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生活照
王鶴,字赤松,号閑雲居士,石水齋主,上海人。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澳大利亞書法家協會會長、澳中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行草 《博古通今》
自幼喜好書畫。1991年起,師随上海書家徐鐵君、陳身道先生。從歐褚楷書起步,後學米芾懷素行草等貼。
行草 《神思》茶到微濃無倦意 酒逢小醉有神思
臨褚遂良《倪寬贊》
楷書《白居易 長恨歌》
楷書易工整而難變化,然王鶴楷書不僅用筆精到,外觀俊秀,經得起細看推敲。然觀其每一字的每一劃起行收筆之長短、粗細和角度極盡差異不見雷同,足見其眼力和手上功力。
楷書《清氣若蘭》
草書 《孤雲野鶴》
其草書曾獲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胡抗美先生贊譽。稱謂“用筆精到,點畫厚實;章法富有變化,流暢飄逸;墨色濃淡枯濕,節奏感強”。
草書 《杜牧山行詩一首》
草書易流暢而難厚實,然觀王鶴草書,其線條筆筆中鋒,飄逸灑脫又蒼勁凝重;結構險絕跌宕又沉着穩健;章法變化神奇又順暢和諧。
行書 《寫好中國字 做好中國人》
王鶴先生勤于用筆,善于思考。對千年傳承的中國書法有其獨到見解。猶對孫過庭《書譜》中言:“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複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有更進一步的闡述。
行草 《運籌帷幄》
他認為“孫過庭以上所說是習書的自然過程,書法隻有學到老,書體才能老辣到位。然人生苦短,書路漫漫”。難道“人和書”非得一起俱老嗎?現在科技迅猛發展,社會飛速前進,難道書法就不能與時俱進嗎?可否做到“書老,人未老”?
草書《幾時秋水 一陣春風》
事實上是很有可能,前提是要熟練掌握和運用構成書法的四大要素:筆法、字法、章法和墨法。
行草《丹青妙筆》
古人筆不離手,一輩子伏案提筆,才可達到書法殿堂。而今人用筆甚少,手上功力缺乏是學習書法最大障礙。若此關不過,何談進入書法之門。基于這一思路,王鶴先生創建了獨一無二的手力訓練法,即“極速訓練”。常用該法訓練,可在短時間内迅速提高手上功力,提升線條内涵和質量。
草書《杜甫 春夜喜雨 詩一首》
經多年反複實踐,墨案積累,他又悟出了中鋒用筆的精髓。并完善了中鋒的定義,以此解決了從古至今争論不休的中、側鋒用筆問題。使書法用筆真正做到“筆筆中鋒、時時中鋒”之要求,即證實了筆畫起、收筆處亦是中鋒用筆而非側鋒的事實。
楷書《博愛》
在書藝實踐中王鶴先生不僅有諸多經驗和心得,在書法理論上也頗有建樹。其出版了多種字帖,更獨具慧眼著有《寫好楷書:全新解密楷書結構》一書。
王鶴著《全新解密楷書結構》
王鶴著《全新解密楷書結構》
該書首創了“均衡中心線”和“共享中軸線”的理論,用具體量化的方法,全面揭開了漢字結構最本質内在的規律。該規律體現了所有漢字最完美組合的結構形式。其規律不僅适用于楷書,也貫穿于行書和草書。這一規律的發現是“前無古人”的,其填補了書法結構領域之空白。
硬筆楷書《孟浩然詩二首》
藝無止境,在勇攀書藝高峰險途中,王鶴先生不求怪異,不追時風。而是紮紮實實師法古人,而又能不斷突破融會貫通,創作出讓自己藝術情感和創新理念渾然一體的書法作品。祝願他的書法能走出一條經得起時代和曆史考驗的雅俗共賞之路。
王鶴葡萄水墨畫《晶瑩剔透》
王鶴水墨荷花《荷塘清趣》
制作:澳大利亞書法家協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