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城究竟有多大

長城究竟有多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0:35:52

9月15日,2021“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将在河北廊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和秦皇島兩地共同舉辦。為期三天的盛會将通過精彩的藝術交流活動,傳播、傳承“一帶一路”與萬裡長城共同承載的世界文化遺産價值和精神财富。作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長城到底有多長?

長城究竟有多大(長城到底有多長)1

21196.18千米:“萬裡長城”不止萬裡

東起河北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談起長城,每個中國人都能說上一二,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長城究竟有多長,也容易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混為一談。号稱“萬裡”,但長城總長度卻不止有1萬裡。

據曆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裡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裡。

由于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狹義上的長城,也多指明長城。2009年4月18日,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聯合公布,明長城東起遼甯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甯、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陝西、甯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米。經過壕塹359.7千米,自然天險2232.5千米。

而根據國家文物局于2012年6月5日宣布的調查結果,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曆代長城的總長度,不僅認定了此前測定的明長城長度,還對秦漢及早期長城進行了詳細和全面的資源調查。

從公元前7世紀,到17世紀中葉,22196.18千米的距離,彙聚了中國曆代古人的智慧與汗水,凝聚起中華人民勤勞勇敢的文明與精神。直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在曆代長城的遺迹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意志和力量。

先秦:長度較短,南北各異

長城修築的曆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于長城的典故。此時的長城,根據防禦對象和地域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南長城和北長城。南長城修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其他諸侯國的進攻。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别國入侵的“楚方城”。《漢書·地理志》載:“葉,楚葉公邑,有長城,号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

由于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三國北部邊境不斷受到匈奴的擄掠,針對這種被動局面,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三國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保證三國北部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和生産活動。

此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

如今,楚長城遺址主要位于河南省南陽市的南召縣和方城縣拐河鎮,東接小擂鼓台山,西連大擂鼓台山,殘高1—1.5米,寬約4米,全長500米,為我國長城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秦代:“西起臨洮,東止遼東,蜿蜒一萬餘裡”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吞并六國,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陸續采取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規模修建萬裡長城。秦長城以石築見稱,原諸侯國間用以“互防”的長城被拆毀,并将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接起來,加以擴展和修繕。自秦始皇築長城之後,始有萬裡長城之稱。《過秦論》中 “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的描述,就是秦長城作用最好的寫照。

如今,保存得較為完好的秦長城遺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境内,累計長度在120公裡左右。秦長城多半修築在山巒北坡,依山就險、因坡取勢,站在高處,依然可見長城順着山勢上下,狀若遊龍,每隔一段尚能辨清古代烽火和障城的遺迹。

長城究竟有多大(長城到底有多長)2

漢代:驅逐匈奴,轉守為攻

到了漢代,由于長城年久失修,北方守軍稀少,強大的匈奴借機不斷進入長城以内擄掠,但秦長城的遺迹在一定程度上依然起到了軍事防禦的作用。漢武帝登基後,為了驅逐匈奴,在修複秦代蒙恬所築長城的基礎上,又修建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千米的“外長城”。與秦長城以土、石、木材和瓦件等為主用料不同,外長城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以沙子和石子為主。在漢代簡書中,外長城被稱為“塞”,長城東段稱“光祿塞”,而西段則被稱為“居延塞”。漢武帝在此築城以屯田、養馬,作為防禦和進攻匈奴的基地,對維護西漢帝國的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也維護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和安全,有着非凡的曆史意義。

漢長城的遺址位于烏拉特草原上,兩條長城一北一南,分别被學者稱作“漢外長城”和“漢内長城”。兩條長城多在草原通過,無石可用,多夯土為牆,經兩千多年風雨寒暑,許多地段被今人當做道路使用。如今,由于自然與曆史的原因,河西漢塞西段漢長城的保存狀況最為完整,雖經千百年的風雨浸蝕,仍屹立于戈壁風沙之中,蔚為壯觀。

