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
初步建成軌道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軌道交通總規模達到1萬公裡以上
形成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到2035年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礎設施
互聯互通基本實現
……
今(22)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發布消息
為共建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
推動成渝地區軌道交通規劃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
(以下簡稱《規劃》)
有哪些目标和重點内容?
重慶發布帶你劃重點
↓↓↓
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截圖
發展目标
→到2025年
初步建成軌道上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進出川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形成功能清晰、布局合理的設施“一張網”,點線協調、銜接高效的樞紐“零換乘”,客貨并重、聯程聯運的運輸“一體化”。
●軌道交通總規模達到1萬公裡以上,其中鐵路網規模達到9000公裡以上、覆蓋全部20萬以上人口城市,形成重慶、成都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實現重慶、成都“雙核”間1小時通達,“雙核”與成渝地區區域中心、主要節點城市1.5小時通達,與主要相鄰城市群核心城市約3小時通達。
●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力争接入比例達到85%,長江幹流主要港口實現鐵路進港。軌道交通承擔客運量、貨運量占比大幅提升,有力支撐沿江貨運通道、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
→到2035年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高度融合、樞紐無縫銜接、運營智能高效,運輸組織水平、科技和體制創新能力位于國内前列,軌道交通全面發揮客運和貨運骨幹作用,支撐引領區域一體化發展。
四網融合
以重慶、成都“雙核”為中心,成渝主軸為骨架,統籌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布局和銜接,加快補齊城際和市域(郊)鐵路短闆,發揮不同軌道交通特點和優勢,适應多種運輸需求,構建層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按照“網絡有機銜接、功能服務兼容、時序遠近适宜”的原則,推進多層次軌道交通“四網融合”。
打造内聯外通的幹線鐵路網
客運通道——
東向依托既有成渝高鐵、滬漢蓉鐵路等,加快建設沿江高鐵成都至達州至萬州段和重慶至萬州段、鄭萬高鐵襄陽至萬州段、重慶至黔江高鐵,規劃建設沿江高鐵涪陵至宜昌段,規劃研究黔江至吉首高鐵,快速聯通長江中遊、長三角城市群,融入長江經濟帶;
南向依托既有成貴高鐵、渝貴鐵路,加快建設成都至自貢、重慶至昆明高鐵,适時規劃建設重慶至貴陽高鐵,快速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滇中、黔中城市群;
西向建設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打通入藏戰略通道,快速聯通西藏、溝通南亞;
北向依托既有西成高鐵、寶成鐵路、蘭渝鐵路、襄渝鐵路,加快建設西甯至成都鐵路,規劃建設重慶至西安高鐵重慶至安康段,快速聯通京津冀、關中平原、蘭西城市群。
重慶西站(資料圖) 包亮 攝
貨運通道——
東向結合沿江高鐵規劃建設,恢複提高滬漢蓉鐵路貨運功能,增強東向貨運能力,服務沿江貨運需求。
南向加快建設叙永至畢節鐵路、隆黃鐵路隆昌至叙永段擴能改造工程,規劃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珙縣至叙永鐵路、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工程等補短闆項目,推動渝貴鐵路适時恢複貨運功能,服務西部陸海新通道貨運需求;加快建設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規劃研究内昆鐵路内江至宜賓段擴能改造工程,服務面向雲南、輻射東南亞的貨運需求。
西向推動形成以川藏鐵路為主的貨運通道,規劃建設川藏鐵路引入成都樞紐天府至朝陽湖段,研究論證重慶至自貢至雅安鐵路,服務西藏、南亞貨運需求。
