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7-01 05:48:04

一、何為建築工程質量通病?

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而由于疏忽管理 難以徹底根除的質量問題。此類問題如果不徹底根治,将會對建築施工功能、結構安全造成很大隐患,嚴重可能給業主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由于房屋建設施工過程中、手工操作多,材料品種、性能差異大以及受自然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住宅工程存在着一定的質量缺陷,諸如“裂、滲、漏”等質量通病。随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住宅建設的規模越來越大,人們對住宅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也引起了一些用戶的投訴。

因此,防治工程質量通病一直是建設部門的首要任務。也是我公司比較重視的質量管理方向,住宅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堅持按照建設标準,落實質量技術措施,住宅質量通病問題最終是可以減少的。

二、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分析及防治

表現形式::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或者漏振,模闆拆除後有孔洞、漏筋、蜂窩、麻面、夾渣等。

1、夾渣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

夾渣

夾渣防治措施:

a、編制配模方案統一配模,禁止在現場随意切割。

b在已硬化混凝土表面上繼續澆搗混凝土前,應清除表面殘漿、浮石、垃圾、雜物,充分澆水濕潤,用同配合比混凝土砂漿接漿。

c混凝土澆築停歇時,在繼續澆築前,先認真檢查,清除垃圾雜物,以防施工縫處造成縫隙夾渣

2、麻面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2

混凝土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與麻點,形成粗糙面,影響外表美觀,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麻面原因分項及防治措施:

a、工人随意加工、加工誤差大,使模闆接縫過大導緻漏漿;安裝模闆未刷脫模劑或使用過舊模闆,模闆表面為未清理幹淨、導緻拆模後出現麻面。

b、澆築混凝土高度超過3米時未設置溜槽造成石子離析。

c混凝土澆搗時要嚴格按操作規程分層均勻振搗密實,嚴防漏振,每層混凝土振搗應至氣泡排出為止。

3、牆柱底部爛腳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3

模闆下口封閉不嚴實,導緻漏漿;底部有積水。

牆柱底部爛腳原因分項及防治措施:

a、澆築頂闆混凝土時,在牆、柱根部支設模闆處用2m 刮尺刮平,并控制牆體兩側及柱四周闆面平整度,标高偏差控制在2mm 以内,并用鐵抹子抹平。

b、安裝模闆時、保證模闆拼縫嚴實。

C、澆築混凝土前一天在牆柱腳用高标号砂漿封堵。

4、孔洞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4

鋼筋過于密集、振搗不密實、漏振砂石分離、運輸過程中随意加水。

孔洞原因分項及防治措施:

a、鋼筋稠密區域,可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築,如機械振搗有困難,可采用人工振搗配合。

b、預留洞口處應在兩側同時下料,采取正确的振搗方法,振搗跟着下料走,防止漏振。

C、必需控制混凝土質量、嚴禁運輸、施工過程中随意加水。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5

樓闆小直徑鋼筋位置、間距難以保證;負彎矩筋位移;梁、闆上筋有效高度不夠。

防治措施

a 、将設計圖紙“幾”字形馬凳改為 “工”字形馬凳。

b、梁闆底筋下用規定厚度的預制水泥墊塊墊穩,由于底闆混凝土較厚,一般的鋼筋保護層墊塊容易壓壞,咋們這邊習慣用大理石碎片支設鋼筋保護層。

c、闆内預埋管應穿在負筋之下、底層筋之上。

d、綁紮樓闆上部鋼筋及澆築混凝土時,工人應在搭設好的跳闆上操作,以免踩踏、壓彎上部鋼筋

e、墊塊的間距一般為800mm 左右,以墊塊間鋼筋不下垂為準。

g、梁底墊塊應墊在箍筋下,闆的墊塊應墊在鋼筋交叉處。

g 、墊塊應墊穩,牆、柱墊塊要紮牢,防止移位、脫落。

5、牆、柱主筋偏位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6

模闆固定不牢,在施工過程中觸碰了柱模,澆築混凝土時,振動棒觸碰箍筋及縱筋;柱縱筋上部無定位箍筋約束。

防治措施:

a牆、柱采用塑料墊塊,緊貼模闆。

b柱子鋼筋外伸部分加一道臨時箍筋,用減去四周保護層的卡具固定柱筋; 牆闆筋在雙層筋之間設置梯子筋用以保證雙層筋之間的間距,在模闆上口加一道水平筋, 并用電焊加以固定。

c澆築混凝土時,不得強行彎折伸出鋼筋,振動棒或下料鬥盡可能避免碰撞鋼筋,發現撞斜碰歪,及時進行校正。

6、直螺紋絲扣加工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7

絲扣數量不夠,絲扣缺損,端部不平整。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8

絲扣數量不夠,絲扣缺損,端部不平整、絲扣外露較長。

原因分析:

1)操作人員未經培訓、交底不到位。

2)鋼筋連接工程開工前,未進行接頭工藝檢驗;

3)套筒進場驗收把關不嚴,質量不達标;

4)鋼筋套絲前,鋼筋端頭未切平、有馬蹄形;

5)沒有對接頭進行扭矩檢驗;

6)接頭鋼筋擰緊扭矩值不達标,套筒未擰緊;

7)鋼筋連接控制不嚴,絲扣外露太長。

防治措施:

1)鋼筋連接工程開工前,應對不同鋼筋生産廠的進場鋼筋按批進行接頭工藝檢驗;

