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戰獲
立柱上梁是建造居室的主要民俗傳承。
築就房牆,盤好木料,一切準備妥貼,單等吉日良辰立柱上梁。梁,是境内對脊檩的俗稱,這裡專指中架脊檩。上梁日子的時辰,是陰陽先生事先推算定的,不管刮風下雨,其時刻都不能移前或挪後。交上時刻,先立牆柱,用絞叉固定,柱與柱間戴以托件,接着人人使勁出力,栿、檩、件逐次套上,隻空出脊上中檩,待到正刻時最後上。現在多為磚木結構,不存在立柱。
上中檩前五分鐘時要架馬裝糧(亦叫裝梁)。馬,是馬腳,呈交叉狀,木腳外叉,比較穩定,木工師傅通常用來架木頭。在鞭炮聲中裝糧時,先将中檩擡上兩隻馬腳,在中間兩栿之間的托件前下方擺正,将下部中線朝上,于線檩中間用分鑿鑿出一約寸許深的方孔(也有長方形),孔内裝上五色糧食的小包,再加金銀錢币,後用口徑相等的椿木楔(椿木為百樹之王,最為尊貴)封實;有條件的話,也有用椿木直接當中檩的。接着,用呈方形的紅布裹上毛筆、曆書,将比較貴重的銅質古币一分為四瓣(注意,不能打爛鑄字),一一釘固在檩上。這紅布俗稱裹肚子,釘固時一對對角沿中線,另一對對角裹檩互參。
裝糧時,造主奉托香盤,上置獻茶獻酒和香蠟表紙,主家還要端上一定數目的利施。前者是祭祀諸神,讨其高興;後者是讨木工師傅歡心,讓其多吩咐一些吉利話。
正刻到了,木工師傅将手斧背輕輕朝檩上一磕,一聲莊嚴地吆喝之後,口裡詠誦道:
“喜逢黃道日,吉星高高照,一不遲,二不早,正是上梁時刻到!架金梁,立玉柱,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發千口,糧發萬擔!人人不慌,個個操心,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執事者各執其事,上!上!上!……”
說吉祥話時,當木工師傅的“上”字出口,房架上的人便用繩子徐徐将中檩提離馬腳,平穩地升上半虛空,掮入中檩所在位置。當然,各地的上梁詞各不相同,異常豐富,但共同之處都是吉祥喜話。中檩架好,并于上面挂紅。這挂紅是為木工師傅挂的紅彩,過去是三尺六寸或七尺二寸紅布,取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意;現在多為綢緞被面。
上梁之後,主家還要投過梁馍馍。少則十二個白面蒸馍,多則二十四個白面蒸馍。十二個,象征一年十二月吃糧有餘;二十四,象征二十四節氣風調雨順。俗信還以為此馍吃上百毒不侵、健康長壽,所以幫工之人争相逐搶,拿回家中敬老人、喂小孩。至今此俗倘存。不過,現在除投過梁馍馍之外,還兼投水果糖之類。
上梁前後,一直鳴放鞭炮。鞭炮聲聲,一為驚煞祛邪;二為增強喜慶氣氛。同時,在中檩兩旁的栿柱上還貼紅對聯。諸如聯語有:“青龍扶玉柱,白虎架金梁”,“周公蔔定三吉地,魯班造就福祿門”等,橫額為“上梁大吉”。如今,聯語多出自文人,推陳出新,異彩紛呈。
房架立起後,還有跑梁的習俗。過去,主家要贈木工師傅一雙新布鞋,讓其跑梁時穿;現在此俗可興可不興,因為跑梁比較危險,可跑可不跑。
舊時,房上忌用鐵釘。俗随時代變,現在已無此忌。不論過去還是現在,上梁之日都要宴待來客,幫工之人更不例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