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症是夏、秋季的多發病發作暴急,變化迅速,大緻症狀是:
頭昏身倦,胸腹煩滿,一般無很高的寒熱,或腹痛、或吐瀉、或四肢青紫厥冷、或神志昏亂、或抽風、發疹等變症極多,但并非悉見,甚則可于數小時内緻人死亡。
此病流行很廣,不特閩、浙等地流行,北京地區亦常有發病,根據《痧脹玉衡》“滿州因而謂非藥可療”的記載,則東北地區亦有此病。
由于地區不同,本病的名稱亦多樣,王養吾說:“在北曰青筋、曰馬頭瘟,江浙則為痧,閩廣則為瘴氣,其實一也。”
吳鞠通亦說:“俗名發痧,又名幹霍亂。”此外尚有“白虎病”、“絞腸痧”等名稱。
本病是由穢氣、暑氣、伏熱、寒氣冰伏、郁為火毒等等所引起,總之,是疫疠之氣所引發的疾病。
刮痧療法由來已久刮痧起源于何人,目前無從查考。
徵以園說是“針灸遺意”,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是《景嶽全書》的“刮痧新按”,此是痧症名稱的最早記錄,此後在《痧脹玉衡》、《痧症全書》、《沈氏尊生》、《溫病條辨》、《醫鈔類編》等書中均有記載。
由此可知,刮痧療法由來已久。
操作方法大體上有兩種,郭右陶說:
“背脊頸骨上下及胸前脅肋、兩背肩臂痧,用銅錢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刡子腳蘸香油刮之;頭額、腿上痧,用棉紗線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軟肉内痧,用食鹽以手擦之。”
王養吾所記刮法與此相同。
另一種是劉松峰新定刮法:
“脖項後當中窪處刮一道;脖項後左右大筋上各刮一道;前身兩肩下、脅上軟肉縫各斜刮一道;兩脅肋軟縫中左右各斜刮三道;左右肩靠着肩井軟肉處各刮一道;背脊骨兩旁豎刮,自項下至腰各刮一道;背後脅肋軟縫中左右各三道。
以上皆用錢蘸鹽水刮之。
兩臂内用蒜蔴一縷、撚松繩,蘸水刮之,但要出痧,紅紫為度。諸穴(指各刮處)并治一切痧症,唯蒜蔴刮臂彎專治眩暈惡心痧。若非痧症,刮之亦不紅紫。”
以上兩種刮痧法,從部位上看出入不大,隻是後者具體一些。
刮痧部位和用具
目前通常所用的刮痧部位為:
後項中線,兩側線,後背中線(由大椎穴至腰椎),兩側線至肩胛下緣至肋盡處,兩肩自頸至肩尖,以之比較古法背部位置,亦無很大出入;
其他如前胸、前膊、腹部等處,目前比較少用,腹部隻在腹痛劇烈時用,并且項、額、鼻梁均為用手中、食指加以提捏至出紅痕為止。
用具:
目前(上世紀60年代)用瓷碗、銅錢者多,不用棉線或蒜蔴,至于刮舌刡子腳,因南方人不習慣刮舌而無此物,故以河北地區為多用。
用香油、鹽水的目的,是為了使皮膚滑潤,防止碗口或銅錢磨傷皮膚;目前多數使用香油,因其滑潤勝于鹽水;亦有用滑石粉替代者。
(注:現已有專門的刮痧闆和刮痧油可供使用,亦可如上述手邊取材進行刮痧。)
刮痧治病機理
刮痧之所以能治療疾病,張景嶽說:“蓋五髒之系鹹附于背,故向下刮之則邪氣亦随而降;凡邪氣上行則逆,下則順,改逆為順,所以得愈。”
吳鞠通說:“刮則其血皆分,住則複合,數數分合,動則陽生,關節通利而氣得轉,往往有随手而愈者。”
由此可知,經絡中的氣機得到通暢而正常運行,就是治愈疾病的機理。
從經絡上看,後背不獨是五髒之系,六腑的俞穴也有所系,并且,所刮的三道直線,正是督脈和太陽經所過。
太陽主表,主頭痛、脊痛,主一身之表的陽氣;督脈總督諸經,主少腹沖心作痛;俞穴是各髒腑經氣輸轉的地方,以俞穴治髒腑諸疾是針灸學的常理,所以腹脹、胸悶、吐瀉絞痛、頭昏嘔惡等可以因刮而愈。
