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十二經脈原文講解

十二經脈原文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8 16:33:47

(接上文)

探秘經脈,既不能靠臆測或憑空想象,也不能人雲亦雲,更不能坐在井底看經脈,一定要從法天則地的角度去研究。

所謂法天則地,也叫法則天地,意思是遵循天地自然規律。

《黃帝内經》有兩處特别提到法天則地,一處是《素問•寶命全形論》裡,黃帝認為天地之氣相合,分布在天下九州大地,氣候就有四時不同的變化,月份也有大小的區别,天氣也有長短之分,萬物都在這個規律裡,就問岐伯應該怎樣去掌握這些規律。岐伯回答說萬物都是一物降一物的,針術欲弘揚傳播天下,至少必須先明白五個道理:一是要懂得治神;二是懂得身體靠什麼滋養又是怎樣潤養的;三是明白針所不及該藥物治療的時候還得用藥;四是知道針所不及該開刀手術的時候還得做手術;五是要懂得髒腑血氣有怎樣的變化規律。世間衆人都曉得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但事實上道并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所以岐伯就說“若夫法天則地,随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随之者若影。”意思是如果遵循天地自然規律,随其變化而變化,就能取得效若桴鼓及立竿見影的效果。

另一處是在《素問•八正神明論》裡,黃帝認為運用針術必然是有法則的,就向岐伯請教這個法則是什麼,岐伯回答:“法天則地,合以天光。”這裡的天光,是指日月星辰。然後岐伯解釋說,凡是刺法,都必須察觀日月星辰對春、夏、秋、冬四時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節氣的影響,掌握這些規律之後再針刺,因為太陽和月亮會影響人體血氣的循行,而星辰又會影響太陽和月亮的運行,這就是天地人之間的關系。所以作為醫者,一定要懂得“法于往古,驗于來今”,往古是指古代先賢立下的針刺的法則,來今是指當下之日月的盛衰。

《靈樞•官能篇》也指出:“用針之服,必有法則,上視天光,下司八正”。這裡的“服”,是順應、服從之意。所謂“八正”,即農曆的八個重要節氣: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每當節氣交換的時候,也就是天地交泰之時,自然界的氣候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人的髒腑血氣也會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紮針無論是針皮針肉針筋針血針氣,其根本都是在調理人體的血氣狀态,因為髒腑筋骨皮肉這些都是受氣血的濡養而存在,它們的狀态如何,就跟氣血的狀态息息相關。如果不了解人體血氣的運行規律,也不了解人體血氣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隻是傻傻的死盯着神經血管肌肉骨骼髒器,這個針還怎麼紮呢?

十二經脈原文講解(經脈真義二)1

除了以上文字段落,在《素問•上古天真論》裡,古人還特别指出,說中古的時候,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以前“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别四時,将從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内經的上古天真論與九針十二原這兩篇文章,都是對《素問》和《靈樞》全文進行提綱挈領的總結。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古人非常重視對日月、星辰、陰陽、四時這些方面的認知,認為把這些規律掌握好了就可以益壽而且活到天年。

有的朋友可能看不懂這些文字是啥意思,我跟你簡單直白的說你就懂了:任何人都是生存在時間和空間裡。

時空就是宇宙,宇宙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人類生存在地球上,地球的狀态直接影響着人類的生命,而地球又受太陽和月亮的影響最大,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日月的照耀,太陽要讓地球土壤幹裂,土壤就不得不幹裂,月亮要讓地球的水潮漲潮落,地球也不得不從。

但是太陽月亮也不是就可以任意妄為的,太陽系的金水木火土五行星就是制約日月的,因此中國古代那些高智慧的人就領悟了陰陽五行的道理。

五行星雖然可以制約日月,但自己也要受到二十八星宿的制約,二十八星宿就決定了一年要分為四季來變化,也就是陰陽五行還要合于四時,否則五行就是死的,那陰陽就亂了套。而二十八星宿又受星羅棋布在太陽系各種軌迹周圍的小星星的影響,小星星由于能量太小,每顆小星星又要受到日月星辰運轉所産生的能量的影響…這就形成了一物降一物的世界。

如果還希望我再解釋直白一點,那我就打個比方給你聽:拿國家作比喻,一個國家從表面上看是君主說了算,君主英明則百姓安居樂業,君主混沌則百姓苦不堪言。事實上君主還要受到将相大臣的左右,而将相大臣又要受地方官員的左右,地方官員又要受到百姓的左右,百姓雖衆,但每個百姓還要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家庭成員又要受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又取決于地方官員的治理,于是百姓的擁護與反對就決定了官員的前程,地方官員的政績又決定了将相大臣的功過,将相大臣的功過又決定了君主的寶座…古人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作為這個國家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又具體有怎樣一種存在呢?

