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濤,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中醫科
醫學科普中心 劉燕/崔彥 編輯
“濕氣”是老百姓的口頭語,也許是老百姓最熟悉的醫學名詞了,有些人甚至還能通過舌苔顔色及舌苔的厚重程度看濕氣,可以說“濕氣”“深得”千人心,祖國醫學惠萬民。
“濕氣“産生的原因很多,傳統醫學認為根本原因是傷了脾髒
思慮過多:思慮過多指的是現代人和近代人、古代人之間的比較。人類生存方式的改變,用腦的機會越來越多,思慮過多,損傷脾髒。這是社會問題,影響全部人類。
寒涼飲食:飲食寒涼是年輕人的習慣,記得不止個位數的病人告訴我,他們的日常飲用水是冰鎮可口可樂,十餘載如一日,來看病時也是看“冰鎮可樂病”。飲食寒涼,日久損傷脾胃陽氣,脾胃運化水濕乏力,故濕氣内存體内。長期飲用綠茶亦有此弊端。
壓力過大: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快,生存壓力大,氣機過于淤積,緻使肝氣不輸,進而肝氣橫犯脾胃,降低了脾胃代謝體内濕氣的能力,濕氣内流。
飲食不潔:飲食和脾胃關系密切,飲食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過飽過饑等均會損傷脾胃正氣,脾胃代謝無力,體内垃圾不能正常排出體外,滞留體内形成濕氣。
“濕氣”表現及防範要點
濕氣的表現有很多種,人們都耳熟能詳,如腹瀉、濕疹、腳氣、臉色發黃、肥胖、乏力疲勞、困頓、頭沉、頸肩酸沉、腰腿沉重等,與“濕氣”相關的問題就更多了,如痤瘡、口臭、多痰、大便黏膩、以及五髒六腑的很多問題等。正是,“濕氣”無處不在,我們需要小心防範。
避免飲食寒涼,保護脾胃正氣;預防寒濕外侵,禦敵于外,以防變故;正确飲食習慣,助力脾胃代謝水濕功能;放松心态,張弛有度;調暢舒緩壓力,和諧肝脾關系。
“濕氣”是社會問題,也是個人問題,解決濕氣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