根據經驗,胸脘痞悶多刮背的上半部,腹部痛脹多刮背的下半部,往往可收到腹中鳴響而病愈的良效。
《景嶽刮痧案》記載:“荊人四旬,八月終患嘔吐、胸腹滿痛,鹽湯探吐不效而愈甚,至聲不能出,憶有刮痧法,乃用瓷碗蘸溫水與油刮背心,良久,覺胸中脹滞漸有下行之意,稍見寬舒,始能出聲,頃之腹中大響,瀉如傾而痛減,得睡一飯頃。”
此正是經絡髒腑之氣得通的具體描述。
由此看來,背部較其他部位在刮痧療法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他處之刮,不過一經或數經之氣得利,背部則髒腑表裡之氣俱可因刮而利,所以張景嶽曾指出:“雖近有兩臂刮痧之法亦能治痛,然毒深病急者,非治背不可也。”
适用病機
刮痧法雖然是治療痧症普遍運用的方法,但還不是治療痧症唯一的方法,隻是刮、放、藥三法中的一法。
《痧症全書》說:“痧感肌表,人不自知則入半表半裡,故胸中作悶,或作嘔吐而腹痛生焉,此可焠刮而愈;痧毒入裡,故欲吐不吐,欲瀉不瀉,沖心則心胸大痛,攻腹則盤腸吊痛,可放痧而愈。”
“痧阻于氣分宜刮,壅于血分宜放。”
“在膚裡發不出者則用刮。”
《痧脹玉衡》說:“痧入于氣分而毒壅者宜刮,痧入于血分而毒壅者宜放。”
“肌膚間痧,用油、鹽刮之,則痧毒不内攻;血肉痧,看青紫筋刺之,則痧毒有所洩。”
“其有在血、在髒、在腑者,非刮能愈。”
由此可知,刮痧法是邪在氣分、在表或在半表半裡之時應用的;如果邪入于血,宜用放痧法(針刺及針刺放血);邪氣入髒入腑的重症,宜用藥治。
不過,刮痧法在暢通經絡氣機,使正氣奮發的機制方面,是對各種痧症均有利的,不會引起副作用或其他不良情況,僅僅是療效因邪犯深淺而有所不同,所以對于痧症,此法可放心運用。
痧症的禁忌較多,龍眼、大棗、桃、李、杏、菱、辣醬、胡椒、粉條、面筋、糯米、豬肉、羊肉、雞肉、魚肉及茶、酒、醋、姜等,古人均列入禁忌。
總之,生冷粘膩厚味等食品,以及辛辣、酸澀之味在所不宜。
由于痧症是穢濁郁結,氣血不暢,邪氣實而正氣滞,上述食品确有不宜,如若不忌,則引邪深入,助纣為虐,就是愈後,也以易消化少渣的食物、小量多次進食為宜。
按:由上文可見,刮痧療法的産生主要與痧症有關,痧症乃是感受穢濁之邪氣,緻使氣血不暢引發,以邪實為主;且治療時引動氣血,以“出痧”為指征,故需要明确的是:
刮痧療法是一種以瀉實邪為主的驅邪外出之法,适用于邪氣盛而正氣不虛的證候,此類患者可在刮痧療法時可得到振奮正氣、驅邪外出的效果;
若患者有極度虛弱或合并嚴重的心衰、腎衰、腫瘤晚期惡液質等明确正氣虛的指征,則禁刮,并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治療,如操作不當易出現不适反應,甚至使病情加重;
且有出血傾向、皮膚高度過敏等其他不耐受刮痧的患者也應禁刮或慎刮,以避免意外發生。
常用刮痧部位和功效
刮背部,解暑氣
背部脊柱兩側的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俞穴,為内髒氣血輸注之處,刺激背部髒腑俞穴,對五髒六腑的精氣有直接的調節作用。
根據神經分布和經絡腧穴的特點,通過上下刮拭的形式,達到疏通經絡、驅邪散熱、提高人體抵抗力的功能,不僅可以祛風洩熱,還可以調理全身整體功能。
刮頭部,提神醒腦
頭部是全身陽經彙聚的地方。清晨起床後,用刮痧梳刮拭頭部,能振奮陽氣,使人神清氣爽。
方法是以頭頂的百會穴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刮拭,至頭皮有熱感,如果有疼痛點,可在此點上反複刮拭 5 至 10 次。
刮腳底,緩解失眠