除了密切關聯陰陽五行,那就還跟時間和空間有關了。

陰陽五行,很多人都無法理解是啥意思,甚至有些人認為純粹是荒謬無稽之談,再把時間和空間跟人體扯上關系,很多人更是不以為然的。特别是西醫理念深入骨髓的人,就堅定的認為“我就不信換個時間換個方位筋骨皮肉就不是筋骨皮肉了”。盡管在生活中他也知道分别彼此,也懂得一物降一物,但是在治病的時候,他就全然不懂這道理了。

時間,其實很好理解,冬天和夏天,不可同日而語。一個人的幼兒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中年時期,老年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狀态表現,你雖然還是你,但中年時期的你,早已不是少年時期的你了,在認知思維格局責任義務能力生理各個方面都不一樣,血氣的狀态和表現也大有不同,身體機能也随着這些不同而變化。除非你從小就是白癡,那就到老也沒啥大變化,唯一的變化就真的隻表現在筋骨皮肉髒器的衰老上面。

十二經脈原文講解(經脈真義二)2

空間呢,也很好理解,自然大地分為東南西北中,是一個立體的空間,各地雖然都一樣有土壤,但各地的土壤成分是不同的,所以才會有不同的動植物形态。你在東面是主人,到了西方,未必還是主人,客随主便,至少你的言行會受到約束。比如你生活在南方是目前這樣一個狀态,如果讓你到北方去生活,有沒有區别?你可能會說,我還是我啊,沒啥區别,對吧?那麼試問,南方的天氣、飲食、習俗、語言、文化、環境、朋友、工作等等,對你會不會産生影響?還是那句話,除非你是白癡,放到哪裡去都差不多。

十二經脈原文講解(經脈真義二)3

所以時空問題是非常值得我們學中醫的人認真研究的。

這麼說吧,如果你目前活得悠閑自在,那是因為你生存在了一個恰當的時間和空間裡;如果你諸事不順,是因為你出現在了不恰當的時間和空間裡。

如果還不明白啥意思,就再換個說法:你現在每天晚上吃得腰肥肚圓的,然後就去跳廣場舞,一副沒招誰沒惹誰的樣兒,沉醉在舞曲兒中,此時世間所有一切都跟你無關。咱們換個思維來看,如果這是戰争年代呢?還有這麼悠閑嗎?你恐怕長得瘦骨嶙峋,雙目凹陷,正在四顧尋覓食物,膽顫心驚的計算着如何能夠活下去。如果是生活在五六十年代呢?你可能滿腦子都想着國家、建設、奮鬥,把能夠為國家社會流血流汗,當做了自己的追求和幸福。

雖然你還是你,但放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裡,你就不是你了。這不是假設,因為每個人都有昨天今天明天,你的昨天已經過去了,沒了,今天還在,但稍縱即逝,唯有明天是可以好好建設和改變的,若你完全不懂天地人之間有什麼關系,也就無法順應自然規律,也就談不上建設或改變,那就隻有聽天由命了。

還是沒聽明白?那就趕緊的,跳你的廣場舞去。

内經認為,人生存在天地之間,離不開陰陽變化,會有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的三實狀況,也必然會有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這三虛狀況。也就是說,如果天地之氣養你,那麼你不守規則也可能活得還好,如果天地之氣克你,你不守規則就是死路一條。怎麼理解呢?可以用通俗易懂的一句話來概括,即是否“天時地利人和”。人類做事情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都知道這代表着做事容易成功,如果時間不利于你,環境不利于你,人群不接受你,看看你辦事情能有多大成功的概率?

十二經脈原文講解(經脈真義二)4

因此,在臨床治療上,如果患者處于三實狀況,醫者在患者身上洩瀉燒灼刀刃交加,一般還不會惹來無妄之災;但如果患者恰好處于三虛狀況下,醫者不明,再把患者的血氣耗損太過,就容易發生意想不到的醫療事故,甚至稀裡糊塗就把患者給治死了。

所以針刺為什麼有十二禁呢,就是古人給初學針灸者立下的規則,即便你不懂道理,隻要先排除了這些禁忌,再去紮針,就不至于犯很大的錯。

若沒有禁刺規則,醫者遇三虛而再虛之,這種行為,俗語稱之為“火上澆油”、“落井下石”、“雪上加霜”、“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不知有多少人明白或贊同以上這段文字的意思,上次我寫《瘀血》文章,指出不要輕易運用大量放血的方法治病,有的人就不以為然。事實上,若年月日時的天地之氣都不利于患者,患者本身也比較虛弱的時候,你去給患者大量的放血或排痧,試試看有什麼後果吧。

道理很簡單,打個比方,本地的植物,因為早已适應了本地的氣候環境,即便遇到幹旱,洪澇,隻要不是太過度,一般都還可以扛過去,就無大礙。有些植物在異地是無法存活的,即便有适合存活的條件,也需要一個适應過程。如果是從外地移植過來的植物,本來還沒适應本地氣候環境呢,又遭遇天幹地旱,能有多大的存活幾率?若已遇天幹,你再把土地下層的水給大量抽掉,地上這植物會怎樣呢?若已遇洪澇,你再進行大量灌溉,這些植物又會怎樣呢?不言而喻。

所以啊,醫者不明而為即是害。

有人性急了:你說了半天,俺就沒看明白經脈到底是啥?

你本來是寫經脈,為何又扯到日月星辰上去了?

呵呵~

實在是因為内經的經脈,跟天地日月星辰四時五方這些有着密切關聯,若抛開這些道理,就談不上什麼經脈真義了。

要想真正明白經脈到底是什麼,必須先明白天地人之間有些啥關聯。

然後再來講經脈。

(未完,待續)


本文轉至恩師觀督先生之公衆号文章,更多内經知識請關注“重慶立新七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