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這個名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它是美國政府為加強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教育的K12理念理出來的。随着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創客教育已經越來越被人熟知,很多家長也慢慢起了重視。那麼,作為家長,對于孩子的STEAM教育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一)STEAM教育,你真的了解嗎?
STEAM是一種教育理念,有别于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種重實踐的超學科教育概念。
STEAM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為加強美國K12關于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教育。STEAM是這五個學科的英語單詞縮寫: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 Maths(數學)。
但是, STEAM可不等于這幾門學科的“大雜燴”!
具體來說,STEAM教育不僅僅是提倡學習這五個學科知識,更是提倡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和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能夠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并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在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
(二)STEAM教育有什麼特點?
1、STEAM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學會如何把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和真實事件發生關聯。這項技能實際上對于每個孩子,包括我們大人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2、試想一下,我們現在學習到的都好似念珠一樣散落在地上,然後通過STEAM教育把這些東西串聯起來,通過知識遷移,應用轉化,最後以某種形式展現出來。可能是一個工程作品,可能是一幅畫,可能是一個搭建模型。最終的成果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所有相關東西的聯結。
3、通過STEAM教育,讓孩子能夠進到更深層次的深度理解,學生可以自主探究知識整理,這種高階思維能力的訓練就是STEAM教育的價值體現。
(三)創新要從家庭教育開始
在大多數家長的認知裡,有統一規律、規範課程和專業老師的學校和機構是孩子學習知識的的主要陣地。但是,作為家長,在家庭也能很好的實行STEAM教育。
我們常認為學校内的教育是孩子學習知識的主要來源,但是一則數據顯示,剔除睡眠時間,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孩子們的課堂學習時間隻占所有時間的14%而已。大部分的學習活動都發生在課外,比如體育活動、課外班等等。在這些地點中,最重要的學習場所應該還是在家裡。
家庭是孩子奇思妙想的發源地,是孩子最初做研究的工作坊。
很多家長都會疑惑,為什麼我培養不出像喬布斯這樣的人才?其實,喬布斯的創新不是從大學開始的,而是從小就有。從小他就跟着父親在自家的車庫裡捯饬各種東西,那時他的玩具就是整個車庫裡的工具和設備。
喜歡動手,喜歡奇思妙想的喬布斯也樂于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現實,對自己想做的事情充滿激情。可以說是這個家庭車庫孕育了喬布斯。
除了喬布斯,許多全球著名的人物都是受到家庭創新教育的啟蒙才走向成功的。例如:谷歌的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盧姆、諾貝爾物理學得主理查德費曼等等。
這些例子都能夠說明除了讀書寫字,家庭完全可以成為孩子們遊戲、DIY創造的地方,成為孩子培養創造能力、創新意識的場所。
(四)家長該怎麼做?
其實在家中進行STEM課程并沒有那麼難,不需要非常複雜的實驗,也不用父母有多麼專業的科學素養,課外活動可以是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動植物園等等,也可以是廚房裡就能進行的科學小實驗,還可以是外出認植物、收集樹葉、昆蟲标本。
1、發現并保護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雖然大腦具有可塑性,但的确有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收科學知識。有些孩子則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們學不好。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發現孩子的優勢和劣勢,支持孩子,而不是制造壓力,不應該暗示他們擅長什麼或者不擅長什麼。
2、告訴孩子科學技術是如何改善我們的生活
如果孩子們了解“科技”成就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比如治病、互聯網、視頻遊戲等等,那麼他們可能會對科學技術産生興趣。注意,在這個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詞彙。
3、幫助孩子建立批判性思維
教孩子如何觀察事物、提出問題、假設一個前提并去驗證它。教會孩子自己利用工具查詢答案,這是從事科學活動的基礎。當孩子産生一個問題的時候,要及時的鼓勵他自己去找到答案。
4、在家庭中創造STEAM環境
和孩子一起看科學相關的紀錄片、電視節目、看完之後一起談論;
和孩子一起購買或者自制一些“科學套件”做些小實驗,把家庭變成“實驗室”。
選擇一些STEAM教育相關的App、書籍、參加課外興趣班;
定期拜訪科技館、博物館、參加相關的活動;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多玩積木類、搭建類的玩具,讓孩子自己發揮想象力,創造自己的玩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