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研究,心理學家史蒂芬.格倫博士和簡.尼爾森提出,一個人生赢家通常具備以下七項感知力和技能:
1、對個人能力的感知力——内心OS “我能行。”
2、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的價值和感知力——内心OS “我很重要,我的貢獻有價值,大家确實需要我。”
3、對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抉擇的感知力——内心OS “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體中的事情産生積極影響。”
4、内省能力強:有能力感知個人的情緒、行為,并能利用這種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内心OS “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際溝通能力強:善于與他人合作,并在溝通、寫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内心OS “我能與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
6、整體把握能力強:以有責任感、适應力、靈活性和正直的态度來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限制以及行為後果。——内心OS “我理解我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7、判斷能力強:運用智慧,根據适宜的價值觀來評估局面。——内心OS “我能夠通過日常的練習,發展我的智慧和判斷能力。”
想要孩子成為人生赢家,那麼我們從小就需要提供給他們這樣的内心OS,隻有當一個孩子具備了上述三種感知力與四種技能時,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發揮他們才智和精力的人,否則,一個孩子即便擁有絕對的聰明才智和精力,但他的全部聰明才智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操縱别人,反叛、報複、相争和逃避上面時,他們怎麼能積極正确地展現出價值和能力呢?
四項技能的獲得需要建立在前三項感知力上,我們重點看看如何通過鼓勵、聯結和專注于解決問題的事例,讓孩子們獲得上面三種重要感知力。
要形成對自己能力的信念,孩子們需要一個安全的環境,使他們能夠在沒有成敗評判—沒有責備、羞辱或痛苦的氛圍中探索自己的選擇和行為的後果。這裡充分體現了鼓勵和接納的重要性,否則孩子感覺不到安全和肯定。
舉一個教學中的真實案例,當小戰因為别人不借橡皮給他,去踢門發洩時。
按照鼓勵和接納原則,我們需要停止我們的評判,不去責備孩子,比如對這些我們慣常說出的話語進行一個刹車。
“踢門是不對的,你為什麼要踢門呢?”
“門被踢壞了,你要跟門道歉。”
“你怎麼脾氣這麼大?”等等。
如果你願意孩子去探索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讓他相信自己能行,就請先不要擔心也不要評判,把自己調整的淡定一些,相信孩子,切不在第一句話時就關上了他可以發展認同自己的大門。
我能行,不是通過大家的贊許和誇獎而獲得的内心OS,而是不被否定、常常被接納被允許下所塑造出的自我認同和信心。
- “我很重要,大家确實需要我。”
要形成對自己在重要關系中所具有的價值的信念,孩子們需要體驗到有人傾聽他們的感受、想法和主意,并認真對待他們,他們需要知道“我很重要,我有價值”。這裡是聯結的意義,我們需要傾聽和理解孩子的感受、想法和主意,主要方法是共情。
接上述案例
遇見踢門的小戰後,高老師決定不以評判和責備的态度進行溝通。
說:“我看到你很生氣,所以踢了門,是因為同學不借橡皮而感到很生氣嗎?”
小戰感到放松,說:“嗯,是的,他真小氣,都不借東西。”
高老師:“嗯,看來你一定是一個慷慨大方,願意借東西給别人的人對嗎?”
小戰:“是的。他真是太小氣了,哼,要我我就願意借的。”
高老師:“你真棒,那我們繼續保持慷慨願意幫助别人的好習慣,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橡皮是那個同學的,他确實有權利借給我們或者不借給我們,我們一起等待和幫助那個同學也感受到借東西給别人的快樂,變得和你一樣好嗎?”
小戰:“嗯,我會一直借東西給别人的。”
一個人的感受、想法和主意隻有在允許充分表達及認真傾聽後,才會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而那個傾聽者是讓他覺得自己重要同時也可以被需要的關鍵。
- “我能夠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選擇,對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體中的事情産生積極影響。”
很多父母和老師都沒有認識到,孩子們擁有個人力量,并且會以這種或那種方式運用這種力量。如果不給她們機會以建設性的方式積極運用個人力量,他們就會以破壞性的方式運用了它。他們需要看到并接受自己創造積極環境的力量,他們還能學到,即使當自己無法控制所發生的事情時,他們也能控制自己對所發生事情的反應。這裡體現了專注于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運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帶來良性循環。
接上述案例:
高老師接着說:“那現在咱們遇到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一塊橡皮,你想想看,踢門可以讓我們借到橡皮嗎?”
小戰:“不能。”
高老師:“那你覺得我們怎樣才可以借到一塊橡皮呢?”
小戰:“我可以問别的同學借,我也可以在自己的書包裡面找找看。”
比起指出他們的錯誤,規範他們的行為,您是否感到,請孩子們從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出發,會更好的鍛煉他們三項感知力的建設。
若父母們能常常記得從這三項感知力的建設出發,提醒自己究竟是責怪、說教、講條件會帶來這三項感知力,還是換一種方式可以讓孩子體驗到這三項感知力?
我們需要以終為始的去思考我們對待以及管教孩子的方式,因為我們的目标是讓孩子們的内心能夠形成穩定的這樣七項内心OS,并不是他不能踢門、不能推人或不能搶玩具,我們需要給予孩子們更加建設心理能量的引導。
讓他們相信他們擁有更加豐盛人生的信念,并且他們值得擁有!
歡迎您和我一起探讨育兒問題,心理問題,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的頭條号“搞心理的Q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