失眠症患者可以在晚上臨睡前刮拭腳底,有助于促進睡眠,緩解頭痛。方法是先從腳掌到腳後跟方向全腳底刮拭,刮熱後再用刮痧闆單角刮拭腳心中央的湧泉穴。
刮腹部,能通便
長期便秘不但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還會使機體吸收毒素。
可用刮痧闆的面在腹部自上而下,從左向右依次刮拭。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内髒下垂,應由下向上刮拭。
刮眼周,能明目
相信大家都做過眼保健操,對其中的幾個穴位也非常熟悉。而以刮痧代替手指的按揉,能對穴位形成更有效的刺激。
先用刮痧梳點按睛明穴,然後以睛明穴為起點,外眼角為終點,分别從上眼眶和下眼眶兩個方向刮拭,能改善眼睛周圍的經絡氣血運行,緩解視疲勞、幹澀。
刮痧後的痧印分析
看顔色
1:紅色---代表血熱,血燥,身體容易引發炎症,易發脾氣
2:紫紅---有寒氣進入體内,傷害内髒隻在表層
3:紫色---寒入内髒,容易出現如---胃寒,宮寒等現象
4:紫黑---寒入脾心,準備生病
5:黑色---重度寒氣滲入身體内髒,已經生病了
觀區域
1:後頭頸項區
是反應頭部頸部問題若此區出現異型及壓痛點:表示可能頭痛,頸椎骨刺和增生,高血壓或咽炎等疾病發生
2:脊椎區---代表睡眠,睡眠質量不好
3:雙側肩背區---反應肩部問題
⑴若此區出現壓點痛,如果有異狀,則有可能有頭痛,肩膀酸痛,落枕,手腳酸痛,易發酸澀,眼痛等諸症;
⑵如果出現紫色痧症,看是否有風濕或已經風濕了;
⑶如果大腸經的巡經肌肉過緊過硬,有紅色帶點,一是可能患有肩周炎,分開來說右肩出痧較重,二是說明伏案工作程度,職業病,左肩出痧說明用腦過度 。
4:心肺區(胸椎1—5,6節)---反應呼吸問題
⑴若此區出現壓痛,僵硬和紅點則有可能有感冒,胸悶,心肺功能不足等問題
⑵心肺燥熱時:晚上易口渴,易幹咳;額頭易長斑痘,且額頭皮膚偏幹;人易煩躁,嚴重時易出鼻血;舌頭較尖,舌體偏紅,亮顴骨易潮紅,手心潮熱,唇色偏紅,易自汗(即靜坐時都易出汗)
⑶心肺功能偏虛時額頭易有擡頭紋,偏幹,唇色偏淡,宗氣不足,講話雖然用盡了力氣,仍然很小聲,容易氣喘,易得鼻炎,臉色蒼白,易盜汗(即晚上睡覺時偷偷出汗)
5:脾胃區(8,9—11,12節)---反應消化問題
⑴若此區出現異狀,紫黑色或面壓點痛和痛腫處,腰背酸痛,會因為肝功能不健全而引發的疾病。
⑵脾不好,眼圈是偏紫紅色的,偏虛時,皮膚暗淡無光澤,臉色蒼白,無光,易松弛,嘴唇偏幹,脫皮,口味淡,無味,人消瘦,身體較弱,易頭暈目眩。
⑶脾偏濕時,水濕運化不出去,瘀滞在臉上,導緻臉色偏黃,易長眼袋,臉色出現暗瘡,酒糟鼻,上半身虛胖,舌有齒印,舌苔偏淡。
⑷胃不好時,黑眼圈是偏黑的,不消化,偏瘦,舌偏幹,偏紅,黏,易口渴,當胃很差時,是沒有舌苔的。
6:肝膽區(5,6—8,9節)
若此區出現壓痛點,異點,僵硬塊,痛,腫脹和紫黑色,則有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腸胃脹氣,急慢性腸胃炎,腰痛 。
7:腰腎區(12—腰5節)---反應内分泌問題
⑴若此區出現壓點痛,僵硬,腫脹和紫黑色,則有可能出現膀胱炎,腎虛,腎髒功能失調,糖尿病,水腫,腰痛,尿頻,閃腰等疾病。
⑵雄性激素分泌過旺:嘴周易長痘,毛發較粗,皮膚分泌油脂較多,脾氣較暴躁,易口渴,且五髒六腑都較熱。
⑶雌性激素分泌過旺時:嘴周皮膚相對比較黃,皮膚偏幹,臉色也有點偏黃,無光澤,臉上或嘴周容易長斑,人易煩躁,易得更年期綜合症。
8:臀部骶椎區
若此區出現肌膚顔色變烏黑,有酸痛,腫脹處,則有可能坐骨神經痛,月經不調,子宮炎等疾病。
