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翻譯技巧解析?易錯點4 “不懂遷移”譯錯詞,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課外文言文翻譯技巧解析?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易錯點4 “不懂遷移”譯錯詞
文言翻譯涉及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諸多知識點,考生不可能都掌握。所以學不會知識遷移,就無法以不變應萬變。有些考生在翻譯時,往往有個别的詞語翻譯不徹底或未翻譯,導緻文白混雜,不倫不類。
閱讀下面語段,翻譯畫線句子。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雲雲,期對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甯令從谀承意,陷主于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上乃召拜汲黯為淮陽太守。黯伏謝不受印,诏數強予,然後奉诏。诏召見黯,黯為上泣曰:“臣自以為填溝壑,不複見陛下,不意陛下複收用之。臣常有狗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願為中郎,出入禁闼,補過拾遺,臣之願也。”上曰:“君薄淮陽邪?吾今召君矣。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節選自《史記瘙簚汲黯列傳》)
(1)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2)顧淮陽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
考生翻譯 |
(1)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卻要在表面廣施仁義,又怎麼能效法唐堯、虞舜的治國之道呢! (2)考慮到淮陽郡那裡官吏和百姓沒有獲得,我僅想借重您的威望,躺在床上就能施政治理好國家。 |
失分評析 |
(1)句中,“内”“外”名詞作狀語;“治”,動詞作名詞,治國之道。“奈……乎”是固定句式,譯為“怎麼……呢”。 (2)句中,“顧”是難點。聯系課文《荊轲刺秦王》中“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顧:不過、隻是,表輕微的轉折),可譯為“隻是”。“相得”也是難點。聯系成語“意氣相得”(形容志趣極其相合),可譯為投合、融洽。 |
【滿分答案】
(1)陛下心裡欲望很多,隻在表面上施行仁義,又怎麼能效法唐堯、虞舜的治國之道呢!(2)隻是淮陽郡那裡官吏和百姓的關系不大融洽,我僅想借助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戶就能治理好。
【參考譯文】
汲黯字長孺,濮陽縣人。這時皇上正在招攬文學之士和崇奉儒學的儒生,說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裡欲望很多,隻在表面上施行仁義,又怎麼能真正效法唐堯、虞舜的治國之道呢!”皇上沉默不語,心中惱怒,臉一變就罷朝了,公卿大臣都為汲黯驚恐擔心。皇上退朝後,對身邊的近臣說:“太過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責怪汲黯,汲黯說:“天子設置公卿百官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一味屈從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違背正道的窘境嗎?何況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損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麼辦!”皇上就征召汲黯任他為淮陽郡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辭謝聖旨,不肯接印,皇上屢下诏令強迫給他,他才領命。诏令召汲黯進見,汲黯向皇上哭訴道:“我自以為将要身死溝壑之中,不能再見到陛下了,沒想到陛下能再次收錄起用我。我常患賤病,體力難以勝任郡中政事,我甘願做個中郎,出入于宮禁之中,負責替您拾遺補缺,這是我的願望。”皇上說:“您是不是輕視淮陽郡呢?我即刻就召您回來。隻是淮陽郡那裡官吏和百姓的關系不大融洽,我僅想借助您的威望,您足不出戶就能治理好。”