北向依托既有蘭渝鐵路、寶成鐵路、襄渝鐵路,規劃建設達州至萬州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服務“一帶一路”、京津冀和陝西、山西、蒙西等“三西” 方向貨運需求。
完善快速便利的城際鐵路網
成渝主軸。依托成渝北線、中線和南線綜合運輸通道,利用既有滬漢蓉鐵路成遂渝段、成渝高鐵,以及規劃建設的成渝中線高鐵等幹線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加強重慶、成都“雙核”之間快速聯系,支持重慶向西、成都向東拓展,推動“雙核”功能沿軸帶疏解,夯實成渝主軸發展基礎。
雙核輻射。以重慶中心城區、成都為核心,依托四向拓展幹線鐵路網絡,構建“雙核”與區域中心城市、主要節點城市之間的城際運輸網。強化“雙核”輻射帶動,利用成貴、渝萬高鐵等幹線鐵路開行城際列車,建成自貢至宜賓鐵路,規劃建設成都外環鐵路簡州至空港段、資陽西至眉山北段、壽安至彭州段及彭州至德陽北段(部分兼具聯絡線功能)、重慶至遂甯鐵路。
構建便捷通勤的市域(郊)鐵路網
以服務便捷通勤為重點,有序新建市域(郊)鐵路,有機銜接中心城區城市軌道交通,打造1小時都市交通圈、通勤圈。
重慶都市圈。優先利用既有成渝、渝貴鐵路等富餘能力開行市域(郊)列車,加快建設重慶中心城區至合川、重慶跳蹬至江津、璧山至銅梁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重慶中心城區至永川、重慶中心城區至南川、重慶中心城區至綦江(萬盛)、璧山至大足等重慶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推動重慶中心城區與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率先實現重慶與璧山、江津、長壽、南川同城化。
成都都市圈。優先利用西成高鐵、成貴高鐵等富餘能力,以及對成都樞紐環線進行适應性改造開行市域(郊)列車,加快建設成都至資陽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成都至德陽、成都至眉山、龍泉至天府機場,改造寶成鐵路并規劃建設青白江至金堂等成都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
完善“雙核”城市軌道交通網
完善重慶、成都等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網絡,同步推進軌道交通新線建設和既有設施更新改造,統籌做好城市軌道網與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及城市重要交通樞紐的預留和銜接,強化城市軌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骨幹作用,提升設施資源整體利用效率。
樞紐銜接
完善客運樞紐體系
Ⅰ型客運樞紐。打造重慶西站、重慶東站、重慶北站、成都站、成都東站等樞紐,優化綜合樞紐内部功能布局,鼓勵同站台、立體換乘,促進功能布局緊湊、“零距離”換乘。
Ⅱ型客運樞紐。打造重慶站、天府站、成都南站、成都西站、十陵南站、天府機場站、雙流機場站、江北機場站、科學城站、簡州站等樞紐,優化樞紐内部交通流線,做好軌道接入條件預留,積極推進銜接通道換乘改造為立體換乘,促進與機場等其他交通方式無縫銜接。
Ⅲ型客運樞紐。打造德陽站、資陽西站、眉山北站、綿陽站、自貢東站、宜賓站、内江北站、泸州站、沙坪壩站、複盛站、江津北站、銅梁站、大足石刻站等樞紐,推動各層次軌道交通多線多點便捷換乘,探索推進旅客接續換乘比重較高的不同軌道交通方式跨線運營,強化樞紐與公交、慢行、停車系統接駁,提高集疏運能力和水平。
提升貨運樞紐功能
統籌貨運樞紐布局。完善鐵路貨運場站布局,加強與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鍊基地銜接,規劃布局一批鐵路物流基地,提升攬貨、堆存、集結、編組及班列始發直達和集零成整的中轉能力,滿足大宗貨物、集裝箱、冷鍊以及高附加值貨物等多樣化、個性化運輸需求。實施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等樞紐配套工程,打通鐵路貨運通道和樞紐能力堵點。
補強集疏運體系。推動疏港鐵路、鐵路專用線進入港區、物流園區、重點工礦企業,增強鐵路貨運樞紐多式聯運功能,補齊“最後一公裡”短闆。規劃建設萬州港新田港區、宜賓港、涪陵港龍頭港區、重慶白濤化工園區、大足郵亭鐵路物流園、重慶川維化工、秦巴物流園區、達州第二工業園區、綿陽安州區物流産業園、成都天府機場空港南站、成都經開區南區等鐵路支線、專用線。
此外,《規劃》還指出,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強化鐵路貨運服務,促進軌道交通與城市功能融合,構建高水平軌道交通體系,推進各層次軌道交通高效融合、管理協同、綠色發展,提升運營服務水平和出行體驗。
來源:重慶發布
文字:周小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