2)加強對鋼筋機械接頭套筒進場報驗時質量證明文件的檢查,突出合格證中的規格、幾何尺寸、生産批号與母材和套筒實物的對比;

3)鋼筋端部應切平後,在加工絲頭;

4)安裝接頭時,用管鉗扳手擰緊,使鋼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頂緊;擰緊扭矩值應符合《鋼筋機械連接技術規程》(JGJ1074-2010)要求,見下表。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9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0

7、缺棱掉角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1

結構或構件邊角處混凝土局部掉落,棱角有缺陷。

原因分析:

a、混凝土澆築後養護不到位,造成脫水、強度低,或模闆吸水膨脹将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

b、拆模時邊角受到外力或重物撞擊,或成品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

c、模闆未塗刷隔離劑,或塗刷不勻、漏塗。

防治措施:

a砼澆築前應模将模闆内垃圾清理幹淨,不得粘有殘漿雜物,混凝土澆築後應認真澆水養護。

b吊運模闆,防治撞擊棱角,運輸時将成品陽角保護好,以免碰損;小心拆模,以免拆模碰壞混凝土棱角。

c控制拆模強度,牆柱側模拆模時,混凝土強度不應于于1.2MPa。

d若有缺棱掉角,可将該處松散顆粒鑿除,沖洗充分濕潤後,使破損程度用1:2.5水泥砂漿摸補整齊。

e塗刷脫模劑時,不得漏刷,以免模闆脫不下,損壞混凝土。

8、外牆錯台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2

模闆底部加固強度不夠,導緻漲模。

防治措施:

在下層混凝土預留1排螺杆,标高控制在樓闆面以下300mm處,支設上層模闆時用預留好的螺杆将模闆底部摳緊,并在外側模闆與下層已澆築外牆混凝土面搭接處粘貼30mm寬雙面膠,加強模闆與砼表面的密閉性。

9、樓闆裂縫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3

未做二次收面,養護不到位,過早加荷載。

防治措施:

a、混凝土初凝前,用2m刮尺沿四周強的根部向中間刮平,在用壓光機壓實。終凝前用木抹子磨平,并壓實2-3遍。

b、及時加蓋塑料薄膜覆蓋澆水養護。

c、達到1.2Mpa後方可上料。

d、門窗洞口和房屋四角等薄弱部位應按設計要求放置加強筋,以防止這些部位出現裂縫。

e、加強混凝土澆築後養護工作,對裸露表面應及時用潮濕材料覆蓋,氣溫高的天氣,應進行澆水養護,使混凝土保持始終濕潤。

f、現澆闆内電氣及智能等線管應避免交叉和過度集中布置,禁止 三層及以上管線交錯疊放,現澆闆中的線管必須布置在鋼筋網片之間,線管直徑小于1/3闆厚。

10、梁二排鋼筋間距過小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4

由于監管不到位,現場施工人員隻注重進度等,導緻梁底、梁面二排鋼筋無分割筋(墊鐵)。

防治措施:

一、二排縱筋之間的淨距不小于25mm或一排縱筋直徑的較大者;分隔筋不小于25mm或縱筋直徑的較大者,一、二排縱筋與分隔筋三者必須緊靠,用粗鐵絲綁紮。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5

鋼筋堆放混亂、無标識牌明确監測狀态,防錯用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6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7

現場管理混亂、鋼筋未分類堆放

項目技術人員及施工人員要根據現場做好平面規劃并做好技術交底,材料要嚴格按照規格、型号、分類堆放,并做好巡視檢查工作。

11、電渣壓力焊

電渣壓力焊缺陷明顯,彎折過大,軸線偏移,焊包過小等。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8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19

防治措施:

對不合格的接頭全數切除,重新焊接。将鋼筋連接施工工藝對操作工人重新交底,并将不合格焊工替換。重新制作電渣壓力焊焊接接頭試件複試,合格後方可進行後續施工。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20

12、混凝土泵管壓壞鋼筋

混凝土泵管壓壞鋼筋,導緻鋼筋變形位移。

不同标号混凝土澆築施工規範(同層混凝土強度不同如何澆築)21

每隔一段距離在泵管下放置舊輪胎等支墊物。

13、同層豎向構件和水平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怎麼施工?

當設計豎向構件(柱、牆)混凝土強度與同樓層水平構件(梁、闆)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時,交界處未按照規範要求對豎向構件按高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進行澆築,導緻交界處的柱、牆、混凝土強度等級偏低,經實體強度檢測,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

原因分析:

a、施工技術人員對GB50666《混凝土結構施工規範》第8.3.8條規定不熟知,業務素質不強,無責任心。在制定結構混凝土澆築方案時,對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澆築考慮不全面、不細緻,對交界區沒有明确的方案和措施對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進行分隔澆築;

b、施工中,施工人員嫌麻煩,怕影響工期,怕增加施工成本,不願采取分步澆築技術措施,實際施工中不加控制,随意澆築。

防治措施:

a、GB50666《混凝土結構施工規範》第8.3.8條規定,當施工圖設計柱、牆混凝土強度比該層梁、闆混凝土強度高一個等級時,柱、牆在梁、闆高度範圍内的混凝土,經原設計單位核算同意,可采用與梁、闆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相同的混凝土進行澆築;

b、當設計柱、牆混凝土強度比梁、闆混凝土強度高兩個等級及以上時,應在交界區域采取分隔措施。分隔位置應在低強度等級的構件中,且距高強度等級構件邊緣不應小于500mm;

c、宜先澆築強度等級高的混凝土,後澆築強度等級低的混凝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