【錯題拓展】
(1)不能聯系課内知識而譯錯。文言翻譯往往會涉及課内的知識,因對課本知識不熟,而導緻失分未免可惜。
(2)不能聯系現代漢語詞語(特别是成語)而譯錯。很多現代漢語詞語(特别是成語)都保留有古義,考生如能恰當遷移,将有效避免譯錯重點詞語。
(3)不能聯系語法知識而譯錯。文言句子翻譯常會出現課内學習沒有接觸到的,且日常積累又不常見的詞語,這時需要考生根據語法知識來遷移推斷。
在翻譯時,一定要一一對譯,盡量将文言句子中的每個字都拆解成現代漢語的詞語,這樣就減少了個别詞語未翻譯或語句翻譯不徹底的現象。
嚴格遵守“對譯”的方法 |
将單音節詞語雙音化,有效避免漏譯文言詞,也就從根本上避免了文白夾雜。“對譯”過程中,不使用方言、俚語、口語化的詞語。 |
修辭典故要變通翻譯 |
碰到文言文中運用修辭或典故的地方時,應學會變通地翻譯。如:①對比喻句的翻譯,應盡量保留比喻的說法,如果不能保留,隻譯出本體即可。如《過秦論》中“金城千裡”,可譯為“遼闊的國土,堅固的城池環繞,牢固可靠”。②對借代句的翻譯,一般隻要把所代的事物寫出來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紳”“三尺”“纨绔”分别翻譯成“官員”“法律”“富家子弟”。③對委婉說法的翻譯,隻要将委婉語句按照現代漢語的用語習慣表述出來就可以了,如可将“更衣”翻譯成“上廁所”。 |
檢查力避文白夾雜 |
檢查有無夾雜在譯文中的文言實詞、虛詞,以及方言、俚語、口語詞等。 |
閱讀下面語段,翻譯畫線句子。
鄭袤,字林叔,荥陽開封人也。袤在廣平,以德化為先,善作條教,郡中愛之。冊丘儉作亂,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東,袤疾病不任會。帝謂王肅曰:“唯不見鄭光祿為恨。”肅以語袤,表自輿追帝。
高貴鄉公議立明堂辟雍,精選博士,袤舉劉毅、劉寔、程鹹、庾峻,後并至公輔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屢乞骸骨,不許。拜光祿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踐阼,進爵為侯。雖寝疾十餘年,而時賢并相舉薦。
(《晉書·列傳第十四》)
(1)帝謂王肅曰:“唯不見鄭光祿為恨。”肅以語袤,表自輿追帝。
(2)及武帝踐阼,進爵為侯。雖寝疾十餘年,而時賢并相舉薦。
答案 (1)景帝對王肅說:“隻是沒見到鄭袤感到很遺憾。”王肅把景帝的話告訴了鄭袤,鄭袤親自駕車追趕上景帝。(2)等到晉武帝登基,鄭袤晉升爵位為侯。雖然他卧病十多年,但當時的賢士都争相推薦他。
【參考譯文】
鄭袤,字林叔,荥陽開封人。鄭袤在廣平任職,把道德教化放在第一位,他擅長起草法規和教令,郡裡的百姓都很愛戴他。冊丘儉發動叛亂,景帝親自征讨他,文武百官到城東餞行送别,鄭袤因為生病未能趕來。景帝對王肅說:“隻是沒見到鄭袤感到很遺憾。”王肅把景帝的話告訴了鄭袤,鄭袤親自駕車追趕上景帝。
高貴鄉公與朝臣商議設立明堂辟雍,精選博士,鄭袤推舉劉毅、劉寔、程鹹、庾峻,這些人後來都做到公卿高位。景元初年,鄭袤得病失明,多次請求告老還鄉,沒有被許可。後來鄭袤被授予光祿大夫。建立五等封爵時,鄭袤被封為密陵伯。等到晉武帝登基,鄭袤晉升爵位為侯。雖然他卧病十多年,但當時的賢士都争相推薦他。
易錯點5 “該補不補”不清晰
古漢語常見主語、謂語、賓語及介詞等成分省略的現象,如果我們翻譯時該補不補,整句話的意思就不能清晰連貫,表意自然就不明白。補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語、謂語、賓語以及介詞“于”等,從而使句意完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隸太史,徽宗潛邸時,嘗言當履天位,自是稍眷寵之。商英因僧德洪與語言往來,事覺,鞫于開封府,禦史張克公疏擊之。
(節選自《宋史·張商英傳》)
商英因僧德洪與語言往來,事覺,鞫于開封府,禦史張克公疏擊之。
考生翻譯 |
張商英因為僧德洪和語言往來,事情被發覺,就把他關押在開封府,禦史張克公上疏來攻擊他。 |
失分評析 |
“與”為介詞,後面省略了“之”,代指郭天信(人名),“鞫于開封府”的主語也是“張商英”,“疏擊之”中的“之”指的也是“張商英”。 |
【滿分答案】
張商英通過僧德洪(和郭天信)互傳口信,後來事情被發覺,(張商英)在開封府受審,禦史張克公上疏攻讦他。
【參考譯文】
