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新聞網(通訊員 楊志貴)4月6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朱東到平桂區沙田鎮龍中村、馬東村、馬峰村等地調研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和規劃建設情況。
朱東(右二)聽取平桂區相關部門介紹旅遊文化資源規劃建設情況。
當天,朱東在市文化新聞出版廣電局以及平桂區相關部門領導的陪同下,首先來到賀州市出土國家一級甲等文物——麒麟尊的龍中村開展調研。
龍中村銅鐘山岩洞出土的戰國早期犧尊——青銅麒麟尊為國家一級甲等文物。(賀州市博物館提供)
龍中村銅鐘山東麓出土麒麟尊等文物的岩洞。
朱東詳細了解龍中村麒麟尊等文物的出土情況,并實地查看了出土文物的岩洞、周邊環境以及龍中村的自然生态環境和曆史,他叮囑相關部門要保護好出土文物的岩洞以及古村落、村莊的自然生态環境等,利用優美的自然生态環境和悠久的曆史文化建設魅力新農村,發展鄉村休閑旅遊,帶動群衆緻富。
懸崖上的牛岩渡槽。
随後,朱東來到馬東村和馬峰村進行調研,了解馬東村牛岩渡槽水利工程和馬峰村五桂橋等文化遺迹。牛岩渡槽位于馬東村牛岩寨白狗山,是一條懸挂在石山懸崖峭壁上的引水渠道,修建于1973年,采用種“牛腿”的方法将一條約500米長的混凝土水渠懸挂在半山腰,至今仍發揮着灌溉作用,是賀州市群衆的一項壯舉和智慧的結晶。牛岩山附件的洞穴還發現新石器時代原始聚落遺址的石锛、石斧、石鑿等石器和陶器。
平桂區沙田鎮馬峰村五桂橋。
五桂橋是賀州市古代遺存下來建築規模最大、氣勢最恢宏的石拱橋。因先前在橋西端栽種有五株桂花樹而得名。五桂橋全長45米,高12米,寬4米,分三個橋拱,從基腳到橋頂、橋欄、護堤等整座石橋用方形和楔形的條石砌成,全橋沒用任何泥漿填縫,曆經近200年依然屹立在沙田河兩岸,具有較高的科學曆史和藝術價值。
當天,朱東實地調研了沙田河流域的龍中村、馬東村和馬峰村後,認為沙田河流域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山水田園風光優美,希望當地政府部門好好利用這些自然和曆史文化資源,打造休閑生态養生為主題的慢生活帶,使之成為賀州市鄉村旅遊新名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