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98年,鴨嘴獸首次引起歐洲科學家注意時,他們都不相信眼前的這個生物是真實存在的!
多數人認為這是一個惡作劇,是将不同的動物的不同部分縫合在一起,制造的一種引人眼球的縫合怪!
1798年正是博物學家發現不明生物的繁榮時期,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曾經有科學家。把人的頭縫在了猴子的身上,說是他發明的新物種!但鴨嘴獸确實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
科學家解剖那鴨嘴獸之後,困惑了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認為這是一個長鴨子的嘴、魚的手掌、還有一個存儲脂肪的尾巴。
可以像鴨子那樣産卵,但卻又像哺乳動物那樣可以分泌乳汁,來喂養幼崽。可以說是一個讓達爾文都感覺頭皮發麻的生物。
關于鴨嘴獸的起源,有幾個有趣的土著故事。其中一個說是鴨嘴獸,其實是鴨子和水鼠雜交的産物。
學家們為鴨嘴獸的分類問題而頭疼!因為鴨嘴獸即不能分成哺乳動物,也不能分類成鳥類,也不能分成魚類。
再加上其他鼠類爬行動物的特征,讓科學家們長時間以來都在絞盡腦汁。
如果你在任何教科書中看到,哺乳動物的定義都是一種溫熱的有毛、脊椎動物,這種動物有皮毛,分泌乳汁,通常會生出活的幼崽!
鴨嘴獸是如何生孩子的?
鴨嘴獸是僅有的兩種産卵的哺乳動物之一。另一種是唯一的其他單孔目——針鼹!
到産卵的時候,雌性鴨嘴獸會挖出洞穴,爬進去并把自己封閉起來。
它們在這裡産卵,在身體和尾巴之間卷曲,直到10天後孵化。
從這裡開始,鴨嘴獸就像大多數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奶水喂養幼崽4到5個月,直到它們能夠獨自遊泳。
大約3.4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批羊膜,它們是類似蜥蜴的小生物。
羊膜是由在發育過程中保護胚胎的膜或羊膜定義的四足脊椎動物。
羊膜卵是一項進化發明,首次允許爬行動物在陸地上定居。
魚類和兩栖動物必須在水中産卵,因此離水不遠。
但多虧了羊膜卵,爬行動物幾乎可以在陸地上的任何地方産卵。
鴨嘴獸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很快,羊膜動物在地球陸地上廣泛傳播,成為陸地脊椎動物的主導。
大約3.15億年前,它們分裂成兩大類四足脊椎動物,至今仍存在。
其中一個分支包含現代爬行動物和鳥類。另一種包括類似哺乳動物的爬行動物,現代哺乳動物後來從中進化而來。
這一哺乳動物分支最終發育為羊膜卵在母親子宮内生長,從而導緻内部懷孕。但哺乳動物的一個分支沒有效仿。
單孔類或産卵哺乳動物——大約在2億年前從哺乳動物譜系中分離出來。
它們從未獲得過體内懷孕的能力,也從未失去過産卵的能力。
鴨嘴獸性細胞的基因組測序表明,鴨嘴獸和鳥類之間存在大量共享基因。
特别是,鴨嘴獸保留了卵黃蛋白原基因的拷貝,該基因編碼legg蛋白,該蛋白是卵黃的前體,反過來有助于維持發育中的胚胎。
鴨嘴獸的基因拷貝數比鳥類和爬行動物少,但大多數哺乳動物根本沒有這種基因。
這意味着鴨嘴獸有産卵的能力,但它們的幼崽可能比鳥類和爬行動物更少依賴蛋蛋白。
當我們記得鴨嘴獸孵化後,也通過哺乳來喂養幼崽時,這是有道理的。
所以問題是,為什麼鴨嘴獸和某些針鼹幸存了下來,而其他的沒有?