有一個叫郭天信的人,憑借醫、蔔、星、相等術擔任太史,徽宗做太子時,曾說應當登帝位,從此漸漸寵信他。張商英通過僧德洪和(郭天信互)傳口信,後來事情被發覺,(張商英)在開封府受審,禦史張克公上疏攻讦他。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
樹立語境意識,翻譯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在翻譯一個句子時,不能偷懶,隻滿足于讀要求翻譯的句子,還應适當“瞻前顧後”地照顧語境。 |
注意句子成分,規範翻譯 |
依據現代漢語基本句子成分規範翻譯。在翻譯時,要特别注意省略句式,一個句子在翻譯時務必關注是否省略了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按照現代漢語基本句子成分來審查。 |
回讀檢查,防止遺漏 |
注重翻譯之後的回讀檢查,防止遺漏。翻譯出一個句子之後,不要急着做下一題,而要回顧一下自己翻譯的句子是否通順,看看有沒有缺漏的成分,如主語、賓語等。 |
特别标注,顯示補充成分 |
書寫表達特别标注,顯示補充成分。一旦确定有省略成分,一定要補充出來,并且要将補充的内容用小括号圈起來,這樣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補充的成分。 |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李寶,河北人。嘗陷金,拔身從海道來歸。諜聞,高宗謂宰臣曰:“李寶頃因召對,詢以北事,曆曆如數。且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者。”乃授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駐劄平江,與守臣督海舟捍禦。八月,次江陰,先遣其子公佐往密州,乃維舟犒士,遣辯者四出招納降附,聲振山東。豪傑如王世修輩各署旗,集義勇,争應援,多者數萬人。寶列名上諸朝,檄所部會密之膠西,命公佐以郡事畀勝,與俱發。……俘大漢軍三千餘人,斬其帥完顔鄭家奴等六人。
(節選自《宋史·李寶傳》,有删改)
(1)且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者。
(2)寶列名上諸朝,檄所部會密之膠西,命公佐以郡事畀勝,與俱發。
解析 (1)“一介”,一個人;“陛對”,在殿堂上回答皇帝的咨詢;“沮懾”,恐懼、害怕;“是”,這樣;“事”,名詞用作動詞,成就大事。(2)“上”,上報;“檄”,名詞用作動詞,發檄文告知;“會”,會和;“畀”,給予、交給;狀語後置句、省略句。
答案 (1)況且他一個人從金營逃脫,回到朝廷,殿上答話一點兒也不害怕,這樣看來,他一定是個能成就大事的人。
(2)李寶列出他們的姓名并上報給朝廷,發檄文告知各部在密州的膠西會和,命令李公佐把州郡的事務交給魏勝辦理,讓李公佐和他一起出發。
【參考譯文】
李寶,河北人。曾經陷入金軍之中,後脫身從海路回到南宋。消息傳來,宋高宗對宰相說:“我不久前召見李寶對話,詢問他金朝的事情,他如數家珍。況且他一個人從金營逃脫,回到朝廷,殿上答話一點兒也不害怕,這樣看來,他一定是個能成就大事的人。”于是任命他為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駐守在平江,和守臣監督海船抵禦敵軍。八月,到了江陰,先派他的兒子李公佐到密州,于是系船停泊犒勞兵士,派遣善辯之人到各處招降願意歸附的人,聲名顯揚山東。豪傑像王世修等人各自樹立旗幟,聚集義士勇夫,争相響應援助,多的有幾萬人。李寶列出他們的姓名并上報給朝廷,發檄文告知各部在密州的膠西會和,命令李公佐把州郡的事務交給魏勝辦理,讓李公佐和他一起出發。……最終俘獲大漢兵三千多人,斬殺他們的統帥完顔鄭家奴等六人。
易錯點6 “不明句式”語序亂
古漢語常見句子倒裝現象,我們翻譯時要調整過來,使之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範與現代語言習慣。否則,該調不調,語言不合規範也會影響句意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翻譯畫線句子。
即命繼隆知定州,尋诏分屯諸軍,繼隆令書吏盡錄其诏。旬餘,有敗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繼隆按诏給券,俾各持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謀。真宗鹹平二年,丁内艱,起複。王師失利于望都,繼隆累表求詣阙面陳邊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
