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孩子讀小學,我發現光輔導作業是不夠的。因為其他孩子媽媽是十八般武藝,精通,而你是樣樣稀松。有些刻意逃避,有些是作業。手工作業還好,爸爸媽媽不能做,奶奶姥姥可以替補上場,手抄報咱們也可以随意畫畫,比如學學梵高,來個印象派,搭配幾個字就可以上交,但是ppt,演講稿,在錄個視頻就會要人老命。
這就是我家孩子一年級的某項寒假作業。
當時我搜遍全網都沒找出适合一年級娃的演講,後來就自己憋了一篇出來。
别問為啥隊友不幫忙,遙憶當年,隊友铮铮有詞地說,你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這不是你的本職工作嗎?我無言腹诽,大學也不教這啊!
前面斜體字的,大家都當是廢話,是序。下面言歸正傳,好好寫正文,争取對各位老父親母親們有用。
一二三四五,
上山打老虎,
老虎沒打着,
抓住小松鼠。
這個兒歌,我相信小朋友都不陌生。那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是幾歲學會從一數到十的呢?是怎麼學會的呢?”
很多小朋友都是很小的時候,在媽媽懷裡的時候,媽媽就是教1個鼻子,2隻眼睛,2隻耳朵,兩隻手,兩隻腳,再長大一些爬台階時,上電梯時,媽媽都數着“一,二,三,四……”很多媽媽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如何教孩子數數,那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字,我們用數字表示年齡,身高,體重,溫度。汽車行駛裡程和速度也用數字表示日期,甚至玩遊戲也用到數字,比如“老狼老狼幾點了”“一二三木頭人”等等。你想一想,我們生活中哪樣東西和數字沒有任何關系?
人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數字的呢?沒有人知道。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經曆了漫長的時間。
到如今,世界上還存有原始部落的人,不會使用數字,例如巴西亞馬遜森林的皮拉罕人,最新研究表明這個部落連1,2的數字都沒有,隻有代表很少,很多,1是很少,2也是很少。
那麼遠古的人類是怎麼産生數的概念呢,打個比方,狩獵的人類遇到了5隻鹿,他應該怎麼向部落其他人表示數目呢?别忘記了,你現在根本不懂數字,也不會表達。
聰明的你,肯定想到伸出一隻手,從拇指到小拇指分别點一下手指頭,點五個手指頭,對應表示5隻。
是的,數字發展曆程最開始就是從配對開始的。
比如一個,就伸出一根手指,兩個就伸出2根手指,……如果數字大于10,我們可能會把腳趾頭也算上去,那大于20就沒有辦法了,而且這樣太麻煩了。這時就有用石子來配對,一個羊,一個石子,一個羊一個石子,這樣一一配對。
我聽村裡老人說在解放前,有個能幹的婆婆,不識字,不會數數,去市集賣東西,就是賣一個東西收一次錢,賣一個收一次錢,所以她家比其他家富裕許多。
有了配對,數字的發展就迎來第二個階段,那就是比較。
比如一大早出去一群人狩獵,出發一個首領放進口袋一個石子,等狩獵完返回營地,回來一個人,首領再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石子。
如果口袋的石子和回來的人剛好一對一,那說明配對成功。這叫相等。
如果回來的人比口袋裡的石子少,這說明有人沒有回來,這叫少。
如果回來的人比石子多,說明部落來了外來的人,這叫多。
但是這還是不夠準确,數字又發展到第三個階段——命名。
就如同文章開頭寫的媽媽教小寶寶,一個鼻子,兩隻眼睛,五隻手,原始人也發現眼睛和耳朵是固定兩隻的,很多地方二和眼睛或耳朵就是一個發音,比如我們漢語裡的二(er)和耳(er)就是一個發音。
而數字五在各國都很默契的确定來源于手指,古代很多民族都是用五根手指頭來為五命名的。比如中國的五字。
中國考古學大師郭沫若認定五來源于手
美國印第安人畫一隻手和一棵樹表示5棵樹
數字1是不用單獨命名,數字2已經命令,現在我們又把數字5命名,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給1-10的所有數字表示出來呢?大家可以想一下早期人民币有1元,2元和5元,就能支付所有的個位數的錢。
當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是使用十進制,隻是絕大多數罷了。比如非洲有個部落就用的五進制,中國古代重量還有個十六進制,給大家留個謎題,為什麼呢?
每一個數字在世界各地都叫不同的名字,比如1在英語中是one,漢語是一,阿拉伯語叫哇黑盾。雖然叫法不同,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2永遠比1多1,7永遠比5多2.
命名隻是數字發展的一個曆程,想想我們怎麼教孩子數數的:
絕對不會是:3,7,8,2,1,5,4,9,6,10.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學會數數之前,要先懂得把數字排個序。
排排坐吃果果
那數字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排序的呢?
答案就是每一個數字總是比它前一個的多1,比它後一個少1.
現在數字終于發展到第五個階段了:數數。
數數是一種特殊的配對方式,我們從1開始挨個數,一一對應好。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想起每次吃飯,問剛會數數的小朋友家裡有幾個人?小朋友挨個點人頭可愛的場景。
數字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可以幫我們記錄,交易,測量等等,是我們克勝大自然獨一無二的法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