長城究竟有多大(長城到底有多長)3

唐宋:依舊重視,不曾缺席

唐宋時期在長城的修築曆史上似乎顯得無足輕重,但不容忽視。長久以來,“唐代無長城”在學術界已成定論,但唐代實則築過長城,目的不在“拒胡”,而為統一。唐朝建立的最初幾年,同時并存的還有14個割據政權,為抵抗其對唐王朝的攻陷與威逼,從平城至魯口的長城由此出籠。

宋長城西起山西省岢岚縣青城山,東至荷葉坪山,坐落于岢岚境内現存的38千米宋長城,填補了中國長城史研究的空白。

明代:修繕興築,保存完好

明代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區别于秦代的萬裡長城,明長城亦稱邊牆。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在明代的200多年統治中幾乎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工程。明長城的修建過程,大緻可分為前期修繕、中期大規模興築、後期重建三個階段。在“外邊”長城之外,明代還修築了“内邊”長城和“内三關”長城。“内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内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涞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緻成南北走向。“内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内邊”長城并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裡。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東起鴨綠江畔遼甯虎山,西至北京居庸關,另修建祁連山東麓到甘肅嘉峪關,總長度為8851.8千米的明長城,留下了許多享譽中外的名勝遺迹,八達嶺、居庸關、山海關、嘉峪關、慕田峪······多是此時修築。

清代:師承前朝,未曾終止

時至清代,雖有過康熙皇帝“不修邊牆”之令,但對長城的修建也從未停止,其修築範圍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黃河以北尤為密集。清人王安定在其所著《湘軍記》卷十六《平撚軍篇》中寫道:“清長城之築,蓋三晉、燕、齊以至秦築長城限胡騎之禦敵方略之延用。” 清政府對山海關等重要關口和長城段,都有相當規模的修繕和使用,到順治及其以後時期,曾修築大境門等著名長城關口,位于河北西北的“大境門”也是清朝修築的最大長城關卡之一。

清長城的發現,把以往學術界認為的長城修築下限從明代末年向後推移到清同治十二年,開拓了長城學研究的新領域,在長城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長城究竟有多大(長城到底有多長)4

長城精神與長城文化:不隻是封閉與保守

“千古胡兵屈仰止,萬重血肉鑄安甯。”縱觀兩千多年來曆朝曆代對長城的興建與修繕,的确是出于軍事防禦的目的。提及長城,不少人都容易聯想到長城沿線民族之間的對峙征戰和流血沖突,“長城”似乎被某些人誤認為是暴政、戰争的代名詞。但我們應該更客觀地看待。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又起着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着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同時,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争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需要看到的是,長城對于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漢朝張骞出使西域,絲綢之路沿線就以長城的關卡要塞作為自己的根據地,為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重要的保障;放眼當下,長城作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曆史、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一張名片,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和平台,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将萬裡長城定為世界文化遺産就是最好的佐證。

作為中國特有的軍事文化産物,長城最終在中國大地上由軍事防禦體系變為曆史遺迹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曆史必然,長城精神與長城文化熔鑄在中華民族每一個人民心中也是時代的印證。對中華人民來說,長城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标志,也是求同存異、文化包容、共同發展等理念的象征。守望家園、守護和平,于國家,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于國人,長城已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的精神依托。

長城究竟有多大(長城到底有多長)5

“萬裡長城永不倒”:長城精神與文化的挖掘與傳承

作為傳承民族精神、代表中華形象、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要把萬裡長城作為人類物質文化遺産來看待,也要将其所蘊含的象征精神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來傳播。

作為物質文化遺産,将雄偉的長城遺址打造成壯麗的國家名片,傳達出“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毅勇敢,打造成中國各族人民融合發展的不朽豐碑和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曆史見證,唯有長城具有如此豐富、多元的文化内涵。

作為世界遺産背後所蘊含的長城精神與文化,可以通過IP打造、中外交流、共建共創等方式,賦予其在新時代的全新活力與煥然生機。

相信将于9月15日舉辦的“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将會為長城精神開啟新的篇章。

(責編:彭婧怡、趙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