(節選自《宋史·李繼隆傳》)
王師失利于望都,繼隆累表求詣阙面陳邊事,因乞自效。
考生翻譯 |
王師失利在望都,李繼隆多次上表請求到朝廷去面陳邊疆事務,因此請求自己做事的成效。 |
失分評析 |
文言文翻譯“調”的方法,主要針對文言特殊句式而言。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翻譯時要将語序做必要的調整,才能做到“文從字順,語意貫通”。如句中“王師失利于望都”是一個狀語後置句,正常語序應為“王師于望都失利”;“因乞自效”是賓語前置句,“自效”即“效自”。隻有弄清這點,翻譯才能準确、通順。 |
【滿分答案】
朝廷軍隊在望都失利,李繼隆多次上表請求到朝廷去當面陳奏邊疆事務,于是請求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譯文】
皇帝任命李繼隆為定州知州,不久下诏各軍分頭駐守,李繼隆命令書吏抄錄全部诏令。十多天後,有敗散士兵聚集在城下,不知道應該去何地,李繼隆按照诏書發給憑證,讓他們各自攜帶到所屬部隊去。太宗更加贊賞他有謀略。真宗鹹平二年,李繼隆因母親去世服喪,未服滿喪期即被召回任職。朝廷軍隊在望都失利,李繼隆多次上表請求到朝廷去當面陳奏邊疆事務,于是請求貢獻自己的力量。真宗慰問勸谕他。
把文言文句中的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賓結構後置句及其他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的要求調整過來。
被動句 |
看清标志詞,譯為“被”字句。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事者。标志詞主要有為(為……所)見(見……于……)、于(受……于……)等,也有不用标志詞的被動句,但翻譯時要翻譯成“被”字句。 |
倒裝句 |
①賓語前置句——看準賓語,将其調整到動詞(介詞)後 ②主謂倒裝句——翻譯時必須将主謂成分颠倒過來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應翻譯為“你也太不聰明了”。 ③定語後置句——看準定語,提到中心詞前 定語後置,是将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的一種句式。翻譯文言語句時,要把後置的定語提到中心詞的前面。常見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格式:“中心詞+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者”“中心詞+之+定語”等。 ④狀語後置——找準狀語,将其提到動詞前 狀語後置,是将起修飾限制作用的狀語置于動詞之後的一種句式。在翻譯時,要找準狀語,并把其提到動詞的前面。 |
固定句式 |
翻譯固定句式時,要根據其句式特點,準确地翻譯出句子的意思、語氣等。在學習中要注意積累并熟記一些固定句式。如“何(奚以)……為”譯為“何必……呢”“哪裡用得着……呢”,“得非(豈非)……欤”譯為“難道不是……嗎”等。 |
閱讀下面的文段,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太祖起義兵讨董卓,至荥陽,為卓将徐榮所敗。太祖失馬,賊追甚急,洪下,以馬授太祖,太祖辭讓,洪曰:“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君。”遂步從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與太祖俱濟,還奔谯。
(節選自《魏書·曹洪傳》,有删改)
(1)太祖起義兵讨董卓,至荥陽,為卓将徐榮所敗。
(2)遂步從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與太祖俱濟,還奔谯。
答案 (1)太祖率領義軍讨伐董卓,大軍行至荥陽,被董卓部将徐榮打敗。
(2)(曹洪)就步行跟從太祖來到汴水岸邊,水太深不能過河,曹洪就順着河邊找到了船隻,與太祖一同渡過汴河,逃回谯郡。
【參考譯文】
曹洪字子廉,是太祖的堂弟。太祖率領義軍讨伐董卓,大軍行至荥陽,被董卓部将徐榮打敗。太祖失去了戰馬,敵兵追趕得很急,曹洪下馬,把自己的戰馬給太祖,太祖推辭不要,曹洪說:“天下可以沒有我曹洪,但不可以沒有您。”(曹洪)就步行跟從太祖來到汴水岸邊,水太深不能過河,曹洪就順着河邊找到了船隻,與太祖一同渡過汴河,逃回谯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