關于鴨嘴獸在面對有袋動物的激烈競争時是如何堅持的一個假設是,鴨嘴獸能夠進入水中——這是有袋動物無法進入的領域。
針鼹的早期祖先也被認為是半水生的,盡管現在已經不是了。
有袋類動物不能在水環境中定居,因為它們出生時必須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活數周才能吸奶。如果他們的母親不得不冒險下水,嬰兒就會溺水。
但是,鴨嘴獸的蛋安全地放在巢中,它們可以愉快地呆在水中,避免有袋動物的捕食,并利用自己的環境生态位。
鴨嘴獸是如何捕獵的?鴨嘴獸是遊泳高手。它在水下狩獵的能力取決于其生理學的幾個關鍵特征。鴨嘴獸有蹼的腳幫助它們在水中行走,用前腳劃水,用後腳操舵。
鴨嘴獸一次能在水下呆上兩分鐘的一個特點是,它能夠在必要的地方防水。它可以覆蓋耳朵的皮膚褶皺,也可以關閉鼻孔。
而且,盡管它在水下的狩獵能力很強,但它在潛水時幾乎完全閉上了眼睛。
多虧了第六種感覺,幾乎沒有其他哺乳動物擁有,它不需要看到,就能狩獵。
鴨嘴獸的嘴巴很神奇。鴨嘴獸最獨特的部分之一是它的喙。鴨嘴獸的标志性形狀是寬而平,但與鴨嘴獸不同的是,鴨嘴獸的嘴被描述為柔韌、有彈性、有點肉質。它的表面摸起來有點像絨面革。
嘴是鴨嘴獸的主要狩獵工具。它可以完全閉着眼睛狩獵,因為它在兩個關鍵方面超級敏感:機械感受和電感受。
機械可接受人工感應外部機械刺激,如觸摸或壓力。在鴨嘴獸的例子中,它的喙上含有一種叫做推杆的機械感受器。
這些是獨立于周圍皮膚的,當對推杆施加壓力或振動時,它會觸發立柱底部的神經。
壓力不一定很大,通過水可以感覺到最輕微的震動。喙是如此敏感,它可以在15-20厘米的距離内檢測到淡水蝦,隻需感應水中的運動。喙的另一種感應能力是它的電接收。
所有動物都會從運動的肌肉中發出電信号,鴨嘴獸可以感應到來自獵物的電場。bill中包含l,它輔助bill的電感受功能bill中的電感受機制類似于彈性鰓類動物,如錘頭鲨。來自刺激物的電流通過水,然後通過喙表面下的舌苔腺體分泌的分泌物。
鴨嘴獸喙上的1000個電子和機械感受器以美麗的條紋圖案排列,電子和機械感受器交替排列。電感受性在魚類中很常見,但到目前為止,僅在三種哺乳動物中發現了這種感受性,即圭亞那海豚。
鴨嘴獸有多達70000個電受體,長嘴針鼹和短嘴針鼹分别有2000個和400個,你們可以在這裡看到進化的過程。
自從回到陸地後,針鼹的電感受器就被選中了,因為這種感應能力隻在半水生環境中有用,但這種電感受器不是早期魚類祖先留下的殘留物。
鴨嘴獸的毒液
它的進化完全獨立于電魚,這是兩個不同譜系面臨相似進化壓力的答案。電接收并不是鴨嘴獸的唯一特征,這種特征在哺乳動物中很少見。下次你撿起鴨嘴獸時,明智的做法是讓它的後腿指向夠不着的地方。
雄性鴨嘴獸的後腳背部有刺,刺與腹部的毒腺相連。這對人類來說雖然不是緻命的,但可能會有一些相當嚴重的副作用:惡心、冷汗和淋巴結腫大,以及無法通過普通止痛藥緩解的即時劇烈疼痛。
目前,我們所知的有毒哺乳動物非常罕見,例如唯一已知的使用毒液保護動物的毒液龍,或美國短尾鼩,大多數哺乳動物發展得非常快,因此,這些毒液在進化過程中:保持它們的毒液非常不同于何:當它們舉起自己的胸脯時,它們的毒液很低。
對于鴨嘴獸來說,一項新的研究發現,許多蛋白質和毒液都是爬行動物毒液中發現的糖,即使爬行動物從大約3.15億年前的媽媽身上噴濺出來,但他的意思是,他從鴨嘴獸身上留下了愛或者這是毒液獨立聚合進化的一個例子?通過對鴨嘴獸基因組進行測序,毒液被複制到爬行動物基因中。
這表明鴨嘴獸毒液不太可能是趨同進化的例子。在這種情況下,爬行動物和鴨嘴獸發展出了類似的毒液,盡管幾億年來沒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科學家仍然不知道鴨嘴獸為什麼有毒刺,但人們認為它們在交配實踐中使用毒刺,并保護領土和配偶免受其他鴨嘴獸的傷害。
盡管鴨嘴獸很奇怪,但我們現在了解到,鴨嘴獸不僅僅是一種外表滑稽的動物,它是一種高度适應的生物,完全适合其環境。
它的一些奇異特征是古代遺留下來的,而另一些則是最近的進化發明,恰好與魚類、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特征相似。這是一種野生的、不太可能的特征混搭,使得鴨嘴獸能夠坐在進化樹上自己的分支上。
鴨嘴獸身上的未解之謎但我們也知道還有很多謎題需要解決。科學家們不斷地遇到關于這種神奇動物的新的、不尋常的發現。
就在去年,研究人員意外發現鴨嘴獸的皮膚在被稱為生物熒光的紫外線下發光。為什麼?我們仍然不知道。
鴨嘴獸内部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秘密,我們将在未來幾年繼續發現這些秘密。澳大利亞獨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今天的鴨嘴獸。澳大利亞确實充滿了生物多樣性。
從熱帶森林到充滿敵意的沙漠,再到熱帶珊瑚礁,不同氣候的拼湊,再加上其與世隔絕的性質,造就了一些世界上最奇怪、最具标志性的生物。
@真知新坐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