油、松籽精油,做成木雕等工藝品,形成全産業鍊。在苗圃間忙碌的工人說,現在幹嫁接的活兒每天能拿到200元的工資,還采摘黑木耳、山野菜等,一年不着閑,收入很不錯,比以前做伐木工人強多了。
“發展林下經濟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場,突出多種經營,防止一哄而上、産銷失衡。”這樣指出。沿着指明的方向,伊春努力做好“林下經濟”這篇大文章,初步形成了森林食品、北藥、森林生态旅遊、木材精深加工和綠色礦業等五個特色産業,紅松籽、松籽油、榛果、藍莓、藍莓酒、桦樹汁等多種生态産品産銷兩旺,刺五加、五味子、林下參等中藥材種植紅紅火火,林下經濟呈現出巨大活力。
林下組合拳,繪就新畫卷。一場春雨過後,伊春市金林區九峰山養心谷景區空氣中浮蕩着紅松的清香,山谷中成片的寒地甜百合正冒出綠油油的枝條和葉片。景區負責人楊毅說:“我們種植的寒地甜百合實現了在-35℃的極寒天氣裡不做任何防寒措施即可越冬,等到橙紅色的百合花盛開,這裡将是一片絢爛的花海,寒地甜百合還是藥食同源的植物,賞花之餘,百合饅頭、百合酒都是遊客們的最愛。”
近年來,伊春市大力發展森林生态旅遊、中藥材種植等林下經濟,推動産業綠色轉型。朗鄉花海是伊春森工朗鄉林業局公司利用原來22萬平方米的貯木場打造的重點森林生态旅遊項目,共栽植金魚草、雞冠花、孔雀草、千屈菜、雪菊、草烏、藿香、金蓮花等觀賞、藥用花卉近千萬株,集觀賞性、體驗性、藥用性、經濟性為一體。圖為朗鄉花海。黑龍江日報供圖 楊剛/攝
地處小興安嶺腹地的伊春,全域負氧離子濃度達4000—6000個/cm³,擁有400萬公頃的山川林海、40萬公頃的廣袤濕地、83.8%的森林覆蓋率。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伊春圍繞“生态立市、旅遊強市”的發展定位,大力發展森林生态旅遊。當地群衆紛紛辦起家庭旅館、土菜館,從“等靠要”的“貓冬”變成“賺不停”的“冬忙”,日子越過越紅火。6年來,伊春累計接待遊客650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500億元。
創新闖新路,跑出加速度。2021年冬季,數百名林業工人用20天時間在伊春市中心建成了冰雪文創園,伐木的油鋸、大斧變成了冰雕雪景的雕刻工具。“從設計方案到施工建設,14個闆塊的文創園全部由伊春森工集團的林業能工巧匠完成,昔日的伐木工人轉變為旅遊産業工人。”伊春旅遊發展集團董事長李廣明說。
以數字、生物、冰雪、創意賦能生态價值轉換,加快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伊春正在走出綠色發展新路子。日前,伊春森工集團“區塊鍊 森工品牌提升”項目正式啟動,充分發揮區塊鍊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伊春“森工嚴選”品牌價值,紅松、雪蜜、食用菌、風倒木管理等特色産業數據先行上鍊。圍繞服務消費者、暢通監管者、便捷生産者、支撐決策者開展區塊鍊示範應用,将伊春“生态美、空氣優、負氧高、無污染”的生态價值,轉化為“優質、優品、優價”的現代林業經濟發展新動能。
記者手記:
強調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态文明建設。在伊春考察時諄諄囑托,隻要勤勞肯幹,守着綠水青山一定能收獲金山銀山。6年來,“沿着指引的方向繼續前進”在當地廣大幹部群衆心中落地生根。他們以接續拼搏的奮鬥姿态,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動産業綠色轉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幸福的生活像小興安嶺的綠色一樣綿長。
來源:求是網
記者:李 達 賈紅路
編輯:華 楠
一審:胡鳳晨
二審:方 爽
三審:張 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