9:肩胛手足區
若此區出現異型,壓點痛,腫痛,則有可能出現手足病,膝蓋酸痛,四肢脹痛,血管硬化。
看形狀
1:片狀—淺表,有問題隻在表層
2:小點—濕熱或寒濕,代表長時間的點滴累積而形成的,如果不排除,容易引起内風濕或關節炎
3:中點---病理前兆
4:大點---病竈反應
5:水泡---風濕或内風濕已經形成
刮痧注意事項實證不艾灸,虛症莫刮痧
刮出的痧,說明你邪氣重正氣尚不虛,正邪相争,出痧是給邪以出路。刮痧屬瀉法,适合身體壯實的年輕人,對體質虛、氣血不足的病人來說,瀉邪的同時可能耗損正氣,不利于疾病康複。
刮痧前要了解病情,針對不同病症确定刮拭的部位。 根據病人的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等情況采取補瀉手法。
補法刮拭按壓力小、速度慢, 能激發人體正氣,使低下的機能恢複旺盛。臨床多用于年老、體弱、久病、重病或形體瘦弱之虛證患者;
瀉法刮拭按壓力大、速度快,能疏洩病邪,使亢進的機能恢複正常,臨床多用于年輕、體壯、新病、急病或形體壯實的實證患者;
平補平瀉法介于補法和瀉法之間,按壓力中等、速度 适中,易于被患者接受,常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虛實兼見證的治療。
1、下肢靜脈曲張者,宜由下而上補刮或采取平補平瀉手法。
2、刮拭時室内環境要溫暖甯靜,避免噪音和對流風。
3、盡量選用專用的刮痧油。
4、痛阈值低不容易耐受的患者刮痧前先局部熱敷 15 分鐘再進行刮拭,以減輕疼痛感。
5、刮痧後,毛孔擴張,并有出痧點,3 小時後才可洗澡。
6、刮痧後喝一杯熱開水以補充體内消耗的津液,并可加速體内代謝物質的排洩。
7、刮痧不必強出痧。一般春夏季、熱症、有淤血、較瘦的人容易出痧,秋冬季、寒症、服用 激素的人、較胖的人不易出痧,所以不必強求。一般一個部位刮 20 下就可。尤其是保健刮痧, 不必抹油,不必刮出痧來,以平補平瀉法刮拭相關經脈,調節免疫機能即可。
8、一天之内刮痧不能太頻繁。中午不宜刮痧,早上刮痧效果比下午好。一般刮痧的順序是從 上往下,并時時蘸水保持潤滑,以免損傷皮膚。
刮痧禁忌者
1、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及全身浮腫者。
2、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忌用刮痧,以免造成流産。
3、體表有破潰、疖腫、瘡痛、斑疹和不明原因的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緻創口的感染和炎症擴散。
4、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
5、孕婦及月經來潮期間勿施行刮痧
6、有出血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闆減少患者不 要刮痧。
7、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和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8、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為刮痧會刺激此類患者發病。
9、惡性腫瘤部位禁刮,以免造成癌細胞的擴散。
本文來源:《瓣杏醫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